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被起外號,家長著急替孩子出氣,不如這樣教孩子去處理


班級微信群裡一位家長髮了這樣一條資訊:「誰是***孩子的家長,你家孩子總給我家孩子起外號,你管管你家孩子!」

被指責的孩子家長始終沒有說話,這位家長又連續發了好幾個「?」「!」能明顯感覺到這位家長火藥味十足。

先說明一下:這個班級微信群裡的昵稱都是孩子的名字+家長姓名。

貌似小學生都愛給人起外號,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好像班上人人都有外號,有些外號也不太雅觀,比如「蘿蔔纓子」「鹹菜梗」「禿子」「二狗」「豬兒」「結巴」。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時候我們班上有一個女生很胖,走起路來一搖一晃的,大家就叫她「饅頭」,還有一個特別瘦的男生,瘦骨嶙峋,好像三分鐘熱度都能吹跑似的,大家就叫他「竹竿」「豆芽菜」。

不過,那時候被人叫外號,家長是不會管的,最多說一句:「人家叫你外號,你不會叫他外號嗎?」


現在回想起來,外號貌似也不全是貶義詞,反倒是多了一份童真,現在若同學相見,還有人記得當年你的外號,會倍感親切。

當然,這外號不要有惡意嘲諷人的意味,比如對學習好的同學稱呼「小博士」,對體育成績好的人稱呼「大長腿」等。

言歸正傳,如果你家孩子被人起了具有嘲諷意義的外號,孩子很生氣,該怎麼辦?

請不要這樣安慰孩子

比如,孩子被同學稱為「呆瓜」,你安慰孩子說:「寶貝沒關係的,下次你腦袋轉得快一點,靈光一些就好了。」

這樣的安慰孩子是不會領情的,還會更加惱火,因為你也認為他很笨哦!

人是奇怪的動物,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評價的影響,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一樣,如果咱家孩子被人稱為「笨蛋」,我們心裡可能也會想「他好像確實不是很聰明,有時反應還比較慢。」

因為有了這樣的心理在作怪,所以,我們在安慰孩子時便會不由地採用錯誤的方式。


家長最好不要出面去阻止

因為這是無法徹底杜絕的,那麼多孩子阻止得過來嗎?

還有一點,有的孩子你越去阻止,他叫得越響,這種愛給別人起外號、愛叫別人外號的孩子往往更需要得到他人的關注,一旦他發現通過這種方式能獲得更多關注,就會變本加厲。

另外,孩子有可能並不喜歡由家長出面處理這種事情,有一次,兒子的頭髮理得有點短,上學後就有同學叫他「光頭強」,他很生氣,我問他:「那需要我和老師溝通嗎?」

兒子很乾脆得回答:「不用!讓同學知道會笑話我的。」


教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歸屬原則。即一個問題發生了,它屬於誰,是屬於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通俗地講就是「誰痛苦,誰改變」、「誰痛苦,問題屬於誰」。

按照這種理論來思考,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孩子很生氣,很顯然這是孩子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來解決這個問題。


讓孩子明確表態

若孩子不喜歡別人叫他的外號,可以明確告訴對方:「請你不要這樣叫我,請叫我的名字,我討厭你這樣叫我。」

對於那些越製止越叫得歡的孩子,置之不理是最好的辦法,一旦他覺得沒有意思了,也就不再叫了。


鼓勵孩子找老師說明情況


你可以告訴孩子向老師尋求幫助,讓老師製止那些調皮的孩子,這比家長親自出面要好得多,特別是向其他家長告狀,就會使原本孩子之間的小事鬧大,處理不好,還會擴大矛盾。

我個人覺得在微信群裡指名道姓地說這件事是不妥的,若真的有必要,家長之間私立下裡解決比較好,畢竟誰也不願意把孩子犯錯的事情公佈於眾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