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貸行業六月“爆雷潮”衝擊波 中小平台受影響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穎馨過去幾周,網貸行業日子不太好過。平台“雷聲”不斷,投資人不安情緒持續蔓延,頭部平台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感受遠不如部分中小平台來得強烈。

“一場猝不及防的危機。”北京某小型網貸平台負責人於浩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如是描述過去幾周所經歷的一切。在於浩看來,相比起2015年“e租寶”事件致整個網貸業不被看好,6月份“爆雷潮”所帶來的信任危機,更為可怕。

一組數據或可佐證於浩的觀點。零壹財經最新數據顯示,P2P行業2018年6月份交易額為1535億元,環比下降7.8%,同比下降34.9%;6月底P2P行業貸款餘額為9610億元,同比下降16.8%,環比下降1.4%,已連續9個月呈下降趨勢。

“黑色六月”

6月17日,網貸平台唐小僧母公司資邦金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警方立案調查。公開資料顯示,唐小僧累計交易額已超過750億元。而這也正是於浩口中“爆雷潮”的開始。

緊接著的6月21日,上海市警察局松江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對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犯罪一事立案偵查。目前,張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製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頗有意思的是,坊間曾將唐小僧和聯璧金融列入國內“四大高返平台”(即高額返利),其他兩家分別是錢寶網、雅堂金融。此前錢寶網創始人張小雷已向警察部門自首,雅堂金融則於今年年初清盤。至此,“四大金剛”可謂“全軍覆沒”。

“爆雷”還在繼續,花果金融、湖商貸、小諸葛網貸等相繼出現提現困難。而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2018年6月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達到80家,其中問題平台63家,是近一年單月問題平台爆發的最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從這80家停業及問題平台上線時間來看, 2016年8月24日(《網絡借貸資訊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布時間)後上線的平台有37家宣布停業或出現問題,佔6月停業及問題平台總數的46.25%。

此外,在6月出現停業及問題平台中,83.75%的平台未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合規進度慢,並且不少平台信披狀況普遍較差,特別是項目資訊披露極差,無法獲取底層資產情況,如唐小僧。

而與“爆雷”相伴的,則是部分網貸平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逾期。6月29日,上線近6年的深圳老平台信融財富在被投資人曝出提現困難後,發布公告承認“踩雷”,涉及金額達到4000萬元。

類似的情況在7月延續。7月2日,清華大學旗下P2P網貸平台道口貸發布公告稱,平台上的借款公司未能對其承付項目到期還款,涉及逾期金額90萬元。公告稱借款方待還款項目共31個,金額達到2240萬元,涉及投資人2496人。

7月3日,P2P平台牛板金宣告項目逾期。牛板金在公告中稱,平台上多個借款產品發生逾期,合計逾期金額為9852.2251萬元。同日,由陸金所代銷的1.3億項目被投資者曝出違約問題,目前二季度的利息已經逾期支付。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ST龍力、ST凱迪之後,第三起由陸金所代銷的資管計劃被曝出違約。

衝擊波

接踵而至的“爆雷”、逾期……網貸投資人悲觀情緒開始蔓延,由此引發的提現、債轉等一系列行為,給在運營平台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尤其在唐小僧出事後的那一周,我們的交易量出現明顯波動,下降了至少20%。”於浩頗為無奈地告訴記者,甚至有不少投資人從外地趕到北京,要求退出相關投資項目,並讓平台提前墊付回款資金。

與此同時,部分中小網貸平台內部運營人員均向記者表示,6月份平台資金確實出現了淨流出的情況。

無獨有偶。行業頭部平台也出現了資金淨流出的情況,不過相較於中小平台而言,頭部平台因自身體量較大,內部對資金淨流出的反應,並沒有部分中小平台來得強烈。

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平台爆雷、逾期頻發,連續的負面輿情引起一些投資人的恐慌,對認真做事、合規運營的平台來說,影響不小。

“總體來說交易量還是比較平穩,但確實有用戶打電話詢問平台是否安全。另外,複投率確實出現下滑,滿標速度也不如從前。”華東地區某“第一梯隊”網貸平台高管坦言,大家都在說不好的平台消失有利於投資人向頭部平台轉移。目前來看,這種想法過於樂觀,尚未看到大規模的新投資用戶流入平台。

另據網貸之家官網數據,7月5日當天,包括小牛在線、銀谷在線、PPmoney、圖騰貸、愛錢幫、鵬金所、钜寶盆、今金貸、翼龍貸、金銀貓、錢多多、365易貸、真金服、米缸金融、輕易貸、愛錢進等在內的多家平台,資金淨流入數值為負( “資金淨流入”:當天待收金額減去前一天待收金額)。

不過,北京某頭部網貸平台內部人員告訴記者,並沒有感覺到投資人的恐慌行為。公開資料顯示,該平台成立時間已超過7年,累計成交額近700億元。“每家平台的資產類型不同,對應的期限、額度、利率就會出現差異,比如以小額分散,且鎖定期在一年以上的債權為主的平台,可能影響就比較有限。”

網貸平台為何會出現“爆雷潮”?網貸之家研究員王海梅將原因歸結為:整個社會巨集觀經濟不景氣、借款人逾期率上升、網貸備案延期、股市大跌以及整個市場資金流動性緊張,使得問題平台數量激增,最終導致行業一片恐慌。

而多名網貸行業從業者在採訪中向記者強調,網貸備案延期所引發的市場影響不容小覷。

事實上,自原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工商局在2016年11月28日發布《網絡借貸資訊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後,多個與備案相關的檔案在2017年密集頒布,尤其是《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文)明確指出,各地應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今年4月,多地傳出叫停網貸機構備案細則下發。後有媒體援引接近監管的人士報導稱,網貸專項整治驗收工作將延期18個月完成,一方面是驗收標準需要被更嚴格地執行,另一方面則是需要較長的周期對網貸平台整體抗風險能力進行全面的測試和考驗。

而目前關於備案最新的消息是,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副巡視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張韶華日前表示,正在通過課題研究,推動統一的備案標準頒布。

談及備案延期的原因,張韶華表示,“各地都在出備案標準。我去調研了幾個地方,大家都很頭疼,到底怎麽樣的備案標準才合適?備到多少數量合適,市場接受多大風險度?大家沒有一個共識。”

至於備案延期會延至何時,目前尚無明確答案。在這樣的背景下,平台根據監管要求控制業務規模,等待政策頒布以進行下一步規劃;而投資人由於看不到網貸明確的發展方向,信心逐步減弱,於是選擇退出網貸投資。

雖然日子有點“煎熬”,但於浩也告訴記者,“適當延期使得驗收之前,平台的問題在市場化作用下充分暴露,真正合規和有實力的平台留存下來,避免部分平台‘帶病’驗收。從某種角度上講,適當的延期或者說監管政策正式實施的緩衝期,確實是有必要的。”

投資者該如何做?

市場情緒低迷,多家平台開始聯合發聲,呼籲行業“正能量”:有平台喊出“別慌”等口號,穩住投資人情緒;有平台增加投資人見面會召開頻次,重啟拉新活動;亦有平台宣布斬獲新一輪融資,提振行業信心。

於浩認為,如果不采取措施抑製恐慌情緒,在部分平台相繼“爆雷”的情況下,投資人若進行瘋狂提現,那平台就會遭遇資金端和資產端的雙重流動性壓力,最終可能會因為無法兌付而“爆雷”。

但也需要注意,近期“爆雷”的問題平台多為民營系高返或線下理財平台,並且多數未上線銀行存管、資訊披露差、合規進度十分緩慢。這些問題平台的暴露,其實也是行業優勝劣汰的結果。

多名網貸平台負責人直言,P2P市場的風險被誇大。鮑建富強調,要注意區分項目逾期和跑路、“爆雷”有本質不同。對於正常的項目逾期,如果平台本身是合規經營的,又能夠勇於承擔,積極主動、公開透明地進行處置,不妨給平台一點時間,信心比黃金更貴重。

“P2P在中國的出現,是因為存在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今天中國,大部分的勞動者,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服務行業、個體工商、自由職業等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提供消費信貸服務的人群,他們一直被排除在金融服務體系之外。”信而富創始人、CEO 王征宇認為,行業目前最大的風險不是跑路,而是沒有一個健康的風險釋放機制。

提及接下來如何恢復行業信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表示,不應該忽視P2P行業的作用,投資者有理由去堅持市場自信。“同時,有關部門在監管上應審慎使用‘一刀切’政策。不應將備案變為實質上的審批,要加快整改工作進度,將符合整改要求的平台做好備案登記,緩解市場緊張情緒。我們需要網貸行業自信和制度自信。”

投資人接下來應如何選擇網貸平台?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強調,投資人不要跟風投資,也不要妖魔化雷潮、蔓延恐慌。在投資前要謹慎考察投資項目,不能僅僅通過判斷平台是否為“上市系”、“國資系”,還要全面考察其商業邏輯和團隊的運營能力,盡量選擇頭部的穩健平台。不要盲目追求高返利,也不要迷信廣告。

“如果網貸平台出現僅為不傷及業務實質,即不觸犯監管邊界的問題,則該平台還是值得繼續投入。如果投資人遇到‘爆雷’事件,首先要保持清醒,努力收集商業模式資訊和資金流向資訊,一旦判定該網貸平台是‘自融’平台,即刻報案。”肖颯說。

(應採訪者要求,於浩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