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友諒中箭後病逝,朱元璋為何封他兒子為侯?大智慧!

陳友諒中箭後病逝,朱元璋為何封他兒子為侯?大智慧!

鄱陽湖大戰後,漢王陳友諒倉皇逃脫。不過,他可沒有曹操那麽好的運氣。在被明軍追擊的過程中,指揮作戰的陳友諒被明軍射來的流矢射中了頭部。沒過多久,他就病逝在軍營了。朱元璋一看陳友諒死了,沒再乘勝追擊,就班師回朝了。

隨後,大將張定邊帶著陳友諒的兒子陳理逃到了武昌,在那裡繼續割據稱王,妄圖東山再起。朱元璋命徐達率大軍攻打武昌,而他部署對張士誠的進攻。在明軍的大兵壓境下,張定邊大敗後不知所蹤,陳理也被明軍俘虜了。

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並沒有殺了陳理。相反,他還封了陳理為侯,並把他帶到了南京城。自此,陳友諒的地盤盡數被朱元璋攻佔,張士誠、陳定發這些割據勢力不足為患,早晚是朱元璋的手下敗將,朱元璋奪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仔細想一想朱元璋為何封陳理為侯,這確實是大智慧。當時,朱元璋雖然消滅了陳友諒,可是,一些地方還有陳友諒的余部,不少人還對陳友諒的兒子抱有幻想。如果朱元璋殺了陳理,那麽,這些地方就會出現暴亂,更會打亂朱元璋一統山河的大方針,就像李淵當年下令殺了竇建德一樣。

既然殺陳理有那麽多壞處,那麽,朱元璋絕對不會做那麽傻的事情。所以,他暫時把陳理養起來,又派人把他拴在了南京。這樣一來,朱元璋就可以對陳友諒的地盤高枕無憂,更能夠集中精力地攻打張士誠等人,進而實現他一統華夏的宏偉抱負!

事實上,做大事是這樣,做小事也是如此。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你不規劃好每一步,如果你把自己走不出去,那麽,你就抓不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更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亂世梟雄陳友諒主要敗在他自己身上,不只是天時地利人和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