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也曾以貌取人:嫌他長相醜陋拒絕收徒,結果看走了眼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大家都尊稱其為孔聖人,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我們的孔聖人居然也曾經犯過以貌取人這樣的錯誤。

子羽是澹台滅明的字,澹台為複姓。他是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孔子的弟子之一,比孔子小39歲。《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說他“狀貌甚惡”,也就是長得十分難看。史載子遊(亦為孔子的弟子)做武城地方長官時,孔子曾問他治下有沒有賢達才俊,子遊便說有個叫澹台滅明的人,做事從不選擇捷徑小道投機取巧,若沒有公事也從不到我的屋裡來,表明他是個不趨炎附勢的剛正之人。在子遊的推薦下,早就想拜孔子為師的子羽得償所願,成為孔門弟子。

然而事與願違,或許因他長得過於醜陋,也或許因為其不善表達,相處後孔子覺得子羽不是可堪造就之才,對態度頗為冷淡疏遠。子羽性格寧折不彎,於是毅然從孔門出走,輾轉於江淮間,愈加發奮向學、嚴持己身,終於有所成就。他遊歷楚國各地,後來到豫章(今江西南昌)選擇在百花洲(今南昌市東湖一帶)結草為堂,授徒講學,跟從的弟子有300多人。難能可貴的是,子羽並不計前嫌,仍以孔子為宗,專釋春秋大義及孔學“修齊治平”之理,同時教導學生讀《三墳》(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五典》(即少昊、顓頊、高辛、堯、舜之書)、《八索》(八卦之說)、《九丘》(九州之志)等古書,兼習“六藝”。在傳授中他以“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的教學態度,提倡“學而不厭”“奮而忘食”的學風,“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的學習方法,“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精神,可以說全部是孔子思想的精粹,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弟子,因而賢名遠揚,其才乾和德行傳遍春秋諸國。孔子得知子羽的成就,感慨地說:“我以相貌判斷人,失去了子羽這樣優秀的學生啊!”

所以說就連孔聖人都難免犯錯誤,又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因此大家有錯誤了要積極承認,不要再以貌取人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