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伏天汗不流,病來急白頭」,夏天要「熱」著過才養生

老話兒講「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坐病」,夏天是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旺盛時期。而寒邪非常容易損陽氣,讓整個人變得倦怠無力。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樣會侵襲體內,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

人本身就要是順天時,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夏天體驗炎熱的考驗,讓身體多出出汗。而如今我們夏天空調,冬天暖氣,太舒適了,身體遲早會出毛病。那我們應該怎麼「熱」著度過夏天呢?

1、吹空調不如流一身汗

老人們常說,「伏天汗不流,病來急白頭」,意思就是人應該順應自然,夏天體驗炎熱的感覺,讓身體多出出汗。夏天出汗少,感冒、關節炎、失眠就會找上你,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發病率也是成倍上升。所以,夏天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中,如果嫌天熱睡不著,早上起床後可以開窗通風,出門前再將窗簾拉好。晚上回家後再打開空調(27度左右),房間門打開互相通風,保持各房間溫差平衡,營造涼爽的環境更有利於入睡。

片不過要注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因為運動過程中,體溫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時補水很容易造成運動脫水。所以要適當運動,晨跑與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每次只要鍛煉到微微出汗、氣喘籲籲就可以了。

2、喝冷飲不如喝熱茶

夏季很多人會喝涼茶、冷飲來給體內降溫,殊不知如此最傷脾胃,特別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虛弱、容易脹氣的人,喝了冷飲之後會更加難受。

夏天多喝熱水、熱茶,不僅可以解渴,還可以排汗散熱哦。不過喝茶最好在飯後,空腹飲茶容易腹瀉。

3、涼水沖澡不如熱水泡腳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年、中年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氣象炎熱,出汗之後,全身毛孔處於一種打開的狀態。這時如果沖冷水澡,寒氣就會侵襲人體,導致風寒濕邪。容易手足發冷、小腿抽筋、雙目視物不清,甚至發燒。即使是洗完熱水澡,也不能馬上吹空調、風扇,特別是免疫力不高的小孩子更要注意。

夏季可以多用熱水泡腳,不僅能預防腳部疾病、祛除暑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對心血管也有一定好處。水溫以40℃-45℃,溫暖舒適為宜。水溫太高,不僅對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4、吃冷盤不如泡生薑水

夏季很多人通過吃冷盤解熱氣,更有甚者還把冷盤放到冰箱裡凍一凍再吃。這其實大錯特錯,吃冷盤與喝冷飲一樣,耗傷脾胃,不如多喝點生薑紅糖水。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就應該用薑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薑、大棗一起煮水,加入適量的紅糖,能溫中散寒,健運脾胃。另外夏天的晚上要少吃生冷的食物,比如西瓜、生菜等,腸胃虛弱的人容易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嘔吐等癥狀。

5、呆在空調屋不如曬太陽

太陽在中醫裡被稱為「天灸」,也就是老天給我做艾灸。我們都知道艾灸是大補陽氣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辯證。而「天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它屬於中醫裡的「溫補之法」,沒有任何副作用,適合所有人。

夏天可在早上10點前和下午5點後曬曬太陽,讓陽光溫煦後背,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身補陽、調理五臟氣血的作用。注意曬太陽的時候身邊帶個水杯,及時補充水分。人體背為陽,很多經脈和穴位都在後背,曬背有助於調理臟腑氣血,溫煦經絡。「背為陽,心肺主之」,經常曬曬後背,還有強壯心肺的功能。

注意:曬的時候,注意讓陽光直射背部,即將後背朝向陽光即可。可將雙手搓熱後摩擦後背的腎腧穴(位置與肚臍平,脊柱旁開1.5寸),有溫腎助陽的作用。

6、露臍裝不如換常服

在夏天,女性更需要「熱養」,女性的熱適應比男性差,尤其是體質比較寒的女性,更該注意避免受涼。夏日裡女性要少吃生冷食物,少吹空調,多運動,不穿露臍裝、露背裝,注意腰、腹、腿足及後背的保暖。穿平常的夏裝即可,切不可追求標新立異穿露臍裝,身體才能健康。夏天熱流汗是在排毒,是好事!怕熱不出汗,毒素往哪裡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