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大智:個人養老金,誰能投?怎麽投?投什麽……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大智

  114日,人社部等五部門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個人養老金账戶體系正式推出市場,隨後又確定在北京等36個城市進行試點。銀行、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也快速入場,推出各種福利活動,吸引用戶開立個人養老金账戶投資。事涉個人養老,社會關注也極高,那麽個人養老金到底是什麽?對於個人而言有何意義?每個人都需要參與嗎?個人養老金所謂的“稅收優惠”又到底是什麽?個人養老金账戶中的投資品又該如何選擇?

  “個人養老金”是什麽?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見個人養老金這個詞時,會不解其意,難道還有“非個人養老金”?雖然沒有“非個人養老金”這個詞,但從養老體系來講,養老金中的確有非個人的部分。

  1994年,世界銀行在《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中首次提出養老金三大支柱模式,也是目前全球各國普遍的養老體系。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

  第一支柱主要指由國家強製管理的公共養老金制度,在中國主要指基本養老保險,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五險一金”中的養老保險,由部門和個人共同繳費,其中個人部分建立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账戶”。像日本的國民年金、英國的國家養老金等屬於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為雇主發起的輔助性補充養老金計劃,在國內主要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如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也為部門和個人共繳,同樣分個人账戶和部門账戶。像日本的企業養老金、美國的401K計劃等,都是典型的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則為個人自願參加的養老儲蓄計劃,也就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國外典型日美國的個人退休账戶(IRA),日本的個人稅優型儲蓄账戶等。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個人養老金可以分為“稅優型”和“非稅優型”。所謂“非稅優型”養老金包含個人為了未來的養老生活自主規劃、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基金等產品。而“稅優型”個人養老金,則就是《辦法》中所指的個人養老金,根據《辦法》,個人在商業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账戶並進行繳費,該账戶每年最高繳費12000元,並享受稅前抵扣政策。也正為這種稅優的性質,因此被社會高度關注。

  參與個人養老金有何意義?

  在養老三支柱中,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起到保障居民最低的養老需求,因此為強製性的養老保險制度,包括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居保)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新農保)(兩者統稱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第一支柱覆蓋廣,但金額相對較低,其目的是為國民提供退休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起到的“基本保障”的作用,也是我國養老體系中最重要、佔比最高的部分,截止2021年,第一支柱佔比約為65%。

  第二支柱雖為企業和個人共繳,但在不同類型的企業中有較大分化。公務員、事業部門、國有企業等部門和企業基本全面覆蓋並繳納企業年金,民營企業或其它類型企業等繳納企業年金較少。企業年金是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對於個人而言是退休生活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截止2021年,第二支柱佔比約為35%,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企業佔所有企業比例為0.24%。

  第三支柱由於為個人自願繳納,目前國內有能力且有意願購買個人養老金的群體主要為中高收入群體,因此第三支柱佔比很小,截止2021年,第三支柱佔比尚不足1%。

  從三支柱的定位上看,如果說第一支柱是個人養老的保障,第二支柱是改善,第三支柱則是提升,其作用在於提升個人養老生活的品質,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養老需求。

  誰可以參與個人養老金?

  按照“稅優型”和“非稅優型”來看,“非稅優型”養老金遵循個人自願、市場化運營的原則,任何人皆可參與,包括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養老儲蓄等。

  更重要的在於“稅優型”個人養老金,也是當前被市場所關注的個人養老金账戶制度。根據《辦法》,只要參與了國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在商業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账戶,並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年度繳費不超過12000元,該账戶中資金可以投資於經監管審批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同時,在個人養老金账戶中繳費的額度,可以用於稅前抵扣,而在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男60、女幹部55、女工人50)後,按照領取金額的3%稅率單獨計稅。

  根據人社部的統計數據,截止2021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已經覆蓋10.3億人,基本實現了全面覆蓋(養老保險為16周歲以上人群),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任何16周歲以上人群均可參與開立個人養老金账戶並投資。但是,對於這種“稅優型”個人養老金而言,其更大意義在於對個人的稅收優惠,也就是稅前抵扣的12000元部分與領取時3%稅率間的差額部分。

  具體來看,目前我國個稅免征額為5000元,再加上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嬰幼兒照護共七項專項附加扣除。在不計算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下,若個人扣除五險一金(或二金)後年收入6萬元以下,參加“稅優型”個人養老金並不具有稅優意義,且反而是增加了領取時3%的稅,對於收入6萬-9.6萬元人群而言,由於此部分個稅稅率為3%,因此同樣不具有節稅的效果,對於9.6萬至20.4萬人群,如果每年個人養老金账戶滿繳,其每年最多節稅840元。(節稅=個人養老金年繳費額×個稅稅率-3%)

  為何要參與個人養老金?

  從個人養老規劃的角度來看,個人養老金是個人退休後收入的重要補充,而對於稅優型個人養老金而言,則有兩方面意義。

  首先是節稅,根據前文中“參與個人養老金账戶節稅情況”的測算,在扣除五險一金及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下,年收入在9.6萬元以上,個人養老金账戶滿繳情況下,每年至少可以節稅840元,最多可節稅5040元,因此對於中高收入群體而言,參與個人養老金账戶的開立和投資,可以有一定程度上的節稅效果。

  其次,個人養老金账戶產品的投資更加符合養老投資的特性。從《辦法》的規定來看,個人養老金账戶中資金可以投資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養老儲蓄等產品,而這些產品均需要經過監管的審核和批準才能被納入投資範圍內,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合規性,且符合養老產品長期穩健的特性。同時部分產品具有一定的費率優惠,如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增設的個人養老金專屬Y份額,不僅按照《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不收取銷售服務費,還對託管費和管理費實行了五折優惠,因此投資者在投資這類產品時,在綜合成本更低的情況下,也能在同等情況下取得更高的收益。

  如何配置“個人養老金账戶”的投資

  相比於其他的投資,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有著更具特殊性的原則。雖然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和預期收益有較大的差異,但個人養老金账戶的投資大體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要從個人養老的全局出發,在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上規劃個人養老金的投資。對於個人而言,稅優型個人養老金账戶的投資也許僅僅是其個人退休後收入的一部分,可能還包含了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企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收入,亦或是其它的房租或勞務所得等收。例如如果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已經有較高水準,那麽個人養老金账戶就更適合配置權益比例更高的產品,以獲取更高的收益率。而如果已經通過個人規劃專門配置了風險更高的產品,那麽相對而言,個人養老金账戶中的投資就需要偏低風險產品的配置。

  同時,個人養老金需要真正的著眼於長期。個人養老金账戶需要到法定退休年齡或個別特定情況才可領取,對於多數人而言,账戶中資金都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夠領取,因此在投資中需要真正的著眼於長期,而非對標過去市場中半年一年的中短期養老理財產品。

  (本文作者介紹: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