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預防醫療成為健康新理念

在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看來,當今時代,觀察預防醫療事業有三個維度,即廣度、高度、精度;三個關鍵詞是:「普遍需求」「國家戰略」「技術創新與推廣」。日前,第二屆國際預防醫療聯盟大會暨騰湃北京國貿國際醫學中心開業典禮在北京舉行,海內外醫學界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齊聚一堂,以「發展預防醫療體系,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為主題,深入探討預防醫療的現狀與前景,謀求預防醫療共識,搭建合作平台。

王隴德院士的一個判斷是,發展預防醫療已成為當前人民健康的普遍需求。隨著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環境汙染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範圍人們健康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迎來了慢病的高負擔期。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已有2.6億慢病患者,每年慢病導致的死亡人數佔我國總死亡人數的86.6%,導致的疾病負擔佔總疾病負擔的70%。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外在環境和生活方式對於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分別達到17%和60%。空氣、水體、土壤等環境汙染,導致直接或者潛在的有害物質進入食物鏈,目前全球每年有1260萬人死於環境汙染相關的疾病,佔死亡總數的1/4。吸煙、過度飲酒、高脂肪或過量飲食、缺少運動、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了身體的亞健康狀態,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病、二型糖尿病、腫瘤等多種慢病發生。

王隴德院士指出,到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將會是現在的兩倍。老年人的增多導致慢病構成比例進一步增高。有效防控慢病,在疾病尚未形成或已經形成但暫未惡化的階段,如何發現致病風險和相關病患並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國預防醫療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令王隴德院士感到欣慰的是,發展預防醫療已經納入到我國國家戰略之中。他說,國家除了大力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還制定了針對腦卒中和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政策,並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

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規劃》明確提出,要實施早診早治,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要逐步將臨床可診斷、治療有手段、群眾可接受、國家能負擔的疾病篩檢技術列為公共衛生措施。可以說,「預防為主」已成為實現「健康中國」的主導方針。

王隴德院士解釋說,預防醫療的「精度」,即在「三級預防」工作中有針對性地應用醫療措施。疾病預防控制主要包括三級預防,即病因預防、發病預防和傷殘預防。醫療措施是疾病預防控制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二三級預防中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舉例說,頸動脈的嚴重狹窄造成20%~30%的缺血性中風,而通過手術去除造成狹窄的斑塊,就基本解除了由此原因引發中風的可能;高血壓是引發中風的第一位病因,控制好血壓即可減少近50%的高血壓患者中風;對缺血中風患者窗口期內及時實施靜脈溶栓,或大血管栓塞取栓,可明顯降低病死率、殘疾率,改善患者病後的生存質量。

預防醫療作為新生事物,其發展所受到的挑戰,既有來自科技本身的風險性,也有民眾從認識到了解、接納,再到消費的過程。走出「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傳統醫療模式,重塑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成為當務之急。

在騰湃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鄭靜芬看來,預防醫療是堅持「治未病」和疾病一二級預防的原則,對重大慢病的高風險因子進行評估、乾預和預防性治療,阻斷和推遲重大疾病的發展,延長健康年齡和延緩衰老的生物學進程。「集預防醫療服務、生物製劑、快消品、預防醫療雲平台、教育培訓六大事業部為一體的全生態產業鏈預防醫療綜合體,未來期冀形成千億元市場。」鄭靜芬說。

正如王隴德院士所言,「預防醫療」經過現代科學洗禮和產業化重塑,孕育著人類更健康生活和福祉實現的願景,預防醫療事業的天地會越來越寬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