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好這個13味葯的方子,散風寒止咳喘,去痰濕扶正氣,輕鬆止咳嗽

播放GIF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在我們身體中,肺脾氣虛和痰濕兩者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脾運化水谷,肺通調水道,共同調控體內水液運行。若兩臟氣虛無力,不能正常代謝水液,那麼體內水液就會因此堆積,從而出現痰濕壅盛的狀態。而反之,脾喜燥惡濕,若是外感過多濕邪困阻脾胃,那麼脾氣就會受到影響。且脾胃為後天之本,一旦功能受損,其他臟腑自然也會被「牽連」。這便是為什麼肺脾氣虛之人通常體內痰濕也會較多。

同時,肺脾氣虛的人又會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本身正氣不足,極易感受外邪,從而發為疾病。若是感受了風寒邪氣,引起發熱、怕冷、咳嗽等一系列的癥狀,也就是我們說的感冒了。這樣的病機在中醫中便叫做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當然,對於這種情況,中醫自然也有辦法解決,參蘇飲這一方便是處理這種證型的一個主方。

參蘇飲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書主治為「治感冒發熱頭疼,或因痰飲凝結,兼以為熱」,而它的藥物組成也較多:蘇葉、葛根、人蔘、半夏、前胡、桔梗、枳殼、木香、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和大棗。方中紫蘇葉解表散寒同時宣肺止咳,還能暢通氣機,故為君葯。而葛根解肌發表助蘇葉去除表邪。人蔘補益肺脾之氣,扶正以助藥物祛邪。半夏、前胡祛痰止咳,桔梗、枳殼一宣一降,恢復肺之氣機。茯苓健脾滲濕,而木香和陳皮理氣燥濕,加強祛濕之力量。生薑能幫助解表散寒,大棗和甘草能幫助健脾和中。共同構成益氣、健脾、祛濕、化痰以及解表止咳之功效。

正如原書記載,參蘇飲常常在治療感冒發熱時「大顯身手」,具體癥狀常常有發熱惡寒、咳嗽、鼻塞等基礎表現,同時還應有痰多痰白、胸膈滿悶、氣短懶言、苔白膩和脈弱等體現氣虛和痰濕的癥狀和體征。由於痰濕和風寒邪氣相合犯肺,故肺氣宣降很容易受到干擾,且痰常引動咳喘,所以往往這種情況,患者咳嗽的都會比較厲害。當然,有了參蘇飲這一名方的存在,自然也不用再擔心。

Hello,夥伴們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