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日高溫,游泳需警惕這些病!

近日,高溫氣象席捲中國大部分地區。截至8月1日,中央天氣台連續19天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在這「哪涼快就去哪」的氣象裡,泳池成了大家避暑聖地。但是,大家在泳池戲水避暑之餘,需小心這些病找上門。

常見的「泳池病」

一、紅眼病

癥狀:眼紅、畏光、眼皮腫痛流淚、分泌物增多,嚴重者還會伴有喉痛、發熱、耳前淋巴結腫大等。

病原體:腸道病毒70型、柯莎奇病毒24型。

傳播途徑:通過「病眼-水-健眼」,或者「病眼-手或物-健眼」兩種途徑進行傳播。

二、咽結膜熱

癥狀:持續高熱(38.5~40°C)、咽炎和單眼或雙眼的急性濾泡性結膜炎三聯症為其特點。

病原體:腺病毒。

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經消化道糞-口傳播;經接觸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手、毛巾等媒介,或以「病眼-手或物-健眼」的方式傳播。

三、皮膚病

癥狀:常見有甲真菌病、手癬、體癬、足癬、花斑癬等。

病原體:寄生於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

傳播途徑:接觸傳播。

四、婦科疾病

泳池和洗澡間都是感染婦科疾病的高危場所。幾乎每個游泳過的人都會在裡面沖澡,其衛生條件與設備並不完善,毛巾等洗浴用品常常胡亂搭在欄杆、水龍頭上。

五、耳部炎症

游泳時耳朵很容易進水,髒水停留在耳內可能引發外耳道和中耳炎症,如化膿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等。

兒童由於缺乏游泳經驗,再加上咽鼓管位置比成人更接近水準,吞進池水後,細菌很容易經咽鼓管進入耳內,引起中耳炎。

六、消化道疾病

消毒不合格的池水是細菌和真菌的溫床。游泳時難免吞進少許池水,初學者和兒童吞進的池水會更多。調查顯示,未成年人游泳45分鐘時吞進的池水體積大約在37毫升,成年人則在16毫升左右。當池水中致病菌數量較多時,吞入池水還有可能引起胃腸道疾病。

在泳池中因「吞入」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而引起的腹瀉並不少見。此外,隱孢子蟲和藍氏賈第鞭毛蟲是常見的胃腸道寄生蟲,國外資料顯示,在游泳池內感染這兩種腹瀉型寄生蟲的幾率大約在萬分之五和萬分之一以下,國內的泳池衛生與國外尚有差距,因此這兩種疾病雖不多見,但也不能忽視。

如何預防「泳池病」

一、選擇管理規範的游泳池。

二、自備游泳用品,自帶泳衣、泳帽、泳巾及洗浴用品。

三、佩戴泳鏡,保護眼睛。

四、不要帶病(如皮膚病、紅眼病、腹瀉等)游泳。

五、 避免直接接觸傳染源。

六、 皮膚有破損時,不應下水游泳。皮膚是抵禦外界病原體入侵的天然屏障,一旦皮膚髮生破損,病原體很容易乘虛而入,導致生病,因此,當我們皮膚有破損時,在傷口未完全癒合之前,不要去游泳,以免發生傷口感染。另外,剛紋身以後也盡量不要去游泳。

七、注意個人衛生。游泳前後都應淋浴,游泳前要淋浴一下,沖洗掉身上的汗液,以免汗液中大量的尿素汙染池水,並經浸腳消毒池進入泳池,進入泳池前要適當活動。不要在泳池中吐痰或小便。

游泳時間一般不要超過兩小時,游泳之後要及時淋浴,因為游泳池的水中含氯比較高,對頭髮、皮膚有一定的腐蝕性,泳後一定要立即洗澡,把身上的氯和粘附的細菌洗掉,保持身體的清潔。

八、泳具存放要妥善。回家後將泳具一定要清晰、晾乾,並單獨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九、在游泳後應將耳內的水排出來,嗆水後千萬不要使勁擤鼻子,否則咽鼓管擴張,髒東西就會隨著咽鼓管進入耳內,引起耳部炎症。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