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雜談:針灸無小事,針葯並用療效顯!

大家好我,我是中醫劉醫生

醫以解除患者疾苦為事。醫針雖小,然收效神速,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故古人有「一針二灸三服藥」之說。

觀《內經》之治,多以針為法,《靈樞》八十一篇,古有《針經》之稱,故針灸乃中醫學重要內容之一,不可低估。

我早年深研《靈樞》、《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中重要篇章,熟讀其中「百症賦」、「標幽賦」、「馬丹陽十二穴歌」和《醫宗金鑒·針灸心法》之「經脈循行歌」、「穴位分寸歌」,數十年間,常假此以起頑病,得益甚多。

1、然針灸之學,易學而難精

首先明其理論,所謂「業醫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有人以為針灸乃一小技,有何理論可言,這是偏見。若其深研《內經》、《針灸甲乙經》,則知其高深,不是一蹴可得,非下苦功不可。

故針灸之學,不能隻以幾個穴位著眼,而應從整體觀,從臟腑經絡學說入手學習,理解臟腑、經絡、腧穴之間的密切關係。

「腧穴」絕不只是局限的一個點,而有其一定範圍。針刺之感應是由點到面,由面到線,方能收到較好效果。

除熟記十四經腧穴外,應重點掌握好四肢肘膝以下之五腧穴等特定穴,同時對經外奇穴亦不可忽視。

我從多年實踐中曾發現個別奇穴。

「遺精」穴,位於男腹部臍下正中三寸,旁開一寸處,左右各一,主治遺精、早泄、陽痿、陰囊冷濕。

02

針刺時,不僅要重視刺手(右手)的作用,而更不可忽視左手(押手)的作用。

《難經》謂「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即是強調了押手的重要性。

得氣感應,多先從穴下反射到押手上的一瞬間,刺手針下的沉、緊、酸、麻、脹感隨之而至。

對補瀉手法,前人有許多寶貴經驗,我常將「迎隨」、「呼吸」、「提插」、「撚轉」等手法融合一起,喜用「燒山火」、「透天涼」兩法,分別治療虛寒性和熱性病證;對發熱、咽喉腫痛等症,則配合少商等井穴放血一珠,收效更捷。

即是類中風初起,面紅升火,舌強語謇,神志欠清之際,急使人攔腰抱定,並固定其頭部,以圓利針點刺手足井、宣穴出血,有減緩頭部充血之利,而無加重中風之勢。

它如面癱、頭痛、脘痛、腹瀉等症,內服藥物固亦有效,但配方煎藥費時,而針灸隨時可用,立竿見影。

若內科醫生兼會針灸,則如虎添翼,不僅見效快,療程短,且易鞏固。

03

2016年夏,一婦傍晚來診,適師外出,余見其面色淡黃,目合口噤寒戰,四肢抽搐,脈弦而緊。

詢其夫,始知數日前避暑熱,院外就寢,夜半暴雨驟至,突然驚醒,急忙回屋,不慎左額部碰於門框之上,致局部紫黑血腫,時而隱痛,未予重視,不意今日上午全身惡寒拘急不適,午後病勢加重雲雲。

詳為辨析,顯系「破傷風」之候,傷勢不重,病尚輕淺。

先針風池、風府、百會、合谷、陽陵以祛風止痊,開關通竅;後以華佗愈風散合玉真散加減投之,囑以黃酒一兩為引,取微汗為度。

葯後竟至霍然。且更體會到針葯並投之神效。

04

應該注意的是,用針同用藥一樣,須根據辨證論治原則。

先辨證,次在法,處方後再為下針,而且要詳記醫案,不可孟浪從事,否則不僅療效不高,且易發生事故。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