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言「刺之要,氣至而有效。」為什麼說夏天針灸更容易「得氣」?

經絡中有經氣,針灸刺激經絡穴位,即可產生感應,俗稱為「針感」。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氣至又稱為得氣,是針刺後的經氣感應,可表現為酸、麻、脹、重、熱、涼、緊、灼、癢、痛,還有觸電、蟻行、水波、氣流、灼痛、刺痛、跳動、蜂蜇、蠕動等針感。

有學者認為得氣與針感兩者的意思相同。那麼得氣與針感是否完全相同?二者相互關係如何?

本文分析得氣與針感的方方面面。

一、什麼是得氣?

得氣是指針刺後候得經氣的感應,是針灸補瀉的前提。早在《內經》就有關於「得氣」的記載,如《素問?離合真邪論》謂:「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

而竇漢卿《標幽賦》中則謂:「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

歷代醫家均重視針刺得氣,認為:用針之法,候氣為先。《難經》謂:「不得氣是為十死不治也。」《素問?離合真邪論》謂:「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靈樞?小針解》謂:「空中之機,清靜以微者,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

針灸得氣的神妙,筆墨難以形容,尤其是經絡敏感人,其反應最多。

病人醫生都能體會到氣感:病人自覺酸麻脹重,或循經如蟻行,如蟲爬,或如閃電,如泄洪,或溫熱如水沃,或清涼如吹風等等都是。醫者則手下沉緊如魚之吞鉤。

接受針灸治療時,病人一定要重視「治神」,如此有助於「得氣」,使經絡通暢,可提高療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一則關掉手機、不說話、不思慮雜事,平靜心情;
  • 二則調整自己的呼吸,鼻吸鼻呼,使之綿長深遠;
  • 三則可把意念放在足底,或者放在病痛部位,以引氣至病所。氣逆陽浮者不建議把意念放在胸口以上部位。

二、何謂針感?

針感是現代名稱,古醫籍中未見論述.所謂針感即指患者對針刺所產生的局部或較大範圍的酸、麻、脹、重等感覺以及醫者手指所感覺到的針下沉緊等反應。

有研究發現,受刺者的「酸、麻、重、脹感」和針灸師的「手下沉、緊感」是由於針刺得氣後穴位下的肌肉中肌內梭的收縮所致。這與得氣時發生經氣反應產生的得氣感不完全是一回事。

施針者和受針者在針刺操作中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兩者體驗到的針感往往是同時出現的,並且兩者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例如,當施針者感受到針下滯澀感覺時,受針者大多會出現脹酸、重著的感覺。當施針者針下出現觸碰的感覺時,受針者常出現刺痛、麻木或者觸電感覺;當施針者感受到手中的針被往皮下「吸」的感覺時,受針者常會有重著感或者清涼感;當施針者感覺到針身被往外推時,受針者常會出現溫熱感覺;當施針者感覺到針刺由緊澀感轉為空豁感時,受針者也會感覺針刺部位常出現舒適感;當施針者感覺到針下有滑豁轉變為緊澀感,受針者就會覺得針刺部位出現「充實」感。

三、針刺中的感測現象

臨床上有些更年期的婦女常有「肝氣竄」的毛病,在她生氣之後常常會感到有股氣在周身竄動,停滯在哪裡哪裡就會疼痛悶脹,對於這種情況,只要你用疏肝理氣的辦法,一般都會有效,當然有些患者陰分不足,要注意在理氣的同時配伍養陰葯,以防傷陰助火。用點穴的方法也有效,有時候你取阿是穴(即是悶脹不適點),按揉幾下,患者常會打幾個嗝,放幾個屁,於是氣就順了,癥狀馬上緩解。

所以說中醫的經絡學說既玄又很客觀,之所以玄,是因為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甚至連現代的科學手段都還沒有檢測出來,但是你看不見並不等於就不存在,只要你細心的觀察,你會在很多臨床現象中證明這個理論是客觀的、科學的。

通過在經絡敏感人身上觀察各種疾病以及不同穴位的針刺感傳現象,我得出幾個結論。

  • 一則:經絡循行有不按十四經常規路線者,經絡系統不是平面的,而更象是一個立體的網狀結構。《靈樞》所記載的循行線路只是比較重要的感傳路線之一,而且隻描述了平面感傳。實際氣機循行遠比所記載的經絡系統複雜多變。
  • 二則:氣機感傳隨針法而變化。若施以不同針法,一個穴位的針感可以循行至全身十四經的幾乎任何一個位置。而且,經氣的循行速度亦與針法相關,或快或慢,或停或走,全在醫者用心行針。因此說凡將用針,必先治神。我認為,醫生治神是加強病人針感傳導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三則:針入穴位後有時針感循行並不從針下開始,反而跳轉到某處開始循行。我曾針右曲池,病人自述針感突然在右側小腿出現,且認為是空間轉換,針刺穴位與針感出現的部位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循行路線相聯繫。我想,針灸臨床的遠端取穴,除循經之外,應該還存在著另外一種機制。

四、什麼人容易得氣?

我在奧地利治療的病人以白人為多,白人血氣旺盛,其體毛亦多。我發現白人針刺後易於取效,應該是他們的經絡比較敏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白人未失天真、自然純樸,心性澄潔,故經絡氣機流暢,而經氣易動,易於取效。

偶爾也有黑人、棕色與黃色人種,綜合數年臨床觀察,我發現黑人對針刺的敏感性最高,也最容易出效果。白人次之,最差是黃色人種。我也曾聽過去非洲的針灸醫生說,黑人的臨床療效極好,遠高於華人。

再分析,氣血流行於經絡,若血氣健旺,其經絡必滿,氣血運行比較通暢,針刺易於得氣,易於取效。黑人則較白人血氣更旺,因此其經絡更敏感。

歐洲人普遍較中國人怕痛,因此針刺時當盡量用無痛針法,但這並不影響療效,甚至歐洲人的經絡穴位更敏感,更容易得氣,針灸療效也更高。

五、夏天更容易得氣

夏日炎炎,最是針灸的好時節。夏日針灸,往往事半功倍。此時陽氣外浮,血易泄,氣易行,針灸最容易得氣,也最容易取效。建議各種慢性病症患者趁夏天炎熱及時選擇針灸。

即使是無病之人,亦可用針灸調和臟腑,有益無弊。況且,夏日因穿衣少,取穴更為方便。另外,針灸時氣血通暢,不建議開空調或吹冷風。

夏天的診室,溫度以多少為合適?從臨床療效出發,針灸診室不能太冷。

針灸時人體經絡氣血通暢,毛孔打開,此時不可吹風受寒,反易招邪。況且,略熱點亦有助於得氣,更能提高臨床療效。針灸診室建議以在屋內不會汗出淋漓為度。若覺熱,建議針灸時緩緩深呼吸,其心自靜。

  • 六、如何快速「得氣」

1.循法

針灸不得氣時,可以用循法催氣。順著經脈的循行徑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輕揉地循按或叩打。《針灸大成》中曾說明本法能推動氣血,激發經氣,促使針後易於得氣。

2.彈法

在留針過程中,以手指輕彈針尾或針柄,使針體微微振動,已加強針感,助氣運行的方法。《針灸問對》曾說本法有催氣,行氣的作用。

3.刮法

毫針刺入一定深度後,經氣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針尾,用食指或中指或拇指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頻頻刮動針柄。或用拇指,中指二指固定針身,以食指指尖由上而下刮動針柄。此法可以在針刺不得氣時激發經氣,加強針刺的傳導和擴散。

4.搖法

毫針刺入一定深度後,手持針柄,將針輕輕搖動,以行經氣。《針灸問對》雲: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針身而搖,以加強得氣的感應。二十臥倒針身而搖,使經氣向一定方向傳導。

5.飛法

針後不得氣者,用右手拇指,食指二指執持針柄,細細撚搓數次,然後張開兩指,一搓一放,反覆數次。《醫學入門》說,本法在於催氣,行氣,並使針感應增強。

6.震顫法

針刺入一定深度後,右手持針柄,用小幅度,快頻率的提插手法,使針身輕微震顫。本法可促使針下得氣,增強針刺感應。

注意事項:這些方法都是在基本手法的配合下操作。刮法,彈法適用不宜大角度撚轉的腧穴。飛法適用於肌肉豐厚部位的腧穴。搖法和震顫法適用於淺表部位的腧穴。通過基本手法和這些輔助手法,主要促使針後氣至或加強針刺感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