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房價這麽高,還是有這麽多人買得起?

不是房價太高,是你太沒用!

中國富人比想象中多。

胡潤最近發布的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5月中國內地千萬高淨值人數高達134萬人,億萬高淨值人群數量8.9萬。

廣東一個省千萬資產人群數量就高達24萬人,北京一個市23.8萬人,上海則有20.5萬人。

這134萬人都是對北上廣深房產具有直接購買力的人群。如果要算信貸杠杆,家裡淨資產300萬、甚至100萬以上(一套300萬的房首付不到100萬)也可以買北上廣深的房,那就更多了。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2013年的數據顯示,資產100-200萬家庭佔比8.9%,200-1000萬的佔比6.9%,1000萬以上的佔比0.6%。

所以資產100萬的家庭佔比為16.4%,比例大約六分之一。以中國4億家庭計算,大約有6560萬家庭(涉及近2億人)資產達到和超過100萬。這些潛在購買人群數量很大,超出一般人想象。

我們在高呼房價要壓死人,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的時候,可能那些能壓死你的房價也只能壓死你而已,中國房價泡沫馬上要破喊了幾百年,依然沒破,依然有無數接盤俠在接盤,在中國依舊有無數的人在這樣的房價下買的起房,只是不是你而已。

我們這代人,從小沒有對自己規劃的意識,一直都是看別人做什麽,自己千萬別落下。人人都哭喊著,父母不能隨了自己意,但真的給你點自由度,立刻抓了瞎。選什麽工作,是不是要跳槽,長官難搞怎麽辦?統統能焦慮的睡不著覺。

說到底,我們既沒有為自己規劃人生的能力,也沒有為自己的決定買單的勇氣,只能用別人作為參照物,來為自己做出每一次選擇。可作為一個成年人,連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小事都不能為自己做個決定,那你未來的人生還那麽那麽長,該怎麽過呢?

特別是看到當年讀書比自己差的同學在小城市都混的有車有房,孩子都上學了自己還沒結婚,就更不能接受了。與其說為自己的生活狀態焦慮,其實是不能接受自己比別人差的人生。

對自己沒有任何規劃,所以天天看著別人對比自己,用別人比自己好的生活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發現一輩子不管怎麽努力,都比別人差一步,誰會不焦慮。

高房價毀掉了詩和遠方?不,你本來就沒有詩和遠方。

前段時間,先是有人說“高房價正在透支著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現在又來了款網紅爆文,說什麽“曾經我們有詩和遠方,現在我們只想買房”,簡直就是睜眼說瞎話!我就問一句:房價低,你們就有創造力,就有詩和遠方了?

承認吧!抱怨房價高的這些人,即便是房價低的時候,也不會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我跟你賭五毛錢,要是沒有房價的壓力,你會找一個陽光很好的周末,看劇、吃零食、打遊戲、約朋友搓麻將,同時不忘了吐槽一下讀書旅行吟誦詩歌的人:看,他又在裝逼!

大家都恨透了房價高嗎?並不是,事實上許多人感歎房價高的同時,正在享受高房價帶來的資產升值和身價暴漲。罵得最認真的,都是LOSER。不過是拿房價高來作自己懶惰和失敗的借口。一切不得意都怨社會的不公。

真正的詩和遠方,成本很低。只需要興趣,熱情和堅持。而這些,都不需要付費。讀書,修行,追求精神富庶,你沒那麽做,不是因為房價高,是因為你懶。你壓根從來就沒有過詩和遠方。這個鍋,不能讓房價背。

高房價透支創造力?不,高房價逼出創造力。

我一個朋友,在北京房價的巨大壓力下,想到一個辦法,找人借了一百多萬,幾乎是房子全部的首付,買了一套房。杠杆一百倍。吃瓜群眾擔心人家會被高房價透支創造力。WHAT?分明是高房價逼出了他們的創造力好嗎?不信你試試,你有什麽創造力、你有什麽能耐,能讓人借一百多萬給你付首付。借錢的還不是父母親戚,也不是閨蜜室友。

如果沒有房價的壓力,你在淘寶買爆款,你去旅遊狂發自拍,你去看個演唱會還不忘刷屏,夏天來了在街頭擼串喝大酒吹牛逼,冬天來了窩在暖氣房邊看綜藝邊在網上吹牛逼。你的創造力在哪裡?P圖、滿嘴跑火車、發泄你看不起窮人也瞧不上富人的不滿。

好了,假如你現在有房,光榮成了房奴,你為省錢戒了每天亂吃大堆零食的壞習慣;你下班想著要充電,以便盡快升職加薪;周末你不睡懶覺,想著要去做點兼職或者副業,減輕一下房貸的壓力;沒事多給父母朋友打打電話聯絡感情,畢竟搞不好哪天你需要他們救濟你一下還個貸款。

買房透支了你的創造力了嗎?NO,房價在改造你,逼你變牛逼。

你買不起房?不,你只是買不起北上廣深好地段的房。

中國的房子整體而言,真的不貴,不貴,不貴!貴的,是一線城市+中心區域。非一線城市,以及一線城市的非中心地段,都不是網上說的天價。

你願意住在延慶、門頭溝嗎?你願意住在奉賢、崇明嗎?你願意回到你那三線或者四線的家鄉嗎?你分明知道那裡的房子還很便宜,你怎麽不回去?那裡既能買得起房,也能有詩和遠方,如果你有的話。

承認吧!你隻願意住在中國最好最貴的0.00001%的土地上,你的願望是住在北上廣深的四環內。那你的能力,你的資源,你的本事,是中國14億人口的TOP0.000001%嗎?不是?那你抱怨什麽?!你不是老虎,為什麽想要在森林當大王?

話雖然難聽,但這就是事實。就像單身狗,不是嫁不出去,是嫁不了男神;不是娶不了媳婦,是看不上身邊那一水的姿色平平。你哪裡是買不起房,你只是買不起最好最貴的房。

你非留在北上廣,真的是因為沒有退路嗎?家鄉等著你建設,你怎麽不回去?家鄉真的沒有工作機會?真的沒有前途?賭五毛錢,大多數人隻不過是覺得北京上海混久了,回家鄉感覺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很丟人。而且,回到家鄉一看,同學們早就有房有車有娃,你還心理特不平衡。

“留不住的是城市,回不去的是家鄉”這分明是胡說,真相是“沒能力留在城市,也沒臉回家鄉”。

說房價高的人,都沒房?得了吧,你只是沒有中國最好城市最好地段的房。你老家的田園別墅不是房?你父母有一棟七八層的樓,喊你吃飯都要打電話,這些不是房?那些閑置到發霉的房子,不能承載你的詩和遠方?

哦對,北上廣深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有更好的醫療教育資源,有更多的可能性,家鄉卻沒有。“家鄉有房,但是我回不去。”

你真心懷夢想,求發展求上進,你不會覺得沒有房是多麽可怕的事情,你的心思都在追求夢想,沒空關心房價。如果你有夢想有堅持,加上北上廣有機會,你也不用擔心永遠買不起房,那麽多機會,那麽多人成功了,不差你一個,著什麽急?

中國房價高?國外一百萬買豪宅?別瞎扯。

真是受不了那種“看看一百萬可以在世界各大城市買到什麽房”的帖子。你要是去過美國,去過日本,就知道這些地方的房子一點也不比中國便宜。你不能拿著西城和靜安的房子,和美國大郊區東京大鄉村比好嗎?!美國的紐約曼哈頓芝加哥,東京的千代田涉谷新宿,核心區域一樣是十幾萬二十萬一平米,OK?

一百萬在國外能買到的當然只能是別墅了,那別墅周邊出沒的,除了你自己就是你家的狗,去個便利店開車半鐘頭。跟你家的三線四線鄉村別野一樣,你家的田園豪宅還遠遠要不了一百萬呢!

中國的高房價,實際上僅僅存在於很少數城市的很少數好地段:一線城市的學區或者核心地段。別忘了,我大天朝地大物博,那些貴地方,佔比非常非常低,整體而言,中國的房價水準,甚至比不上亞洲一些窮困國家,比如泰國馬來西亞之流。

買不起房?不是買不起,是你總想要買最好的。

中國人世世代代都在忙著進城。山裡的去縣城,縣城的去市區,市區的去省會,省會的去北上廣,北上廣的去國外。一級一級往上跳,削尖了腦袋往上擠。這是正常的城市化,正常的人口流動。而這個流動,理論上要遵循規律,循序漸進。你從山裡出來,進了北上廣,做了個優雅的白領或者牛逼的碼農,你每天改著PPT,寫著代碼,打著電話談著幾十億的融資,然後就突然想要買北上廣核心地段的房子。你真的不覺得,你想得有點太美了嗎?

你寫的合約,改的文案,編的程式,和過去我們的祖輩在工廠裡紡的紗,田裡種的稻,真的沒有一點區別!時代變了,工種變了,但我們還是社會的一個小小螺絲釘,並沒有變得多高級多厲害。

你總想要最好的房子,就得配置最好的能力。不是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

你為什麽非得馬上有房?

網上一大群20幾歲的年輕人,罵政府,罵開發商,罵炒房客,說他們把房價炒的老高,弄得他們買不起。喂,年輕人,你這麽年輕,為什麽非要急著過標配的人生呢?有房有車有娃,這也就算了,你急著要北上廣好地段的房,國外進口的車,上著最好學區學校的娃。搞不定,就罵政府罵國家罵富人。哎!你就不能放下鍵盤,先好好努力再說嗎?我們還年輕,租一下房子吃一下苦,不會死的!真的,你看我30了還沒買房,我還活著。

我租的房子在東京杉並區,住了不少有錢人,但是房主年紀大多比較大而且還在還貸款。年輕人婚後很多也和父母一起住,直到有能力買房。由於日本的房子是由長子繼承的,長子和父母住,長子以外的人,婚後要去外面租房,一般也是租個十年八載才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東京的平均購房年齡是35歲,還貸款要還到退休。這是個成熟的、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城市,這裡的房子沒有人炒作,但是一樣很貴,這裡的人也沒有罵政府罵開發商,也沒有急著畢業就買房。年輕人20幾歲就急著買房,野心真大。

說了這麽多,我也不過是個在北上廣沒有房的鍵盤俠。但是我至少清楚,高房價不會毀掉我的詩和遠方,也不會透支我的創造力。能讓我毀掉的,一定是我自己。不上進,不努力,既沒本事搞定中國最好的房,也沒能耐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實,成天網上自憐自艾,以一個弱者的姿態去抱怨社會,綁架政府,企圖打嘴仗讓房價下跌。

要是過個五年十年,你依然買不起中國最好最貴的房,也依然沒法接受自己呆在中國最貴區域以外的地段或者城市的話,那也別抱怨房價高,畢竟,你不但能力不行,心態還不好。

不如換個思路,好好奮鬥長點本事;或者靜下心來,追求詩和遠方吧!也許那時候,你會突然發現,你不但守住了你的詩和遠方,你也在合適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有了你想要的房。

最後,祝你早日實現夢想,找到詩和遠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