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典影視作品被不斷翻拍 觀照現實懷舊才有穿透力

表演藝術家謝芳曾向年輕演員道出“演員最高興的應是不找替身”的箴言


前不久,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搭台,讓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演員來了一次再聚首,在觀眾中掀起了一波“回憶殺”。往前回溯,可以看到許多經典IP的重聚:《武林外傳》劇組重聚、《我愛我家》主演重聚,98版電視劇《水滸傳》主演們二十年再聚首,82版《西遊記》劇組重聚……


懷舊,可以讓觀眾找回記憶,重溫青春,引發共情。這些節目請來當年的演員,換上劇中的服裝,重現劇中的橋段,觀眾一邊看著演員們回憶當年,一邊討論著台上的人,誰容貌依舊,誰滄桑難複。在懷舊情緒的牽引下,觀眾進行了一次回憶之旅,節目獲得了收視,一些“老戲骨”也趁勢迎來新機會。一次重聚,幾多懷舊,多方共贏,難怪文藝創作樂此不疲,紛紛把“懷舊牌”作為競爭利器。


懷舊是人類普遍的情感。至於大量經典影視劇被不斷翻拍,也是摸準了觀眾的懷舊心理。懷舊是把雙刃劍,可以很高級,也有可能陷入煽情的俗套。有些懷舊“為賦新詞強說愁”,只顧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感懷傷世,也有一些懷舊,如《王牌對王牌》,則把目光投向歷史長河,用綜藝獨有的話語體系,通過致敬經典串起了一部新中國影視發展的“追夢簡史”,勾勒出新中國影視發展的軌跡。


只有觀照現實的懷舊才更有穿透力、感染力。在綜藝節目的舞台上,84歲的表演藝術家謝芳向年輕演員道出“演員最高興的應是不找替身”的箴言,歐陽奮強回憶為演賈寶玉而整容的往事,六小齡童講述為拍《西遊記》常年戴猴臉面具的痛苦。藝術家們講述的都是自己的往事,卻又字字句句引發人們對當下行業弊病的關注。正是因為有了更高的站位,這種懷舊才產生了強烈的現實意義。


過去可懷念,未來更可期。詩人李白曾吟詠“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梁啟超也在《少年中國說》中說:“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懷舊是一張好使的牌,但不應是唯一的一張。文藝創作可以懷舊,但更應從經典中學習經驗,不斷推陳出新。如果整天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睡大覺,那又如何使未來有“舊”可懷?


在學習經典、推陳出新方面,魯迅先生值得我們學習。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魯迅將中國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隻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將古代和現代錯綜交融”,寫成了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古為今用,針砭流俗,諷刺世事,批判現實,利用老經典的素材創造出了新的經典。


在當代,香港女作家亦舒寫作小說《我的前半生》時,化用了魯迅小說《傷逝》中的主人公“子君”“涓生”為自己的小說角色命名,並就魯迅提出的“女性被男性拋棄”的話題繼續探討。2017年,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我的前半生》,講述了現代都市女性被拋棄後自立自強的故事,贏得收視與口碑的雙贏。無論是小說《我的前半生》,還是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某種程度上也在打懷舊牌,但這種懷舊並非是蹭經典IP的熱度,而是打破了經典傳播的時代隔閡,讓經典代代相傳代代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