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針灸被稱為急救的利器,但現代醫學為何會質疑?他們這樣說

針灸屬於中醫特色的技藝方法,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針灸即利用針刺與艾灸進行診療,以刺激特定的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來達到調理氣血與整合臟腑的目的。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針灸有了長足的進步,並且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理論體系。橘香園中醫學堂表示,針灸在古代及現代也被廣泛運用於急救,使得不少患者轉危為安。但部分以西醫為首的現代醫學卻對針灸存在抵觸,質疑其效果。

歷史悠久的針灸

針灸起源於上古時期,相傳是伏羲所發明的。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這也是最早的針具:砭石的由來。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針具的原料材質也隨之逐漸更新,從鐵質、金質、銀質等,現在大多使用不鏽鋼。

針具材質不同

《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作者為三國西晉時期的醫學家皇甫謐,被推崇為「針灸鼻祖」。在總結、歸納了《黃帝內經》、《素問》、《針經》、《明堂紀穴針灸治要》等眾多中醫典籍著作的基礎之上,對數百個的針灸穴位進行了系統規範的整理,是針灸學術的豐碑巨著。《針灸甲乙經》中共收錄了349個人體穴名,比《黃帝內經》多出了189個。確立了穴位的歸經和部位,統一了穴位名稱,區分了正名與別名。

它介紹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宮科等上百種病症及針灸診療經驗,並對臟腑與五官聯繫相互作用、臟腑與體表器官關係、津液運行、虛實補瀉、天人相應、臟腑陰陽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狀態、音樂對內臟器官的影響問題作出了探討和理論上的描述,奠定了針灸學科理論基礎,對針灸學以至整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習針灸的人員

經過漫長的實踐研究,針灸對於呼吸系統、五官、消化系統、神經系統、骨關節等各類疾病有著顯著的作用。不少人士認為,中醫雖然確有效果,但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慢郎中,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針灸一直是中醫急救的利器,在昏迷、痙攣以及部分血症的搶救上,見效快,效果顯著,並且受到了包括海外人士在內的廣泛認可。

體驗針灸的外國友人

那麼為何有些現代醫學人士並不認可針灸的效果?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中醫理論體系之下的經絡穴位,並沒有被現代科學所證實,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子虛烏有的東西。而且針對針灸的雙盲實驗已經做了很多回,扎針位置和經絡穴位的相關性並不強,在解刨學已經發展到分子級別的技術前提下,經絡穴位依然沒有被發現,因此懷疑針灸的可靠性。

現代醫學未能證實經絡穴位的存在

這樣的理由看似有理有據,但以西醫的方式標準來要求中醫是不合理的,兩者的體系理論是截然不同的。針灸雖然沒有被現代醫學的科技所證實,但並不代表中醫的針灸沒有用:從針灸技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就可以看出對它的肯定。並且自中醫專長考核的相關規定頒布後,針灸也被納入了考核範圍,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具備一定水準的針灸技藝,在通過考核後就可以取得合法的執業資格,所以不要再說針灸科學與否,能得到群眾的認可才是硬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