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78-2018,中國人和外國人如何看待這40年

▲刊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的《光明日報》新華社/攝

Sayings:

1978-2018,40年過去了,改革開放浪潮給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留下了專屬於這段時光的痕跡。

對於今天仍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的中國人而言,改革開放或許是我們最大的“共同記憶”。

從“蛤蟆鏡”到“維密超模” (圖左)1981年,北京八大處;(圖右)2016年11月27日,美國紐約。

無論你是否願意承認,歲月都在以一種無聲無息的方式改變著你的生活。

從“自行車王國”到“共享單車墳墓” (圖左)1991年,上海新光路口;(圖右)2017年12月23日,福建廈門。

這四十年,中國和中國人以令世界矚目的速度向前奔跑,盡情的享受時代的自由、開放、以及人本身與時代潮流相互衝擊、碰撞的快感。

而中外攝影師用照片記錄下了我們奔跑的瞬間。

從“恢復高考”到“高考誓師” (圖左)1977年12月7日,北京;(圖右)2017年6月5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中學。

生活是照片的靈魂。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照片裡長大的:出生、上學、工作、戀愛、結婚……無數的生命輪回,組成社會細胞血脈的運行。可見,我們真是生活在照片裡。

一張照片就是一面反映時代變遷的鏡子。

從“舉國體制”到“搬磚小偉” (圖左)1993年7月,北京什刹海體校;(圖右)2016年6月21日, 福建泉州。

12組今昔對比,12個屬於平凡人生活的日常和瞬間,那些再普通不過的生活點滴,衣食住行、童年、高考、娛樂,婚戀,勾勒出這40年裡,中國發生了什麽。

今天,我們拉長記憶的時間線,一起回望自己生活中12個平凡的瞬間。

也許我們沒法找回失去的時間,但可以打開影集,通過300余幅中外攝影師的作品,回想這一路走來的快樂和艱辛。

衣著

回望全民“灰、綠、藍”的時代

不得不承認,女性的衣著,永遠都是時代的風向標。

時尚“匯集”的女孩黃才祥/攝

20世紀90年代,一名女青年正在嘉興汽車站等車。

她典型地體現了當時的流行風尚:她的毛衣是海馬毛的,戴的是蛤蟆鏡;此外,還有戒指、耳環、指甲油、泡泡糖等時尚單品。該影像堪稱當時流行標誌物的集中展現。

“小公舉”的衣櫥陰豪/攝

2015 年4 月29 日,太原的一位“90 後”辣媽為女兒購買了很多名牌童裝。

這些服飾皆為國際頂尖大牌,香奈兒、迪奧、LV、巴寶莉、阿瑪尼、普拉達等,其中一套貂皮大衣加上迪奧小皮包的價格就超過了10 萬元。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在衣服上已捨得一擲千金。

飯桌

大鍋飯私廚

吃從來都是一件豐富的事情,大到生命、倫理,小到私人體驗和幸福感。

細數關於吃的變遷,便是一部民族發展史。

早期的送餐服務於文國/攝

1993 年9 月,溫州市一家餐館服務生將客戶的“電話訂餐”送進一處五層樓的居民家中,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有攝影師拍攝的餐館外賣服務。

網絡外賣送餐街拍

這一組圖是近年來網絡外賣小哥送餐的街拍。

網絡的普及,客觀上把許多人“鎖”在了房間裡、辦公室,人們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飯來張口”。網絡也建立了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於是外賣小哥風裡來雨裡去,不敢懈怠,實現了服務水準的極大提升。

居住

豪宅與蝸居

住房,不僅是鋼筋水泥,不僅是私人太空,其內涵延伸到了非常深遠的地方。

城市的小房子歐文·弗蘭肯/攝

20 世紀80 年代,一位計程車司機和妻兒在自己的家裡。可以看出,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應當是不錯的,擁有了電視機、錄音機、自行車。這位計程車司機的穿著也頗為講究,他們的笑容也是生活狀態的反應。

香港鴿子籠王昭博/攝

2017年11月19日,香港,怪獸大廈。

它因為《變形金剛4》曾在這裡取景而出名。它是由福昌樓、益昌樓、益發樓、海山樓及海景樓五棟大廈合體而成,形狀呈“E”形,也是城市住房緊張的縮影。

出行

效率與資源的妥協

小時候騎自行車是一種冒險和探索世界的方式,長大了騎自行車變成了效率和健康。一種交通工具,在時代的浪潮裡,命運也充滿起伏。

自行車上的一家人布魯斯·戴爾/攝

1986 年3 月1 日,一輛自行車載起了中國新疆烏魯木齊某國營農場的一家人。

中國曾是自行車大國,騎自行車幾乎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生活技能。如今,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自行車有再度歸來的跡象,堪稱命運的輪回。

海口的滯留車輛張茂/攝

2018 年2 月21 日22 時許,在海口市秀英港碼頭,滯留的車輛正有序離港。

在2018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海口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大霧氣象,導致瓊州海峽多次封航,上萬量車輛滯留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和粵海鐵南港。

致富

個體戶企業家

中國人對於金錢和商業的態度,其意義和變化,不亞於一次文藝複興。

怯生生的個體戶安哥/攝

1982年,在廣州高第街時裝攤位前,一名女老闆怯生生地躲在檔口下等待買主,也隨時準備躲到櫃台下躲避同學或熟人。當時,這不過是政府為安置大批回城知青和無業市民的權宜之計。由於長期缺乏民間商業,當時個體戶在文化觀念中被視作“低人一等”。

互聯網企業上市張煒/攝

2018 年7月9日上午,作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實施後的第一股——小米集團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互聯網公司如今備受關注,據專家分析,小米上市將豐富港股重磅科技股的構成,這對提升香港作為遠東金融中心的作用非常明顯。

消費

集貿市場網購熱潮

從一物難求,到一人一次性坐擁618件快遞,中間的落差和變化,令人感慨。

搶購潮王文瀾

1983 年,人們在北京展覽館搶購服裝。改革開放伊始,市場選擇相對較少,因而用“搶”來購物就很常見。該圖就顯示了這一時代特徵——人山人海擁擠的搶購場面。

網絡購買的火爆牛鏡/攝

2018 年6 月18 日,南京大二學生小彭靠背單詞打敗80 萬網友,獨中天貓豪禮。當618 個包裹分4 輛貨車送到學校時,引來全校師生圍觀。這當然是網絡購物平台的行銷手段,但這種一擲千金的豪氣,也表明網絡購物平台對於改變中國人消費習慣的巨大野心。

手機

地位象徵生活方式

從前慢的日子一去不複返。有人說,人們不是手機成癮,而是沒有一個人在他心裡。好像很有道理。

大哥大專營店門口安哥/攝

1996 年,在廣東省廣州市先烈南路上的一家大哥大、BB 機專營店前,顧客不斷。當時,人們爭相購買大哥大,場面火爆。擁有一部大哥大,不僅方便與人聯絡,也是身份的象徵。於是,一些剛剛富裕起來的人以擁有大哥大為榮。

娶親“攔門虎”許康平/攝

手機支付越來越普及,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2017 年10 月5 日,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對新人結婚時,新郎順利接來了新娘,準備進自家的新房,卻被七大姑八大姨用二維碼堵住了。被堵在門口的新郎不得不掃碼一一發紅包。

旅行

直到世界盡頭

看來,中年阿姨旅行拍照神器“絲巾”,已經走出國門了。

外國人品嚐中國小吃王文波/攝

改革開放後,不僅走出去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到中國來旅遊的外國人也逐漸多起來。1981 年,攝影師就捕捉到了來中國旅遊的外國友人在北京故宮金水橋頭品嚐“中國可樂”——茶,以及北京當地特產小吃——火燒的一幕。不難看出,他們臉上充滿好奇和興奮。

中國人在芽莊林·漢姆/攝

2017 年9 月8 日,幾名中國遊客正在越南芽莊旅遊。隨著國際遊越來越火熱,全球各大洲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近年來,在中國內地遊客“最喜愛的亞洲十大小眾旅行地”評選中,越南芽莊拔得頭籌。

文化娛樂

羞澀狂歡

我們再也回不到單純的去聽一首歌,只為自娛自樂的時候。現在,就連一個音符,都要資訊爆炸。

吉他青年王文瀾/攝

在改革開放初期,吉他成為廣大青少年喜愛的樂器,學習吉他也成為一種時尚。1985 年,北京的兩個青年身背吉他,在漆黑的夜晚騎車前行。在當時的北京,這是一種引領時尚的舉動。

短影片改變命運陳勁

在閑暇時間瀏覽短影片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些人因為短影片而改變命運。三炮和他的製作團隊曾一周內收獲500 萬粉絲。2018 年1 月,在廣西南寧上林縣塘紅鄉,三炮的直播團隊成員疼叔、阿藍、小馬林、三炮、表哥、大表哥、醬爆七個人(從左到右)在鏡頭前非常自信。

童年

小皇帝開放生育

還是很懷念和小夥伴一起度過的歡樂童年時光。說金不換也不為過,就連時間也不能從我腦海中偷走它。

冰上遊戲王文波/攝

1979 年,一群孩子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滑冰車。他們當時的生活雖然並不富裕,自製的冰車也很簡陋,但臉上充滿了希望和笑容。事實上,在改革開放初期,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臉上都是淳樸的笑容,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出國物色留學學校The Times

2013 年5 月的一天,來自中國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英國巴斯的金斯伍德中學,以尋找合適的留學學校。隨著中國富裕家庭的增加,把孩子送到發達國家留學成了不少家庭的選擇,對於教育、留學的投資也成為家庭最為重要的投資領域。

高考

抓住改變命運的契機

教育任何時候都是打破階級壁壘的重要方法。劃重點。

大學生母親鮑昆/攝

知識改變命運。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高考就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莘莘學子為了高考而拚搏,擠上通向成功的獨木橋。1980 年,一位大學生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照看孩子,其學習精神令人動容。

黑暗中的光王向陽/攝

不論家境和出身,人人皆可成才。高考是每個人改變命運、公平競爭的平台。對農民子弟以及落後地區的學生來說,高考更是如此。

2013 年5 月5 日,河南駐馬店的一所高中停電後,學生們借助各種燈光堅持學習。

婚戀

兩個人的時光

終於逃過“早戀”的年紀,可兩個人的時光,僅僅是生活的開始,而不是自由的終點。

幸福的笑容齋藤康一/秦風老照片館

1984 年,蘇州市的一對新婚夫婦在新房裡接待客人。儘管沒有豪華的婚禮、寬敞的婚房、華麗的家具及各種電器,但幸福與滿足的笑容寫在了這對新人的臉上。

別出心裁的婚禮盧鍵/攝

年輕人的婚戀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一些年輕人為了讓婚禮終生難忘,常常會別出心裁。2017 年11 月11 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一對情侶就在嵖岈山風景區懸崖峭壁上拍婚紗照,吸引了“唐僧”“孫悟空”等師徒圍觀、祝福。

寫在最後

一路看過來,很難不被這些照片裡有滋有味的生活所感動,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身影,都在激活我們沉睡的記憶,這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品味。

遙想當年,如果司馬遷手中有照相機,會給後人留下圖文並茂的《史記》。

現在,《時間的力量——改革開放40周年影像記》一書,用鏡頭精心選取了300余幅中外攝影師的作品,多維度、客觀地展現了1978年至2018年,中國人諸多方面的變化。

打開一本攝影集,40年周遭變化一目了然;精心記錄身邊的生活和個體的命運;中國人和外國人如何看待這40年,給你視角本身代表的答案。

《時間的力量——改革開放40周年影像記》

柴繼軍 / 主編

一封家書 . 致40年巨變的親歷者、見證者、受益人

歲月標本 . “時間都去哪了”的視覺注解

22家國內外合作媒體

156名中國攝影師

29名外國攝影師

視角本身就是答案

視覺中國銀鹽檔案2

中國國家地理 圖書 .出品

編輯 | 雪陽

排版 | 雪陽

— THE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