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麼「燉」附子更健康?

新世紀葯業杯」首屆雲南省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創作大賽參賽作品:《怎麼「燉」附子更健康》

作者:曾榮平(永仁縣中醫院)

中醫認為葯食同源,因此食療之風盛行。食療就是通過飲食來防病治病。我國食療文化悠久,民間食療經驗豐富。一般認為食療藥品都是藥性平和之葯,鮮少有人知道有大毒附子也會用於食療,雲南、四川等一些地方就將附子用於食療,對一些虛寒性的疾病取到較好的療效。但一些人聽說附子就害怕,附子有劇毒;而一些人又顯得無所謂,經常頓吃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下面就附子的用途、藥理毒理等問題做出說明:

附子,毛茛科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炮製品有鹽附子和黑附片、白附片、炮附片等或統稱為製附片。

附子運用

性能:回陽救脫,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用途:寒濕痹症患者,虛寒或陽虛體質者,農村體力勞動飽受寒濕者,或體虛不耐冬寒的老年人,或冬季咳嗽哮喘嚴重的寒哮患者等。也有青壯年服食以抵禦嚴寒。

禁忌:濕熱痹症患者,血痹無寒濕者,寒哮有熱者或寒哮伴陰虛者,素體陰虛者,火熱較重者,產婦,嬰幼兒。

用法:一日10g,可以逐漸加量,宜先冷水浸泡2小時,然後煎煮3小時以上,以口嘗無麻辣感為準。

附方:

附子粥:製附子10g,炮薑15g,粳米100g。二葯研為細末,每次用5g,與粳米加水煮粥食。本方用於裡寒腹痛、腹瀉,大便表稀。

附子羊肉湯:製附子25g,羊肉1000g。加入生薑、蔥、胡椒、鹽等,煮至肉爛熟。分4次食。本方用於陽虛畏寒肢令,夜尿頻多,或脘腹冷痛,腰痛。若用狗肉與附片煮湯食,有與本方類似的功能和用途。

附片薏苡粥:製附片10g,薏苡仁30g,粳米100g。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本方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四肢拘攣。

附子的主要化學成份及毒性

現已從附子中分離出並已確定結構的生物鹼近百種,仍不能表示附子的化學組成。主要以烏頭鹼、次烏頭鹼、美沙烏頭鹼為主。烏頭鹼呈麻辣味,毒性很大,口服4毫克致死,是烏頭、附子的主要有毒成份。但易水解,在水中熱至100℃生成烏頭次鹼,其毒性為烏頭鹼的二百至五百分之一。經110℃40分鐘,生成烏頭原鹼,它的毒性只有烏頭鹼的2000-4000分之一,幾乎是無毒的。烏頭原鹼有明顯的強心作用,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興奮作用;對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消炎作用,有鎮痛、鎮靜、促凝血作用。

附子中毒特徵及解救方法

癥狀:若炮製、配伍不當,或煎煮時間不夠,可引起中毒,中毒潛伏期為10分鐘至3小時,其中毒癥狀表現為:

先有唇、手、足麻,之後出現唇歪、流涎,手、足肌肉痙攣、抽搐,胸悶,心慌,心悸,頭昏,眼花,咽、喉、食管、胃部有燒灼感。

繼之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煩燥,脈緩慢,神志獃滯,呼吸困難,血壓下降,言語障礙,大小便失禁。

進而出現昏迷,抽搐,呼吸暫停,嚴重者可因循環、呼吸衰竭而死亡。

解救:李可老中醫烏附中毒解救法:方用生草60g,防風、黑豆各可30g,加水1500mL,蜂蜜150mL,分次沖服綠豆粉30g,10min即解(癥狀重者可加入生大黃30g)。癥狀輕的口服上述中藥,無條件的癥狀輕的,可單用甘草水或蜂蜜,癥狀重的立即就醫。

服用附子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燉附片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小時,然後持續燉3小時以上,中途不可斷火,水最好一次要加夠,若水不夠,中途只能添加滾開水,以口嘗無麻辣感為準(必要時可加乾薑及甘草一起燉以減輕毒性)。

食用附子期間避風寒,禁洗冷水頭,冷水澡;忌食生冷寒涼之品。

責任編輯/王帆排 版/葉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