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片賣座的新“套路”

不知不覺中,影片《一個母親的復仇》已默默爬過億元票房分割線,這部5月10日公映的印度電影前期幾乎無任何宣傳。業內人士紛紛猜測,《無所不能》是否可以延續《一個母親的復仇》的勢頭,再創印度批片佳績。


“弱勢主角+至親遇害+孤立無援”

三步喚起心理代入

觀察《一個母親的復仇》和《無所不能》的劇情,會發現兩部影片非常相像。

首先,主角屬於弱勢群體。前者的主角是一位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繼母,後者的主角則是一位男性盲人。

當觀眾看到主角弱勢時,會不自覺地對產生同情心理以及好奇心,一邊憐憫片中的主人公,一邊想了解人物的後續發展。

其次,主角的至親遭到了致命傷害。在《一個母親的復仇》中,主角的繼女被四名男同學強暴,身心留下了巨大的陰影。而在《無所不能》中,男主的妻子同樣被多名凶徒羞辱,甚至最終難以承受無止境的噩運,選擇了自盡。

主人公本身生活已很艱辛,至親之人堪稱是他們生命中僅有的光亮。一旦親人重創,是主角遠不能承受之痛。這點在《無所不能》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劇情進展到這裡,觀眾在心理上已經不是同情和好奇,而是被喚起了正義感,想要幫助主角的欲望愈發明顯。

第三、正規途徑求助無路。在兩部電影中,主角先是尋求法律和警察的幫助,但是因為證據不足,惡人們被無罪釋放逍遙法外。主角陷入了與官方對立的境地,想要復仇,只能靠自己。

此時人物的處境,會讓每一個觀眾代入自己曾經孤立無援的時刻。彼時,孤獨、委屈、憤懣的情緒高度集中在一起。電影進行到這一幕,已經戳中了觀眾心底最脆弱的部分,使得觀眾從精神上代入了主角,二者合二為一。

從好奇同情,到產生幫助欲,再到感同身受,《一個母親的復仇》和《無所不能》就這樣用三步“套路“,將觀眾拉進了電影裡,去體會主角的喜怒哀樂。


“逆襲開掛+英雄主義+反派低能”

三面滿足心理需求

隨著主角和觀眾的負面情緒壓抑到了極點,怎樣通過主角引導觀眾釋放壓力,成為了兩部影片後半部分的重點。 

《一個母親的復仇》和《無所不能》的兩個主角“化悲慟為動力”,靠著強大的精神信念支撐,一步步布局,最終手刃反派,實現了“反殺”。主人公在銀幕內成功“復仇”,觀眾在銀幕外拍手叫好。

主人公“反殺“的過程有三個方面。

第一體現在能力開掛。《一個母親的復仇》中的女主角是一名教師,靠著高智商和一名偵探的協助,由點及面,將罪犯耍得團團轉。《無所不能》的男主角作為一名配音演員,採用模仿別人打電話的方式,借此達到擾亂敵人心緒的目的。

兩位主人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一環扣一環設計復仇之路,觀眾在跟著主角前進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宣泄了前期積壓的負面情緒。

第二體現在英雄主義。《一個母親的復仇》中有一句鏗鏘有力的台詞——“神明並不是一直都在。所以,才有了母親。”影片將宗教領域能力無限的神明和母親劃上等號,舔犢之情直達觀眾心房,情感機甲狂潮產生了近乎核爆的效果。

《無所不能》中,男主角作為一個丈夫,為了給妻子報仇,奮力對抗幾位能力遠在自己之上的惡人,非常符合當下流行的“美強慘”人設,角色自帶“蘇”感。

不管是《一個母親的復仇》的母親還是《無所不能》的丈夫,內心力量強大的家庭角色都給予了觀眾非常濃烈的安全感,讓觀影的觀眾有一種被全世界保護的感覺。 

第三體現在弱化反派。兩部影片的反派在主角的襯托下顯得雙商低下,仿佛被“主角光環”異塵餘生了一般。儘管不合邏輯,但是觀眾看得非常“解恨”,誰不想自己的能力遠超憎恨的人呢?

釋放被壓抑的情緒、給予充足的安全感和強大的自我認同。兩部“報復性爽片”成功促使觀眾代入主角後,又滿足了觀眾的心理情感需求。


過度脫離現實引發爭議

網文常見模式屢試不爽

截止撰稿,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的票房已達1.11億,《無所不能》業內預測票房為6000萬。兩部影片在獲得觀眾認可的同時,也飽受了一些非議。

兩部影片的屬性均被標為“犯罪”類,有一個現實主義的包裝,拍攝手法注重戲劇性衝突,反應的社會問題都是對不公正的反抗。但是作為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和《無所不能》的劇情邏輯並不能經過仔細推敲。

不符合階級地位的維權,法律的無效和偏頗,角色好壞臉譜化,都是兩部影片的弱點。有網友評價:導演開了上帝視覺,給了主角“HARD模式”又給了“通關秘籍”。觀眾看的過程確實很“爽”,但是太脫離現實。

兩部電影的情節模式並不是印度片獨創,其實這在我國的文學作品裡很常見,最典型的是金庸武俠小說和起點文學網連載。大致的套路為:身世淒慘的主角,突遭天降神力,從弱小一秒鐘變強大,一路升級打怪,走向人生巔峰。

此類“傑克蘇”式的情節模式放在小說中,無任何違和。但是拿到電影裡,還需要慎重。電影是一個能夠造夢的介質,同時也是一個可以向大眾傳遞價值觀和行為觀的介質。

當現實主義類型片缺失了社會警示作用,只是批了層“皮”,那麽從長遠來講,並不有利於電影市場的發展。畢竟,“爽片”可以批量複製,真正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卻不可多得。


結語:

弱勢主角逆襲,搭配個人英雄主義懲奸除惡,此類影片確實極易受到歡迎。因為有諸多限制,國產片鮮有“復仇”題材的電影,但是“爽片”套路可以適當採用。建議創作者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結合社會教育意義,拍出更精彩且富有深度的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