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電影,又一次讓我們不得不服

來一部,爆一部,幾乎成了印度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的真實寫照了。

 4月,《調音師》取得了3.24億票房;5月,《一個母親的復仇》收獲1.04億票房。


千萬別小看了這個成績,結合整個大環境來看,春節檔之後國產片票房不容樂觀,破億的僅有《反貪風暴4》、《老師·好》、《一吻定情》、《下一任:前任》4部。而作為一部非好萊塢電影,《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的票房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上映的國產片。


這還不是印度電影的最高水準,2017年《摔跤吧!爸爸》取得12.99億的票房奇跡,2018年《神秘巨星》以7.47億登頂印度引進片票房榜首,印度電影顯示出巨大的票房潛力,也讓國內片方看到了印度電影的商業價值,紛紛尋求優質的印度電影引進國內。


去年印度電影的引進達到了歷史高峰,多達10部,其中60%貓眼評分在9分以上,90%在8.5分以上,高口碑成為印度電影的共同特徵。今年除了《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還有一部印度電影將於6月5日與觀眾見面,那就是《無所不能》。


和其他引進的印度電影一樣,《無所不能》也是現實題材,具有很強的社會話題性。印度電影的一大定律是,在現實題材上很少失手,既能保持作品的觀賞性又具有批判性,將商業屬性與針砭時弊結合得恰到好處。這部《無所不能》或許將再次應驗這一定律。



反轉、爽感、娛樂性

內地觀眾喜歡的元素它都有

內地觀眾的觀影口味在提升,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簡單的故事、單一的類型已不再滿足觀眾的需求,扎實的劇本、有趣的故事才能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


 《調音師》中主人公假扮盲人,弄假成真的設定、反轉再反轉的劇情令人著迷;《一個母親的復仇》中母親為尋求正義,展開一場高能高智商的復仇,觀眾爽感油然而生。而在《無所不能》中,反轉和爽感兼具,可以說是集中了印度電影的優點。


 影片的主人公羅漢是盲人,一個身體殘缺者,一個社會底層人物。原本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但妻子遭受壞人侮辱,報警無果,正當途徑無法伸張正義,就只能靠一己之力懲治罪惡,於是羅漢下定決心走上了獨自復仇的不歸路。


以往我們看到的復仇者大多是行動方便的正常人,而由於主人公是盲人,先天具有缺陷,讓這場復仇的看點更多、難度更大、懸念更足。


 故事到這裡,觀眾習慣性地為男主捏了一把汗。盲人如何復仇,隨著劇情的推進,一系列的反轉打破了觀眾的傳統認知,就像解謎一樣,答案逐漸清晰。


 他設下的陷阱和迷局讓敵人內部瓦解,他處決對手的手段和現場讓警察一頭霧水。影片在復仇過程的設計上不落俗套,巧妙地利用了盲人的其他感官優勢,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犯罪”。


 某種程度上,觸發主人公復仇心理的是平民對政府機構的失望,是個人在被社會逼到絕路之後憤怒的反擊。弱者逆襲,步步為營,直到扳倒惡勢力,整個過程能讓觀眾感到爽、解氣。


 在娛樂性方面,印度電影一直做得很好,很照顧觀眾的感受,觀影過程不會悶。比如前半段對愛情的敘述,既甜蜜又浪漫,男女主的情緒飽滿,也為後半段的復仇提供了足夠的說服力。


敢拍社會陰暗面

印度電影讓人不得不服

除了拍出了情節緊湊的復仇過程,《無所不能》也拍出了印度社會的陰暗面,這也恰恰是最讓人佩服的。


 《無所不能》的故事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影片中,男主羅漢和女主蘇皮莉亞都是盲人,原本幸福的在一起,但不軌之徒盯上了女主,並實施了強姦,由此引發了影片的復仇。強姦,這一印度社會的問題通過影片再次曝光。


這不是一起特例,在印度,強姦案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有媒體統計,印度平均每二十分鐘就會發生一次強姦,強姦率在全球名列前茅。


 強姦和印度國情息息相關,無論是教育、經濟、種族、男女地位,還是司法、警察系統、政府功能等,都與印度駭人聽聞的強暴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影片不僅針砭時弊地反映了印度社會陰暗面,更將矛頭直指整個體制,正是由於官員之間的包庇和袒護,讓受害者申訴無門,縱容了罪犯,加劇了社會矛盾。在影片中是將男主逼上了復仇之路,在現實中則是令強姦犯罪愈演愈烈。


《一個母親的復仇》也是以此為出發點,女兒在遭到強暴後,四名罪犯卻被法庭判為無罪,走投無路的母親只能親手為女兒報仇。相比之下,《無所不能》以盲人為主視角看真實世界,更具諷刺意味,同時《無所不能》的復仇過程更複雜,布局更精妙。


除此之外,《無所不能》還拍出了底層人民的尊嚴,有著對社會階層不平等的反思。當妻子遭受侮辱之後,所有人都以為羅漢會忍氣吞聲,因為在他們眼中,盲人是弱者,是最底層的小人物。但電影卻告訴我們,不要歧視任何人,即便他們是殘缺的社會底層,他們的尊嚴也不容踐踏,否則你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印度電影共性:

現實題材最容易口碑變現

近幾年引進的印度電影精品不少,倡導體育精神的《摔跤吧!爸爸》,鼓勵女性自由的《神秘巨星》,打破宗教偏見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諷刺教育體制的《起跑線》,反映社會矛盾的《廁所英雄》,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縱觀這些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印度電影,都是現實題材。實際上,國內也嘗試引進其他題材的印度電影,如史詩神話電影《巴利霍利王》、歷史動作大片《印度暴徒》,但因脫離了本土語境以及國內觀眾對印度歷史背景的不熟悉,票房不盡人意。這也更加證明了現實題材的印度電影才更對國內觀眾的胃口。


 現實題材的印度電影最容易口碑變現,而口碑也是助推印度電影取得高票房的關鍵。


 一方面,現實題材的印度電影更具有社會話題性,因為觸及到社會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起跑線》、《嗝嗝老師》的教育問題,《神秘巨星》的家暴、婦女地位問題,都能與中國的國情關聯起來,無論是印度觀眾還是中國觀眾都能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現實題材的印度電影在情感上有普適性,能夠讓人產生情感共鳴。《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雖然是以宗教為主題的電影,但裡面小女孩與大叔相處產生的非血緣的親情一樣能令人感動,《摔跤吧!爸爸》、《一個母親的復仇》則讓人對父愛、母愛有更深的認識。

 在《無所不能》中,兩個社會邊緣人的愛情先是高甜,後是高虐,這份愛情牽動觀眾的心。愛情的力量有多大?影片告訴我們,愛能讓一個盲人“無所不能”。


 更重要的是,有些現實在中國同樣存在,但國產電影卻拍不出來,國產電影在現實題材的深耕上還需要多向印度電影學習。


 從《摔跤吧!爸爸》到《無所不能》,現實題材的印度電影依然是國內市場的“寵兒”,而觀眾也樂於接受非本土的優質內容。《無所不能》承襲了印度電影一貫的優點,或許能再次體現現實題材印度電影在中國的影響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