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左擁阿里、右牽百度,巨頭“香餑餑”千方科技背後的資本局

作者|王洪臣

來源|野馬財經

砸下36億成為千方科技(002373.SZ)二股東,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AI領域出手,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當然,這也不是千方科技第一次牽手高科技巨頭,阿里、百度、華為之後,還有誰會向它伸出橄欖枝呢?

從登陸納斯達克到回歸,從牽手百度到引入阿里,成為巨頭“香餑餑”的背後是千方科技在資本市場的縱橫捭闔。

近日,阿里入股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方科技”)震動資本市場。據千方科技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夏曙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中智匯通、持股5%以上股東建信投資分別與阿里網絡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以每股16.12元的價格向阿里網絡轉讓其合計持有的公司2.23億股,轉讓價款總計35.95億元。

交易完成後,阿里網絡將成為千方科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達15%,而且其未來並不排除繼續增持的可能。受此利好影響,5月28日千方科技開盤漲停。但好景不長,之後三天千方科技股價出現大跌,不少奔著“阿里概念股”而來的投資者追高不成反被套,股價走向變得撲朔迷離。

阿里、百度、華為,都看中了什麽?

此次阿里入股千方科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除了砸出近36億成為千方科技二股東,據千方科技公告顯示,公司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雲”)於2019年5月26日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公告稱,本次合作是為雙方“推進智能交通和邊緣計算領域的發展,共同打造適應未來需要的解決方案並落地實施”。

其實,在AI領域阿里早有布局,比如其曾參與投資深鑒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多家公司,與阿里關係密切的雲鋒基金早期入股了依圖科技。顯然,在AI領域阿里謀劃已久,此次入股千方科技也是有的放矢。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野馬財經表示,“阿里入股千方科技,暴露出阿里擴張智慧交通野心,但未來的效果如何尚待進一步觀察。”

2016年,阿里首次提出“城市大腦”概念,以阿里雲為基礎,利用海量城市數據、AI技術、算力等科技手段解決城市治理、市民生活等問題。而為此設想找到合適的落地場景,正是千方科技之所長。

公開資料顯示,千方科技成立於2000年,一直扎根於中國的ITS(智能交通系統)行業,目前主要從事智慧交通和智能安防業務,提供覆蓋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軌道交通、民航等領域的智慧交通體系綜合解決方案。此外,千方科技還是國內最早進入城市交通領域的企業之一。

據千方科技2018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完成營業總收入72.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35%;實現淨利潤7.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80%。其中,智慧交通營收佔比48.17%,智能安防佔比50.96%,貢獻了公司的絕大部分營收。

圖片來源:公司年報

智慧交通是千方科技的傳統業務。2018年,其在高速公路及軌道交通信息化業務中標合約額創下歷史新高。而在智能安防領域,2018年並入千方科技旗下的宇視科技2018年收入突破40億元。其市場佔有率2017年時在中國視頻監控設備市場排名第三位,在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排名第六位。

而在阿里入股之前,千方科技也已經和多家高科技巨頭展開了合作。

2018年9月,百度與千方科技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合作協議,千方科技成為Apollo合作夥伴,為百度自動駕駛車輛的驗證與示範提供網聯環境及數據支持服務,其中甚至包括共同打造具備網聯能力的自動駕駛車輛。另外更早之前,2015年千方科技還曾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交通信息化領域開展合作。

近年來,千方科技能夠成為巨頭們的“香餑餑”,與其多年的持續經營不無關係。但這不僅是因為它是耕耘高科技的“學霸”,還因為它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借助資本擴張的能力堪稱“老司機”。

從納斯達克到A股“借殼”

2008年7月,千方科技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成為中國交通信息化領域的首家中國概念股。

但是,伴隨著當年的金融危機及隨後的一波中概股股災,多家中概股上市公司開始選擇私有化退市。千方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對於退市原因,千方科技在當年的公告中稱,是因為中小市值中概股普遍在美遭受雙重標準差別對待,北大千方受此影響股票交易清淡,無法反映公司真實價值,同時公司主要業務及管理團隊均在中國境內。

如今從華為等中國公司在美國的遭遇來看,千方科技從美國退市頗有先見之明。

2012年10月,從美國完成退市後,千方科技開始尋求登陸A股。這一次,它選擇了“借殼”。

2013年11月5日,聯信永益公布重組預案,千方科技走向前台。據當時的公告顯示,聯信永益擬購買的資產包括千方集團100%的股權、由千方集團控股的紫光捷通少數股東持有的紫光捷通30.24%的股權,以及由千方集團控股的北京掌城科技少數股東持有的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48.98%的股權,總作價為28.2億元。其中,千方科技的增值率達899.11%。

第二年3月,公司“借殼”聯信永益的申請獲證監會有條件通過,之後當年7月8日,聯信永益正式更名為千方科技。這是國內第二起從美國退市回歸A股的案例。

從登陸納斯達克,再到回歸A股,千方科技似乎都先人一步。而回歸A股之後,千方科技的資本運作仍很頻繁,其中動靜最大的一次,便是並購國內智能安防領域的“老三”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視科技”)。正是此次並購,開啟了千方科技目前“一體兩翼”的局面,為之後牽手百度、阿里增加了合作的底氣。

資本運作“老司機”

公開資料顯示,宇視科技前身為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存儲及多媒體事業部。2011年,宇視科技從華三通信剝離,開始獨立運營視頻監控業務,同時獲得了華三通信全部監控業務與團隊。目前,在安防領域僅次於海康威視與大華股份,是高端安防產品細分領域的龍頭。

圖片說明:宇視科技初期股權結構

剝離之初,宇視科技大股東為貝恩資本全資子公司。之後幾年,宇視科技謀求香港上市的傳言不斷,但最終以失敗告終。2016年12月,貝恩資本將手中股權轉讓給了杭州交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智科技”)。而交智科技正是由千方集團出資成立,目的正是為了聯合多位投資者收購宇視科技,並最終將其並入上市公司千方科技。其中,當時千方科技已是交智科技的股東之一,持有其3.28%股份。

2016年12月,交智科技與香港宇視簽署協議,約定以5.355億美元價格收購宇視科技100%股權。

交智科技成立之初,千方集團對交智科技出資10億元,取得公司23.41%股份。而根據公告顯示,千方集團10億元資金均來自建信信託提供期限為60個月,利率為每年7%的貸款。

而據與建信信託的約定,千方集團將交智科技23.41%股份質押給建信信託。但是,與上市公司進行換股交易,標的公司必須資產權屬清晰,股份被質押將給交易帶來障礙。

為此,千方集團又與建信信託約定,先解除交智科技23.41%的股份質押,等交智科技成功並入上市公司後,千方集團再將交易中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質押給建信信託。

2017年10月,千方集團再次出資5.32億元,取得另一投資者建信鼎信手中交智科技11.31%的股份,對交智科技的持股比例提高到34.72%。而這筆資金的絕大部分,仍然來自建信信託提供的信託貸款。

圖片來源:天眼查

其實,千方集團的資本運作是大股東在利用手中的上市公司股份來“加杠杆”。可以看出,在這種“過橋”收購中,大股東千方集團幾乎不用拿出多少自有資金,便可以通過一路質押完成收購,將“心儀目標”宇視科技收入囊中。

最終,千方科技以43.37億元將交智科技92.04%的股權並入上市公司,如願以償,“一體兩翼”由此完成。同時,千方科技還宣布擬通過非公開發行配套募集資金不超過5.7億元。

令人意外的是,這筆5.7億元的募資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對此有投資者在社交平台提出,這是否意味著“公司存在潛在的巨大風險?”,千方科技回復稱,募資失敗是由於“資本市場的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野馬財經曾致電千方科技,但一直未能接通。

對此,你怎麽看?歡迎在下發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