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創 從漢王到漢庶人:明成祖次子朱高煦之死三

作者:史遇春

(接上文)

即位之後,朱允炆的削藩計劃便隨之啟動。

朱允炆首先要消除的,便是對自己權位威脅最大的燕藩。

誰知,朱允炆剛一開始動作,朱棣便立即起兵對抗。

當日,朱棣起兵時,留世子朱高熾(後來的明仁宗)在北平踞守,他親自帶著朱高煦外出,四處搏鬥廝殺。

朱高煦膂力驚人,擅長騎馬射箭。

這一場朱棣與朱允炆的叔侄之爭中,朱高煦經常作為朱棣的前鋒征戰沙場,為幫助父親奪取江山,朱高煦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在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容城、定興一帶)之戰中,朱棣退逃,幾乎要被瞿能【靖難之役中,朝廷軍隊的重要將領之一,他多次在士氣低下時身先士卒,振奮士氣,大破燕軍,最後英勇戰死。】趕上,這時,幸得朱高煦率領數千精銳騎兵,上前決戰,才將瞿能父子斬於陣前,解了朱棣的困局。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二月,朱棣在東昌(今山東聊城)兵敗,其將張玉戰死。當日,朱棣隻身逃走時,是朱高煦率軍及時趕到,擊退了朝廷的軍隊,使朱棣脫難。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五月,徐輝祖在浦子口打敗燕兵,朱高煦率領番騎奔來。朱棣見狀大喜,說:“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朱高煦指揮番騎,拚力作戰,朝廷軍隊這才退兵。

朱棣屢次瀕臨危難而轉敗為勝,其間,多有朱高煦的勞苦功高。

朱棣認為朱高煦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負,並恃功驕縱,多行不法之事。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師渡江,南京城陷,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終。

建文四年農歷六月十七日(己巳),即公元1402年7月17日,朱棣即皇帝位。

朱棣登位之後,面臨的一個重大事項就是立儲。

關於立儲一事,前文已經提及,朱棣是心向朱高煦的,但是,就朱高煦本身而言,他在傳統、禮製、慣例上,都是不符合條件的。

當日,議定立儲事項時,以前在燕王藩府從事的舊臣,如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朱元璋第六女懷慶公主婿)等人,因為與朱高煦關係良好,他們就極力推薦“二殿下”,這些人都說,二殿下功高,應當立為儲君。

因解縉等人極力要求立嫡以長,朱棣心中雖然不悅,但是,他找不出可以說服大多數人的理由,於是,他就用那些要求立嫡以長的大臣們的言辭來回復丘福、王寧等人:

1.踞守的功勞比扈從的功勞更大,也就是朱高熾比朱高煦功高。

2.儲貳名分,從來都是以嫡、以長來確定的;

3.更況且,長子朱高熾仁孝賢良,可以說是社稷之主;

4.所以,你們就不要再多說了,也不要再亂講了。

朱棣雖然有一千、一萬個不情願,但是,在這些理由面前,他沒有辦法立朱高煦為太子。因為,一旦破壞制度,歷史上曾經上演過的無休止的奪位之爭,很可能就在自己的後世子孫身上繼續進行。

立儲以嫡、以長,是慣用的制度,有這個制度在,就有一個參考的依據在,破壞制度的代價,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朱棣可以從侄子的手中奪取江山,他卻不能順心如意地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為儲君,就是因為:

朱棣可以說,自己奪取江山,雖然破壞了制度,但這是迫不得已、被逼無奈的結果;但是,立儲一事,朱棣不能繼續破壞制度、他也不願破壞制度,因為,這一破壞,自己打下的江山,可能很快會在子孫因制度混亂而引起的鬥爭中崩塌。

中國社會的歷史中,任人可以唯賢,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立儲,都是以嫡、以長(嫡、長有故,也要按次序順位遞延)。

為什麽不能立儲以賢呢?

因為,立儲以賢時,“賢”,作為一個標準,太靈活,很難把握,無論所立者多麽“賢”,覬覦者、反對者、攻擊者總會找到其“非賢”的素材,來進行攻擊、進行抹黑,並且,總是可以找到理由,來爭鬥而取代。

為什麽一定要堅持立儲以嫡、以長呢?

因為,立儲以嫡、以長,就要簡單地多。身份為嫡,年齡為長,這是很難攻擊、也是無法從中操作的。立儲以嫡、以長,執行起來,也會十分方便。

基於種種,朱棣立儲,只能遵照立嫡以長的原則(這也是朱元璋的舊製,所謂祖宗法度吧)。

於是,在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朱高熾成了皇儲,被立為太子。

同年,朱高煦被封為漢王,其藩國在雲南。

為此,朱高煦怏怏不樂。

按照明宗室的制度,封王之後,這些藩王就必須去藩國居住。

朱高煦不肯前往藩國,他發牢騷說:

“我有什麽罪啊,要把我貶斥到萬裡之外去?”

猜想,朱棣沒有立朱高煦為太子,他心裡大約也有些覺得對不起這個曾經幫自己打拚江山的兒子吧。

聽到朱高煦的牢騷之後,朱棣就將他的藩國改為青州(今屬山東濰坊)。

朱高煦還是悶悶不樂,他仍然不肯去青州,又說:

“我有什麽罪啊,要把我安置到那塊貧瘠的土地上去?”

結果,朱高煦就一直留住在京師。

(未完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