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勝利者效應:成功會塑造人的大腦,越成功就越易成功

作者丨科學未來人

#浙大女教授獲腦研究大獎# 看到題目就猜到是胡海嵐。

果然。實至名歸,她的團隊可能是國內做神經生理學最好的團隊之一。當年剛來中科院時,她好像還在神經所。後面調到了浙大醫學院。她做的題目都既重要,又有意思。主要跟情緒的神經編碼以及抑鬱症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

還做過解釋“勝利者效應”的Science文章。題目為:《勝負經歷重塑丘腦到前額葉皮層環路以調節社會競爭優勢》(《History of winning remodels thalamo-PFC circuit to reinforce social dominance》)。

“勝利者效應”是一個心理學與生物學術語,指這樣一種現象:動物與人類在戰勝一些較弱的對手,再與強者競爭時,勝算要比一上來就面對強敵大得多!很明顯,這個效應可被應用在許多地方,譬如教育子女,要學會技術性擊敗名列前茅者,或者培訓員工,要敢於挑戰不可能!或者在艱難困苦時用於自勉,告訴自己沒什麽是不可能的,我不但能取得成功,而且可以從技術上把成功一點點變成現實。

想詳細了解這一效應的,可以去看一本書,愛爾蘭人伊恩·羅伯遜寫的《權力如何影響我們:勝利者效應》。這本書可以告訴你,勝利者效應到底是什麽,但想真正搞懂為什麽會發生勝利者效應,那就要好好聊一聊胡教授的這篇論文了!

勝利者效應非常有意思!1,這個效應讓人更好理解了權力。權力是基於想象的,所以年老力衰者還可以享有權力。既然是基於想象的,那麽2,這個效應便有進化心理學的基礎!也就是說,一個“弱者”變得不敢挑戰“強者”,應是基於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反過來會影響它的實戰發揮。如果把這種習慣打破,那真是有可能“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胡教授的團隊也是基於這一思想設計實驗的。

在黑猩猩、小白鼠等動物群體中,社會等級也是存在的。一般而言,下一等級的動物並不敢直面挑戰上一等級者,特別是首領,除非首領明顯變弱。他們會表現得十分恭順,比如黑猩猩,會在首領經過時俯首帖耳。胡教授的團隊早在2011年的《Science》上,就發表論文證實了大腦中“勝利者神經回路”的存在。如果讓兩隻小鼠在玻璃管中狹路相逢,再設計讓一場打鬥在所難免。落敗的小鼠下次再遇到勝利者時,便會自動退讓,一種等級關係便確立了。定向刺激落敗小鼠大腦的特定區域,在內側前額葉皮層,那落敗小鼠便像打了雞血一般,重新投入戰鬥後竟會打敗前面的勝利者。實在神奇!

這篇論文中,胡教授們進一步把“勝利者神經回路”,定位在了中縫側丘腦與前額葉皮層之間。他們用光遺傳學手段定向增加這一回路的神經元突觸強度,再次成功操縱了“勝利者效應”。她們還發現了:

一,與強者社會等級相差越多的小鼠,越需要更多的“神經激活劑量”來幫助自己完成逆襲;

二,如果幫助小鼠成功逆襲6次以上,那就算不再給它“神經激活劑量”,它自己也能逆襲。而且,一次次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它們大腦中“勝利者神經回路”的連接強度!成功太重要了,6次以上的成功,讓大腦發生質變!強者恆強!

團隊還用“爭奪熱源”實驗,驗證了這一結論:再次集合一群不同的小鼠,把它們被安置在冰冷的方盒中。盒子中只有一個地方有熱源,所以小鼠們會對這一溫暖地帶進行競爭。結果,那些之前在鑽管實驗中成功過的小鼠,更容易再次取得勝利。

為什麽許多成功人士喜歡對抗性的運動,譬如拳擊了!他們自己說不清,但是科學家可以解釋出來:通過體育運動中的一次次小小的成功經歷,他們自己塑造了自己的大腦!然後在更大的挑戰中,靠強健的大腦“勝利者神經回路”,完美調整自己的意志力和情緒,把力量集中在一點,最後取得更大的勝利。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