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邵東老屋記憶:塔腳底,五百年古樟見證歷史風雲

本文作者:禹丁華

塔腳底大屋位於邵東市流光嶺鎮永華村(原禹家村),因屋後山頂曾建有一古塔得名。塔的存毀故事見《邵東老屋記憶(20):朝鍾觀》一文。

在鄉人的指點下,筆者不顧衣爛皮破,鑽荊棘,爬高坡,奮勇上得山頂,考察古塔遺址,只見到一個圓形塔基坑及一地已風化的細碎建材與一山的大小樹木,不見一件有形的建材,哪怕斷磚殘石,破瓦爛簷。傳說中打製了三年的石材都哪去了呢?風化不可能這麽徹底,十有八九,建塔之石被塔山兩邊的鄉民搬走以做他用了。

塔腳底古塔地基遺址 攝影:禹丁華

塔腳底大屋為太平尹氏所建所居,其祖上未有當官經商者,或拆或改的原老宅,布局逼仄,用料做工粗糙,但筆者在一雜屋的牆腳,意外發現了一塊雕刻精美的石材,其花紋為佛教常見的八寶花紋纏枝寶相花。寶相花集蓮牡菊三花的主要特點,寓意吉祥如意。故此石極有可能來自此宅後山古塔。

疑似來自古塔的石材 攝影:禹丁華

另外,筆者要特別說一說,這塔腳底在1944年前後,曾發生了一場抗日伏擊戰。據當地一老嫗說,當時抗日武裝就藏在塔山山麓離大屋不遠處,居高臨下,俯視屋前山路與田壟,一小隊日軍由北向南路過此處(可能是在我們太一鄉搶劫得手後,正在回水東江駐地的路上),還抓了這大屋一放牛娃帶路,當日軍走到大屋前開闊的田壟上時,山上的槍響了(鄉民叫接火),當場打死三個日本鬼子,還有幾個狂奔得以逃命,放牛娃也乘機逃脫。筆者母親說,此戰過後,日軍再犯太一鄉,抓去的挑夫再沒活著回來的。筆者家鄰居敦和二奶奶的前夫,就是這樣慘死在水東江的。據筆者判斷,這一仗肯定是尹如圭領導的太一鄉抗日遊擊隊所為,屋前的古樟至今繁茂,應是當年伏擊戰的唯一親見者了。抗日!抗日!筆者以自己為太一鄉的子民而自豪。

再說這塔腳底屋前的古樟樹,樹徑米余,三人才能合抱,樹冠罩地近半畝,至今鬱鬱蔥蔥,樹齡估計在五百年以上。這在方圓幾十裡內,已屬碩果僅存,十分稀罕。

塔腳底的古樟樹 攝影:禹丁華

據鄉人說,這裡原有三株古樹,分別為lei樹、松樹與樟樹。其中lei樹已老死了。對於古樹,鄉人多有敬畏之心,相信古樹有靈,認為樹上有樹精或樹妖,輕易不敢砍伐。但在大躍進運動中,那株古松樹,還是被一膽大的積極分子一斧一斧地伐倒了,但這伐樹者隨之病倒,一病一年,差點喪命。這古樟本也要砍倒,但幾斧下去,被砍處竟流出紅色似血的樹汁,伐者大驚,棄斧而逃,從此再無人敢動此樹。這古樹的神話,不知真假,但流傳甚廣,深入人心。也許確有其事,也許這只是古人用以保護古樹的一種策略。總之,這古樟歷盡劫波今猶在,也是奇跡。

另外,這塔腳底大屋地處高山之上,因對面山腳下有一山泉,水量較大,故飲用灌溉也不缺水。可幾年前,這山泉突然乾涸了,也不知是什麽原因。筆者琢磨,這山泉的水源水脈可能來路很遠,有幾十裡甚至上百裡,也許有人在其很遠的某水脈處搞建設,水脈被挖斷,致使山泉乾涸。若真如是,則此泉萬劫不複了。

附:「鄉土天下」堅持獨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樸實的語言描述鄉土歷史人文。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鳴,敬請留言分享思想,以鼓勵作者寫作。

作者簡介:禹丁華,湖南邵東流光嶺人。77年考取湘潭大學。曾供職於省檔案館近四十年,參與或主持過一些湖南近現代史研究課題。晚年對家鄉的人文歷史情有獨鍾,常寫些寄托鄉愁的小文以自娛。

主編:陳勝喬 編校:文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