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讓孩子守規矩?美國父母用3招輕鬆實現!

很多家長都發現,給孩子建立規則的過程總是一波三折,總會遇到孩子不同程度的反抗,不少家長為此頭痛不已。

為什麼我這麼合理的要求,孩子就是不答應呢?

在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相較於嚴謹規整的中國教育,美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為開放自由,但在這種自由的氛圍下,美國的孩子卻普遍更守規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Professor經過調研,發現了美國父母在規則教育方面遵守3大原則。下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自然後果原則

自然後果原則是由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這個原則的核心思想就是: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就應該讓他自作自受,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此原則的本質是讓孩子自己積累經驗並收穫成長,以後果來引導孩子朝正向積極的一面發展。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自然後果」無疑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比如:

「Paul,媽媽知道你喜歡吃糖,但吃糖太多會讓你的牙壞掉。媽媽記得你上次說過牙很痛,對嗎?」

「恩,媽媽,當時牙好痛的。」

「牙痛就是因為你吃糖太多,又不好好刷牙,如果你能按照我們定的規則來,不偷偷吃糖,那麼你的牙就不會那麼痛了,你懂了嗎?」

Paul媽媽講了一次,效果並不明顯,直到下一次Paul偷偷吃糖後,牙痛不已,Paul媽媽當即指出,牙痛的後果就是你不遵守規則、過分吃糖導致的。從此以後,Paul再也沒有偷偷吃過糖。

其實,用自然後果來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可以讓孩子更容易、也更願意遵守規則。

令行禁止原則

Professor要強調的是,規則不僅是孩子需要遵守的,大人也同樣需要遵守,這一點很重要!

家長們定下了規矩,就不能心軟,不能因為孩子撒嬌、哭鬧就放棄自己的底線。為了孩子一再改變已經定下的規則,是幫助孩子立規矩的大忌。我們應該嚴守底線,以身作則,切不可帶頭破壞規則。

Amy小時候很頑皮,在飯點的時候從來不老老實實地吃飯,最喜歡的事就是飯後吃零食。

Amy媽媽和Amy規定了很多次,要按時吃飯,不要總是吃零食。可是,規矩是定下了,Amy卻從來不去遵守。

後來,Amy媽媽才知道,原來奶奶總是看Amy中午吃太少,怕孫女餓著,下午就會買來Amy最愛吃的蝴蝶酥。長此以往,孩子怎麼才能遵守規定呢?她會在潛意識裡認為——中午不好好吃飯也沒關係,反正下午有蝴蝶酥吃!

正確的規矩培養方法,就是家長要嚴守底線。如果孩子在該吃飯的時候卻不肯好好吃飯,那就告訴他「家裡的飯桌和學校的食堂一樣,過了時間就關門,沒東西吃了,想吃要等下一頓!」

道理和規則都清楚的告訴了孩子,如果孩子還是堅持不好好吃飯,一會兒肚子餓了就只能餓著。家長在此時一定不能心軟,否則不但規則無法建立,還會損害自身的威信,讓孩子覺得父母的話只是說說而已,沒所謂的!這就為他日後的討價還價埋下了伏筆。

規避強勢原則

有些孩子不喜歡大人提出要求或者規則,是因為他可能覺得這種改變是強勢的,是給他帶來壓力的,所以他才會抵觸這樣的要求。

尤其是當有些家長提出要求時,態度非常嚴厲,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把規則與嚴厲、怒火這樣的感覺聯繫在一起,從而愈發抵觸家長的要求和規則。

我們要明白,制定規則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得更美好。比如:讓孩子早起早睡,讓孩子多去閱讀和寫作……我們在制定規則的時候不能那麼強勢,否則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會讓孩子從心裡抵觸規則。

因此,Professor建議家長們完全可以試著用更輕鬆愉快的方式來和孩子建立規則,慢慢在不適之中體會那種成長的快樂。

家長們可以試著在與孩子玩耍時提出要求,並且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到制定規則的過程中來。

Professor點評:

制定規則真的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嚴肅刻板才有效,有時候巧用小原則,可以讓規則制定變得更簡單。

因此,不妨全家坐在一起討論,讓孩子也參與到制定規則的過程中來,向著共同的目標,一起貫徹規則的執行,慢慢地把規則和習慣逐步建立起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