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六歲之前,這四個規矩若是立好了,娃以後會少走彎路,別晚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論是在家裡,在學校裡,還是在社會上,到處都有我們需要遵守的規則。只有大家都能夠很好的遵守規則,事情才能有序的進行,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才不至於混亂。而孩子一出生,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知道,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和第一任老師,有責任引導和教育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以便於孩子走出家庭之後,可以更好地適應環境,適應社會。那麼為了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父母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其實在孩子六歲之前有一個黃金期,父母們可一定要把握好,在這個期間給孩子立一些必要的規矩,會讓孩子長大少走很多彎路。

1、父母在家裡,要樹立好家規,在外面,要讓孩子遵守公共秩序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父母即使在家中,也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事可以做,而有些事不能做。如尊敬長輩,大人說話不插嘴,吃飯不敲碗,等大家都上桌才開吃,家裡有客人不吵鬧打擾等這些基本的規矩,都需要父母及時的告訴孩子。當孩子到了外面,父母就是要引導孩子學會遵守公共秩序,在馬路上遵守交通規則,在火車站排隊不插隊,在圖書館等公眾場所不大聲喧嘩等。

2、禮貌待人,不講髒話

講文明懂禮貌,是一個人有良好教養的體現。如果孩子不但不懂禮貌,不知道謙讓和道歉,會說髒話,將來容易被看做是沒有教養的人。而「子不教,父之過」,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多說文明用語,並且以身作則,不講髒話。

都說「禍從口出」,而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言語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所以便不容易惹下「口禍」。可見,父母有必要給孩子立下不說髒話、講話文明的規矩。

3、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獨自打拚,獨自生活。所以父母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自理能力,以便孩子將來可以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父母從小就需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洗漱收拾。還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掃地擦桌洗碗、疊被洗衣整理房間等。

4、孩子做錯了事情,要及時認錯,教育孩子不要推卸責任

知錯能改是寶貴的品質,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而犯錯後應該做的,不是埋怨別人或逃避責任,而是理智分析,反省自己,改正錯誤。這樣孩子將來才更容易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所以父母要為孩子立知錯就改的規矩,遵守這樣的規矩會讓孩子更加有責任感。

那麼對於這些規矩,若是孩子不願意配合該怎麼辦?

1、立規矩要簡單易懂

六歲以前的孩子,思維邏輯能力還比較弱,所以父母給他們立規則時,要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規矩必須簡單易懂,通俗明了,不能過於複雜。只有孩子清楚的明白規矩是怎樣的,才能更好地遵守規矩。父母給孩子立規矩也要循序漸進,不能「一口氣吃個大胖子」。

2、立規矩,可以親身示範

父母給孩子立了規矩,想讓孩子認真的遵守,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與孩子一同遵守,不能讓孩子覺得父母是「隻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霸道行為。比如告訴孩子過斑馬線時不能闖紅燈,那麼父母親即使再急也不能闖紅燈,要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有些規矩也需要父母為孩子親身示範。

3、遵守規矩,不要讓孩子半途而廢

父母為孩子把規矩立好之後,還需要監視和督促孩子遵守,因為孩子的自製能力比較差。所以,日常生活裡,孩子在守規矩時,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堅持不下去,父母不能妥協,要幫助孩子堅持到底。

4、孩子破壞規矩,必要時要受到懲罰

規則一旦開始實施,就不能破壞它,否則規則就會失去權威。規則的就是約束作用,孩子第一次破壞它而沒有受到懲罰,他們就敢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挑戰和破壞它。所以父母在制定規矩時,就應該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當孩子破壞規則的時候,父母應該視情況給予適當的懲罰。這樣孩子才會認識到遵守規矩的重要性。當然也不可一味的懲罰,如果孩子做得好,父母也需要及時的鼓勵孩子。

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給孩子樹立規矩的呢?立規矩注重原則性的同時,要簡潔明了,循序漸進。如果父母可以正確及時地為孩子立規矩,那麼未來孩子便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好的放飛夢想!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