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腦軸:腸道與大腦之間的奇妙對話

當我們在面臨一個艱難的決定或者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時,我們往往會告訴自己跟著直覺走。有趣的是,直覺的英文是gut feeling,而gut也是「腸道」的意思。這似乎註定了大腦和腸道之間天然存在著某種密切聯繫。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一個重要的活動之前,例如考試、新工作的第一天、大型會議,在我們最需要保持好狀態的時候,我們的胃腸道似乎也有自己的想法,往往以胃痛腹瀉告終......當我們心情不爽或是處於焦慮壓力時,即便是吃貨也很容易沒胃口或消化不良。

這其實就是大腦和腸道之間令人難以置信的聯繫的經歷,也許你沒有意識到,但這確實存在。生物學家認為,我們體內有兩個大腦系統存在。一個是眾所周知的大腦,而另一個就是我們的腸道,又被稱為「腸腦」或「第二大腦」。

圖源:慕恩生物 作者:guluyujane

腸道由1億個神經細胞所包圍,其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這個神經網路被稱為腸神經系統 (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腸神經系統監測著從食管到肛門的整個消化道,並且無需從中樞神經系統得到指令而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運作,但它與大腦會定期溝通。

腸道與大腦如何搭上話?

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腸-腦軸」,腸腦軸是連接腸道和大腦的信息交流網路,腸道和大腦通過生理生化上的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對話。


迷走神經

人類大腦中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腸道中也含有5億個神經元,它們通過神經系統中的神經連接到我們的大腦。迷走神經就是腸道和大腦聯繫的「高速公路」,它可以雙向傳遞信息,即大腦到腸道「自上而下」的信號和腸道到大腦的「自下而上」的信號。

圖源:慕恩生物 畫作者:guluyujane


神經遞質

腸道和大腦也通過一種叫做神經遞質的化合物聯繫在一起。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可以控制我們的感覺和情緒。例如,5-羥色胺(血清素)作為愉悅感知的啟動因子,對人的情緒調節十分重要,腸道菌群恰恰是產生神經遞質或其前體的重要角色 (Stilling 2014)。微生物群落中的內源性細菌調節宿主5-羥色胺的合成(Hsiao,Cell 2015)。據研究表明,腸神經系統產生人體50%的多巴胺和約90%的血清素。

長期以來,血清素都被認為與抑鬱症相關,因此它一直是很多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如百優解、左洛復)的主要靶標。

腸道菌群還可以產生一種叫做γ-氨基丁酸(GABA)的神經遞質,能夠幫助我們控制恐懼和焦慮的感覺。

圖源:www.endomune.com/gut-brain-axis/


腸道菌群產生的其他化學物質

科學家還發現,由腸道細菌產生的許多化學物質(比如乙酸、丙酸和丁酸),它們可以刺激神經細胞,該刺激產生電子信號,信號被傳送至大腦。

腸道與大腦如何相愛相殺?

近些年來,很多科學家都發現腸道菌群或許會通過一種特殊的腸-腦軸來影響機體的大腦結構以及很多大腦相關疾病的發生,比如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病、抑鬱症、自閉症等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相反,某些腸道微生物也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狀態。

圖源:factvsfitness.com/bloating-bad-mood/


例如,當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時,往往引發或加重胃腸道的不適,為什麼?這是因為腸道能通過信息傳遞接收到來自大腦的反應,緊張、焦慮、壓抑、惱怒等等都可以導致胃腸道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引起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衡(腸道菌群失衡)。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焦慮或抑鬱患者伴隨著胃腸道功能異常的原因。

圖源:網路

有人曾對某特種部隊隊員進行腸道菌群調查。這些隊員在嚴格的訓練中,精神上將飽受壓力。他們在接受訓練前,腸道菌群都保持健康的狀態和平衡,但僅在為期兩周的訓練之後,他們的腸內菌群就失去了平衡,腸內的雙歧桿菌減少,有害菌大增,有的隊員甚至到了胃潰瘍的邊緣。

但這個影響是雙向的,食物和進食行為能夠改變情緒和精神狀態,例如我們所有人都有這種親身經歷,吃過我們想吃的美食後便會忘卻煩惱變得開心起來,為什麼?實際上是腸道菌群「滿足」了,帶給人體無比舒適的感受,這恰恰就是一種「腦腸對話」的正能量。

圖源:Pixabay

總的來說,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糟糕的腸胃總是不消停地折騰自己,導致了焦慮和抑鬱;也有的人可能是因為情緒不佳、壓力,導致胃腸道消化紊亂、腸道菌群失衡。

可見第二大腦雖然不會幫助我們進行哲學、詩詞歌賦或其它形式的思考,但是第二大腦與我們頭腦的相互作用是捍衛我們身心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

腸-腦軸研究史:一個老的新概念

腸-腦軸 (Gut-Brain Axis)的研究現已成了媒體報導的勢頭,但其研究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80s, William James and Carl Lange 第一次假設了腦腸雙向溝通,生理刺激是主要的,並且當大腦對體內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反應時會觸動情緒。

圖源網路

完整的概念可以發現來自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10: J. George Porter Phillips第一次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這樣的想法,即服用活的有益的細菌(益生菌)能幫助治療憂鬱症

圖源網路

1970 (60年代後期): 第一個跡象表明微生物群落參與了腸-腦對話,因為B?hr觀察到行為改變與小豬缺乏微生物群落有關。

2014年,Braniste在無菌小鼠身上發現腸道微生物群落影響血-腦屏障滲透性,這對腦的發育和功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體內平衡至關重要(Braniste, Sci Transl Med 2014)

而我們能從腸-腦軸研究中獲取什麼信息?那就是學會調適心情,放鬆壓力,合理補充腸道益生菌和膳食纖維。腸道菌群平衡了,腸道更健康,大腦疾病才少發生!

圖源:empoweredsustenance.com/gut-brain-axis/

參考資料:

你肚子裡有個「第二大腦」

如何讓腦腸軸更好的工作?

《思想與腸道的連接——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對話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選擇和整體健康》

備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