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梅天至,每天按摩這幾個穴位,讓濕邪遠離你!

timg (9).jpg

申城昨日正式入梅,濕噠噠、悶熱潮濕的日子來了。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及濕熱質的人在黃梅天會感覺非常不適。濕邪可導致消化系統、皮膚、婦科疾病、泌尿系統、內分泌、代謝等疾病。

濕邪為黃梅天主要致病因素,濕邪致病有以下特徵:

1.濕性重濁:濕邪犯表,則令人頭重身困,四肢酸楚,身不揚;若濕滯經絡,流注關節,則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不移;若濕流下焦,則小便混濁、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膿血,甚至婦人帶下粘稠腥穢等。

2.濕性粘滯:一是濕病癥狀多粘膩不爽,如患者表現為小便不暢,大便粘滯不爽等;二反映在病程上,遷延時日,纏綿難愈,如風濕病、濕溫病。

3.濕為陰邪,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粘滯,留滯於臟腑經絡,常常阻遏氣機,使氣機升降無能,出現胸脘痞悶,小便短澀,大便溏而不爽等癥狀。

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濕性類水,水性就下,且其質重濁,故濕邪有下趨之勢,易於傷及人體的陰位。濕邪若不趁早乾預,很容易朝寒濕和濕熱傳變。寒濕證與濕熱證的共同表現有脘悶,身重,納呆,苔膩,脈濡等。

不同點:寒濕證身重而惡寒,脘腹痞悶,喜揉按,口中淡而無味,或有甜味,便溏,舌苔白膩,脈濡緩;濕熱證身重而有熱,脘痞似痛,不喜揉按,口中苦而粘膩,尿赤,舌苔黃膩,脈濡數。

穴位按摩對黃梅天養生有益處,主要按摩以下穴位:

足三裡穴、豐隆穴

timg (8).jpg

採用指揉法,每穴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

支溝穴、陰陵泉穴

u=2623009665,2464199727&fm=27&gp=0.jpg

u=467771907,2514428407&fm=27&gp=0.jpg

可採用指揉或拍打的方法,每穴操作2-3分鐘,每天1-2次,陰陵泉還可以選擇刮痧。

編輯:郝夢夷

責任編輯:薑澎

來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