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季養生丨春“捂”不是穿棉襖,捂對4個位置才見效!

老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頂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講究,絕不是“不減衣服”這麽簡單。春季捂對4個位置,養生效果事半功倍。

春捂溫度:15度

把握好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

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4個部位要捂住

春捂不是穿棉襖,包滿全身反而容易讓身體變得虛弱,捂的位置有重點:早春時節,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臍這四個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1、手腕:守全身血脈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髒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髒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人體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2、腰眼:腎好一切都會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方法:除了點按以外,可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

3、小腿:聚陽氣、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位置: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4、肚臍:啟動胎息能延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

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每次360下。

>>>>

聚氣法

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

>>>>

意守法

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闕,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春季捂對4個位置,養生效果事半功倍。

春捂不止是多穿衣服那麽簡單。下面這些做法也可被看做“春捂”。

一、不吃寒涼。習慣性腹瀉、脾胃不好的人對此要格外注意。

二、情緒穩定。春捂也要“捂”住情緒,避免大悲大喜,也要避免焦慮、緊張等情緒。

三、保證睡眠。睡眠的過程就是陽氣生發的過程。好的睡眠有利於維持免疫狀態。

春季養生篇

01

春季調理:靜坐或站樁

春季調理宜抓住“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泄條達”的原則。所謂“益氣升發”,即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

試試看最簡單的呼吸調節法,比如靜坐或站樁,全神貫注在呼吸調節中,一點一點用鼻子吸氣、吐氣,並重複數次。簡單的深呼吸可以排除體內積熱,讓身體重新獲得能量。

02

養陰柔肝

春季時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若能在此時好好調養肝髒,便可以增強免疫力,讓身體一年365天都維持在最佳狀態。中醫裡所說的“肝”,包括了肝髒及神經內分泌系統、眼睛等,調養肝髒不僅在飲食、生活上必須有所節製,如少油炸食品,少到飯店吃飯,遠離做菜使用的劣質油,每天吃1—2把堅果。

最重要的是情緒要保持開朗,少發脾氣,多微笑,盡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

03

疏瀉條達

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以免造成寒邪傷肺,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老人外出時最好多加一件背心。

另外調養要以平補為原則,不能一味使用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人體正氣。春天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豆製品等。

若有受益,隨喜點讚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