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天說粵|清明時節,調暢情志,送你護肝小竅門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2019年4月5日9時51分,農曆三月初一,太陽黃經為15°時,我們將迎來清明節氣。

廣東省天氣局預計,4月5日,粵西大部有陣雨或雷雨局部暴雨,其餘市縣多雲到陰天局部有陣雨,全省大部市縣早晚有輕霧或霧,能見度偏低。最高氣溫:粵北和粵西23℃~25℃,其餘市縣25℃~28℃。

6日-7日,粵北市縣陰天間多雲有分散陣雨或雷陣雨,其餘市縣多雲間陰天局部有陣雨或雷陣雨,全省大部早晚有輕霧或霧,能見度偏低。最高氣溫:韶關、清遠、肇慶24℃~27℃,其餘市縣普遍26℃~29℃。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是仲春與暮春之交。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農曆書曰:「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所以「清明」含有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大地明;氣象晴朗,草木繁茂。清明在古代寓意著春耕春種的大好季節,又名踏青節、行清節。

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奠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固定的風俗,後逐漸演變成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

高菊澗《清明》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

清明時期,春回大地,草木勃發,生機盎然,故踏春習俗在古時已有。掃墓以外,草木蔥蘢, 微風和煦,人們也有了一探自然的機會。

古人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意為桐花逢清明時節初綻;喜陽的鴽鳥出來了,喜陰的田鼠則隱居洞穴;彩虹在雨後格外分明。

同時,清明三候各自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桐花的恬淡,麥花的清新,柳花的別緻,為清明時節增色不少。

因清明祭祖掃墓的風俗,人們在此節氣裡容易產生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而春屬木,與肝相應。春氣主升,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

立春之後體內肝木之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尤旺。此時如果七情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和陽氣的生髮,導致臟腑機能紊亂。所以清明節氣養生保健當以調暢情志為先。

清明掃墓,難免念物思人、悲傷落淚,此時不要以「有淚輕彈」為羞恥。心理學研究表明,哭是一種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可以釋放能量,調整機體平衡,緩解機體和心理的緊張,甚至還能減輕疼痛。

而在親人和摯友面前流淚和傾訴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既可促進親人間情感交流,又有助於順應時節,抒發肝氣,開闊心境。所以無須掩飾,情到悲時,則適度宣洩,以調理情志。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盡量使心情舒暢,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氣除了講究祭祖掃墓、禁火寒食外,還有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插柳、拔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這跟中醫養生密切相關。

因為清明時節,氣象明朗,草木萌發,桃李初綻,一派萬物欣榮、清潔明凈的美好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此時也是人體肌膚腠理得以舒展、五臟六腑因內外清氣得以潤濡的時候。

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多曬曬太陽,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於順應春氣,扶助正氣,升發陽氣,為被緬懷故人的傷感情懷籠罩著的清明時節增添一份賞春的輕快氣氛,以調節心情,舒暢情志,保證積極愉悅的生活態度。

清明是養肝的好時機。只有肝氣不鬱不亢,人體氣機才會通暢,氣血才能調和,各個臟腑的功能才得以保證正常。

但此節氣不可對肝臟過於進補,因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肝氣旺則心火盛,木火過旺則風氣內動,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清明時節飲食養生當以養肝柔肝為主,兼顧健脾養胃。可多食枸杞、大棗、薺菜、菠菜、豆製品、銀耳等有益肝臟之品。

此外,因清明時節,氣候還不穩定,偶有寒流侵襲,仍是傳染病的高發期,也是高血壓、關節炎、過敏性哮喘、精神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易複發時期,所以要作息規律,健康飲食,慎食發物,及時增減衣服,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春瘟,防病發,保健康。

清明節氣膳食推薦(來源於楊志敏教授主編的《每日一膳·春令節氣養生篇》)

◎雙花茶

(2-3人量)

食材:乾木棉花2-3朵,鮮雞蛋花10克,炒扁豆30克,紅糖少許。

做法: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放入乾木棉花、鮮雞蛋花和炒扁豆,轉小火煲30分鐘。加少許紅糖調味,即可飲用。

專家點評:乾木棉花及鮮雞蛋花均能清熱利濕,搭配可以健脾化濕利水的炒扁豆,適用於濕熱腹瀉、口苦口臭、牙齦腫痛、舌苔厚膩的人士。本茶品烹調簡單,性質平和,健脾祛濕之餘又不至於太過傷陽氣,可用於濕熱體質者日常調理。

小貼士:非濕熱體質的人群在濕熱的氣象也可以保健飲用,每周1至2次即可。陽虛體質人群勿過量飲用。

◎艾葉老雞湯

(3人量)

食材:鮮艾葉100克或乾艾葉50克,老雞半隻(500克),生薑5片,紅棗3個,蜜棗2個,食鹽適量。

做法:老雞焯水備用。艾葉洗凈,加適量清水煮開,30分鐘後撈起艾葉,留湯備用。把艾湯、老雞及生薑、紅棗、蜜棗放入湯煲內,煲1.5小時,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氣血虛寒的人士,尤其是產後或經期女性往往容易被寒邪乘虛而入,從而出現經期下腹痛、頭痛、手腳不溫、容易感冒等問題。艾葉有溫經散寒的功效,搭配能補益氣血的老雞,攻補兼施,對於氣虛、血虛體質而易見上述癥狀的人群尤為適合。

小貼士:濕熱體質的人士請勿過量食用。

◎蠶花會

江南地區在每年清明夜開始設祭,進行襄白虎、齋蠶神等活動,期間要燒香祈蠶,抬著蠶花轎出巡,婦女、孩童沿途拜香唱曲,彙集普靜寺,俗稱「蠶花會」。

「蠶花會」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絕大部分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插柳

這是清明時期,民間進行的一項習俗。民間對此說法不一,有預報氣象之意,如古諺所說:柳條青,雨蒙蒙;柳條乾,晴了天」。或是用以辟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鬥雞

古代興起於清明節氣鬥雞,鬥到夏至節氣為止。眾人常常圍成一圈觀戰。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實習生 陳瑞琦

南方雜誌記者影子、新華社等

【通訊員】林嬿釗 譚健成

【校對】曹柏英

【作者】 嚴慧芳;影子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