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僅是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更要建智慧城市群

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而後面連接的規則對接與融合或許才是真正的考驗。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按照這五大戰略定位都落實下去後,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以科技創新引領的超大規模的綜合性灣區,這是區別於世界其他灣區的最大特色。

“東京是產業灣區,紐約是金融貿易灣區,舊金山是科技灣區,而粵港澳大灣區將兼備其他三大灣區的功能。”胡剛說。

《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準,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而言,包括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四個方面。

其中,港口、機場、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等交通體系的建設都早已在推進之中。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在“量”上已經位於全球灣區之首。

去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建成通車,與虎門大橋、黃埔大橋,建設中的虎門二橋、深中通道,以及正在進行前期籌建的蓮花山過江通道等,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跨江通道。

廣東省政府參事、廣東省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硬聯通和軟聯通,自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概念提出以來,推進的最快就是硬聯通,這不僅是因為它最容易突破的,也是因為能最快讓老百姓受益。

《規劃綱要》還將推進粵港澳網間互聯寬頻擴容、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建成智慧城市群、共同推動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布局等內容納入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並要求加快推進。

胡剛表示,大灣區本質上就是擴大了的超級城市,那麽這個“城市”要宜居,當然就不僅僅需要交通,還需要好的生態、能源,以及現在非常重視的智慧城市建設。

“這幾年,大基建的概念在不斷拓展,很多區域規劃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雄安新區也把智慧城市、生態工程的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基建還能拉動投資,抵抗經濟下行的壓力。”胡剛說。

與此同時,涉及跨境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研究時也要跳出跨境的視角,發揮好跨境設施的系統效益,要綜合考慮兩個城市內交通體系的一體化建設,以全局的、系統的眼光,站在深港兩地交通大系統的角度統一規劃。

此前,在深圳創新研究院舉辦的一次深港合作圓桌會議上,有深圳學者以深圳灣口岸為例,“深圳灣大橋建設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跨過來之後在深圳卻存在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究其原因,除了深圳西部通道的功能發生變化之外,恐怕還與當時對與深圳西部地面交通體系的銜接考慮不夠有關。”

胡剛也表示,基礎設施建起來只是第一步,後面連接的規則對接與融合才是關鍵,這些軟體才是真正的考驗。

“比如,港珠澳大橋通車了是好事,但是在上面跑的車卻不多,因為有牌照限制、有跟港澳對接的機制問題還沒有解決。基建是內地發揮政府優勢的最好體現,而將港澳的市場優勢跟內地的政府優勢結合起來,在大基建的層面上互相融合,才會讓大灣區更有活力,發展的更好。”胡剛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