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齊世界一流大灣區 粵港澳這些投資機會不可錯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薑鑫“世界第一流灣區揚帆起航。”

2月18日,醞釀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落地之後,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在其研報中這樣展望。

2.7萬字,涉及9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未來二三十年規劃,《規劃綱要》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外開放、制度協調發展等方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和規劃進行了明確。

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後的第四個世界級灣區,並在人口、進出口總額、佔地面積、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等方面具有優勢,但經濟密度卻明顯偏低,在基礎設施建設、國際影響力、服務功能、創新能力、環境品質等方面與其他灣區存在一些差距。《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劃,明確了協調區域發展,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科技創新、金融創新,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等目標。

對於此,資本市場最先反映,《規劃綱要》落地第二天,儘管A股表現平穩,但相關概念股卻迎風起舞,港股市場亦有所動。

在比肩世界級大灣區的建設之路上,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怎樣的大灣區

1月11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規劃和建設的基本情況和國家關於港澳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政策。並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有五個: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灣區歷來是世界創新發展的高地,全球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極,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策源地。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

根據《規劃綱要》目標,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要強化香港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深圳將努力成為具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並要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

在光大證券宏觀分析師團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四大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等方面都延續了以往的說法,整體結構也與預期的基本一致。科技創新方面,利用三地之間優勢互補的特點,將港澳機構參與內地科技計劃的範圍從省級拓展到了國家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在港口、機場、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方面進行了規劃,有望通過協調機制解決“斷頭路”問題;對外開放方面,利用香港、深圳、廣州三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在完善已有的股票、債券互聯互通機制的同時,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將上海FTA账戶體系的經驗複製推廣至前海,拓展離岸账戶功能,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此外,市場關注最多的是制度安排,兩種社會制度、三個關稅區既是一種制度上的靈活優勢,但也意味著一體化發展中會面臨挑戰,如何提高各個地區的協調性,形成發展的合力,將是規劃發力的重難點。

投資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會帶來哪些投資機會呢?諸多券商給出了投資路線圖。

在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看來,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蘊含的產業機遇。

黃文濤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泛的產業結構,除了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之外,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製造業,這為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新材料、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發達、產業體系健全,這為研發、物流、金融、信息技術、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優質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著休閑旅遊、養老、教育、文化娛樂生活性服務業也將迎來又好又快的發展階段。科技與創新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黃文濤認為,可以關注創新經濟發展新階段下的新經濟。

國盛證券給出了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的四條路線圖:

港口:消除內部同質競爭,航運中心地位強化。規劃中提出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大灣區發展對港口有促進整合,提升貿易量。

高速:加速生產要素流動,協調區域發展之必需。規劃中提出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加快構建以廣州、深圳為樞紐的出省通道

機場:受益世界級機場群建設。規劃中提出支持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

房地產:產業升級+人口集聚效應帶來地產繁榮。產業升級+人口集聚提升房地產需求量和價,有利於土地儲備充足的房企。

華泰證券研報則在基建、港口物流、金融三個方面給出了建議。基建投資一方面來源於廣東和香港與澳門的聯通,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建設落地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等;另一方面來源於廣東省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廣東省全年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82兆元人民幣,佔全國比重為24.5%。如果再算上香港貿易中心每年8兆左右的進出口(含轉口)貿易額,大灣區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基地。

平安證券研報提出,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雲計算、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經濟領域或將誕生未來的科技巨頭,珠三角上述產業的發展也將顯著受益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除港區建設、港區物流等領域外,光大證券宏觀分析師團隊還提到應該關注灣區特色產業:粵港澳大灣區近十年都呈現人口淨流入的狀態,為消費和產業升級提供人口紅利,從規劃方向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增長將依賴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共同驅動,大數據、半導體、雲計算、金融、生物醫藥、休閑服務等領域有望誕生領先企業。人口持續流入及基礎設施完善,有助於在當地有土地儲備地產公司的價值重估。

而對香港和港股市場的影響方面,《規劃綱要》對香港的金融、貿易、地產等優勢均具有非常直接和長期的戰略利好。光大證券宏觀分析師團隊認為,可以關注將受益於創新和開放政策利好的本港龍頭金融企業;本港地產行業亦有望隨香港科技園和數位港的再度激活而獲得利好提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