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被欺負了,為什麽一定要教他打回去?

前兩天,有寶媽在後台留言:小孩子被欺負了,要不要教他還回去?

有的父母認為:“忍一步海闊天空,教育孩子遠離那些主動出擊的孩子”。

也有的父母認為:“一定要打回去,要不然下次還得被欺負”。

有專家就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孩子被欺負了,一定要還回去!

為什麽說:孩子被打了一定要還回去?

中國警察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節目裡面被問到:孩子被欺負了,要不要還回去?李教授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肯定還回去啊!”

李教授還拿自己孫女舉例:孫女在幼稚園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

李玫瑾教孫女:“可以揪住對方耳朵,直到對方放手。”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對作惡也毫無自控能力。他這一次欺負你了,把你推到了,是因為他覺得好玩,下一次他又會推到你,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會覺得好玩。

之所以要“打回去”就是告訴他,這不好玩,這是錯的。用合理的手段來保護自己,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要適當學會反抗。

有心理專家還專門做了一個:“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

這個實驗是由家庭心理學家傑拉德 R. 帕特森和李察 A. 利特曼聯合完成的,實驗安排在了一所幼稚園裡面,這次實驗一共記錄了2535次孩子攻擊事件。

其中有80%的孩子在被欺負後選擇不反擊,20%的孩子選擇還擊。

實驗經過了幾輪的觀察得出:打人的孩子行為得到正強化,下次會繼續對不反擊的孩子實施攻擊,或攻擊其他孩子助長打人孩子的攻擊行為。

被打的孩子:行為得到了負強化,大多數被打不反擊的孩子下次繼續采取不反擊,隨著對方攻擊行為的增加,被打的孩子對打人的孩子的恐懼感會隨著次數而上升。

從上面的實驗來看我們就不難得出:當孩子一直處在被欺負的狀態下,他很有可能會一直被別人欺負,因為他的不反抗助長了對方的攻擊行為,這會讓對方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如何教會孩子去保護自己

不會被傷害

這個問題,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行為。

一位同事的女兒萍萍,回家給爸爸說,幼稚園有小朋友搶自己的玩具,還打了她,老師雖然批評了對方,但那個小孩有時還是打她,為此萍萍感覺很委屈。

爸爸就引導萍萍:“她打你,你就打她,告訴老師沒用,你回擊了,她就不敢欺負你了”,還在家中訓練女兒如何出手。

其實,像萍萍爸這樣的父母不佔少數......

在學校,老師都會明確地告訴孩子們,不許打架,有衝突了報告老師。

那麽,孩子們到底該聽誰的呢?

老師說的“不許打架”,就是一種規則,如果大家都遵守規則了,當然就相安無事了,但是總會有些孩子破壞規則主動打架了,而挨打的一方遵守規則不去還手,那麽就會“吃虧”。

所以,遵守規則的一方就需要被保護,讓打人的孩子知道不遵守規則是要受到懲罰的,而被打的孩子也不會因為遵守規則而感到吃虧,這才對雙方的教育起到了實際性的意義。

我們雖然不鼓勵孩子主動攻擊他人,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如果我們的孩子被欺負了,就應該讓孩子奮力回擊。

但是前提條件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辨別對方是不是有意而為。

身為父母,我們既要教會孩子善惡分明,同時也要尊重孩子本能的情緒。

如果面對別人的傷害要忍讓,甚至要以德報怨,這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對這個世界最初的好惡的判斷。

當然,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只有在雙方力量相當、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所以,在平時的生活裡,父母還要跟小孩滲透各種自我保護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