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辣眼睛!為什麽這些古裝電視劇的服化道滿滿的塑料感

3月12日,號稱耗資四億、劇本創作歷時八年,全明星陣容、超高顏值、大咖雲集的《重耳傳奇》開播,該劇講述了一代霸主晉文公重耳的故事。只是開播後,該劇的口碑並不理想,豆瓣短評區成了大型一星現場,批評聲集中在該劇的服化道上,“ 一種廉價的塑料感,一部披著歷史外殼的言情偶像劇”。

《重耳傳奇》劇照。圖源網絡

因為服化道的廉價質感遭到觀眾差評和棄劇的,並不僅僅是《重耳傳奇》。回望2019年至今上線的幾部大製作古裝劇,從《皓鑭傳》再到《小女花不棄》《招搖》《獨孤皇后》《倚天屠龍記》,口碑都不理想,豆瓣評分都不及格;同樣地,這幾部古裝劇的服化道都是備受批評的“ 重災區”。電視劇的服化道為何愈發重要,甚至足以決定一部劇的口碑?國產古裝劇服化道的問題又出在哪裡?

服化道決定了口碑的上限

以前談起影視製作的班底,觀眾想到的往往是導演、編劇、演員,但一部作品要成功,整個工業流程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紕漏。其中至關重要的,就包括服裝、化妝、道具和布景等環節,簡稱服化道。服裝和化妝不難理解,觀眾比較陌生的是道具。簡單地說,道具是與劇情、人物和影視場景有關聯的一切物體的總稱。觀眾在影視劇中看到的空間和物體,都是道具的一部分。

根據道具在影視劇中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用於環境造型,叫陳設道具,大到古代宮殿、城門、長廊、客棧、桌椅,小到書畫、窗簾、幔帳、酒杯、器皿;一種是用於人物造型,也叫戲用道具,比如佩戴的首飾、使用的武器、吃穿用度等。

《招搖》劇照,沒有生活氣息的布景。圖源網絡

服化道是視聽語言外的實物補充,它其實就是把劇本中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真實存在的過程,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空間創造,古裝劇最能體現出服化道的水準。因為不同的歷史時期,就有不同的服飾、妝容、宮殿、器皿;服化道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它帶有重要的歷史信息,決定著“典型環境”塑造的成敗,也是劇集真實感的關鍵來源。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歷史、藝術、美學有一定的掌握,才能保證服化道符合基本的歷史面貌,烘托出劇情所需的藝術氛圍,更貼近劇本想傳達的信息。

因此,如果說劇本決定了一部劇口碑的下限,那麽服化道就決定了它的上限。好的服化道可以為故事添彩,糟糕的服化道則會因為強烈的虛假性讓觀眾瞬間“出戲”。因此真正的電影大師,都非常重視服化道。像溝口健二,雖然隻用房間一個角落,但把全部布景都搭好;黑澤明拍電影,要求道具組把櫃子內部也要裝飾好,因為他要讓演員相信這是真的。而那些經典的國產古裝劇,像1987年版《紅樓夢》《大明王朝1566》《大明宮詞》等,服化道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還原度,更是營造出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和語境。

87版《紅樓夢》劇照。圖源網絡

服化道的“塑料感”從何而來?

時下觀眾愈發注重影視劇的服化道,源於兩方面原因。一則,這些年國產優質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加上很多年輕觀眾深受國外作品影響,於是有了更高的審美水準。另一方面,這與國產影視劇的宣傳有關,這些大製作、大IP的古裝劇開播前宣傳滿天飛,什麽“ 幾億投資”“服化道還原歷史”“服化道投入可以拍一部電影”等等,種種噱頭拉高了觀眾的預期,觀眾看劇時自然也尤其注重服化道的細節。

遺憾的是,國產古裝劇服化道宣傳時常常天花亂墜,但在具體呈現上卻讓觀眾不忍直視。比如《重耳傳奇》的歷史背景是春秋時期,《皓鑭傳》是戰國-秦朝時期,《獨孤皇后》是南北朝-隋朝時期,它們都涉及真實的歷史,這也就決定了服化道必須符合最基本的歷史真實。

《皓鑭傳》劇照,室內場景非常現代。圖源網絡

戲劇不必像歷史教科書那樣容不得半點虛構和藝術創作,服化道可以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在還原基本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創作,在寫實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寫意。

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李衛當官》等這樣的戲說歷史劇,雖然細節上有紕漏,但整個風格是符合清朝背景的。但《皓鑭傳》《獨孤皇后》的整個布景雖然號稱還原歷史,卻充斥著濃濃的現代日式家居風。而《重耳傳奇》一開始出現了幾百年後的“胡服騎射”,這儼然是穿越了歷史,其布景和服飾,也是大紅大紫大藍大綠的配色,與同樣歷史背景的《東周列國·春秋篇》一對比,氣質和格調高下立判。

服化道給人塑料花的廉價感,一方面是“假”,明明是歷史劇,卻出現各種不符歷史的元素,活像是架空劇;但哪怕是像《小女花不棄》《招搖》這樣的架空劇,也讓人覺得“假”。這源於另一方面原因,即“新”。從建築外景到室內內景,從人物著裝到桌面擺設,永遠是那麽嶄新——古代的磚牆上沒有任何風吹雨打的痕跡,人來人往的集市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沒有哪怕一點點的生活氣息和煙火味。而像新版《倚天屠龍記》,設定的背景是病入膏肓、民不聊生的元朝末年,但整部劇的風格明朗清麗,絲毫看不出那是亂世。

新《倚天屠龍記》用明朗清麗的市集“還原”亂世。圖源網絡

“新”是因為不用心,不願意下功夫,反正影城是現成的,從網上淘些仿製品,就可以應付了事。老版《紅樓夢》的化妝造型師楊樹雲說的那種鑽研精神缺失了:“我看了多少古代繪畫,臨摹了多少作品,翻閱了多少史料與資料,吸收了多少姊妹藝術的造型精髓。現在的人,不會也不願意下那麽大的功夫,對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熱愛欠缺。”

亟須服化道方面的專業人才

一部古裝劇的製作成本常常動輒數億元,為什麽如此重要的服化道卻充斥著一股濃濃的廉價塑料感?為什麽相關從業人員都不願意下功夫了?

首先,這與之前影視工業普遍存在的“天價片酬”病症有關。之前多個部門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嚴控明星天價片酬,要將明星的片酬比例控制在總成本的40%以內,超過的要備案並說明情況。為什麽要控制在40%的比例?因為一部影視劇不僅只有明星這一環節,還有導演、編劇、攝影、服裝、化妝、道具、布景以及特效、宣傳等後期諸多環節,明星片酬佔比高了,意味著這些環節的投入只能不斷壓縮。

在過去三四年的IP熱和流量熱潮中,少數流量明星的天價片酬佔據了製作經費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70%,而一旦明星的片酬佔比過高,這部劇基本就毀掉了。

服化道的投入能省則省,五毛道具、五毛特效成為常態;服化道等技術工作者不受待見,被當廉價勞動力使用,少數頂尖的人才遭遇被劣幣驅逐……整個影視製作陷入了“腦體倒掛”“看明星臉色、為明星打工”的窘境中。隨著天價片酬的降溫,服化道等方面的預算會越來越充足,這一死結會慢慢解開。

《小女花不棄》劇照,沒有煙火氣的生活場景。圖源網絡

其次,比缺錢更嚴重的是缺人才,當前整個行業的技術人才處於嚴重匱乏的狀況。幾天前,知名電影導演賈樟柯接受央視《面對面》專訪時談到這一點。賈樟柯說,過去我國每年生產兩百多部電影,人才資源是按這個數字配置的,到2018年生產的電影已超1000部,但人才培養嚴重滯後。他呼籲,國家有關部門能頒布政策,增設教育培訓機構,對不同專業的電影人才實行多層級的培養機制。

以前張國立、馮小剛、成龍也有過類似呼籲,馮小剛還曾提出辦影視工業的藍翔技校的想法。因為圈內大量的服裝師、道具師、燈光師都不是科班畢業,而是來自於同一個鄉、同一個村,全靠幫傳帶,這是遠遠不夠的。

一個出色的道具師,得懂美學、懂藝術、懂歷史,甚至還得懂點雕塑、物理等,不是人人都能乾的,但因為目前國內缺乏完整的培養機制,很多從業人員沒有技術,影視劇中出現服化道年代錯亂、穿幫、質感低劣等問題,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古裝劇服化道普遍存在的廉價塑料感,雖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徹底改善的,但假若製作方能夠在宣傳上少些噱頭,把更多精力踏踏實實地投入到製作中去,肯下苦功、能吃苦頭,還是能夠製作出良心作品的,這是觀眾真正期待的。

曾於裡(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翟永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