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在休假,資金在跑路:港股國慶大跌之謎

恆指國慶檔

10月2日,大陸國慶長假第二天,香港國慶假已經結束,股市開,凶,大跌2.38%。

A股的韭菜經歷了10月1日的堵車,長舒一口氣,奔向詩與遠方,港股的韭菜卻發現自己正在堵心,而且不是一天,是可能整整四天。

年年國慶都有國慶檔,如果我們也給恆指排檔的話,10月2日上演的是“悶頭殺”,10月3日上演的是“苦戰”,10月4日上演的是“大敗退”。

10月2日,國慶假後第一個交易日,北水斷流第三個交易日(注:港股通自上周四開始關閉),恆指大跌2.38%,國指大跌2.39%。這次大跌幾無征兆,10月1日晚上道指跳漲,10月2日香港被悶頭殺,一路走低,不帶反彈。

10月3日,第二個交易日,恆指低開1.05%,9點半開盤後迅速回升,幾番苦戰,一度翻紅,但最終走弱,收盤恆指跌0.13%,國指漲0.29%。

10月4日,國慶檔第三個交易日,在昨天苦戰無果的情況下,今天港股上演大敗退,不僅跌破了昨天早盤的低點,還繼續往下走,收盤恆指跌1.73%,一度跌近2%,國指收跌2.21%,一度跌2.54%。

三個交易日,恆指跌去4.19%,國指跌去4.27%。

那是哪路潰不成軍的?

用WIND的二級行業指數來看,汽車及零組件暴跌了6個百分點,軟體、醫藥、金融、房地產跌幅也靠前,食品飲料比較抗跌。

說來更堵心,就在港股大跌的時候,太平洋彼岸之花開得正鮮豔,道指連創新高,標普500與納指表現也很穩,歐洲日本也還算穩,只是微跌。

由此可見,謬不在天運,而在我們自身。那市場究竟在擔憂什麽?

2

美元指數大漲

今天度假的人可能偶爾會打開手機行情軟體,一看,哎呀,離岸人民幣跌破6.9了,不得了了。

其實最近人民幣算是非常非常能扛的了,因為最近美元真的非常強,人民幣艱苦地扛了幾天,10月2日還發生過驚魂一跌,突然跌破6.9,但很快收回來了。

但在美元強勢的衝擊下,今天離岸人民幣再度跌破了6.9。

美元指數這麽強,有基本面因素。

美國國內的經濟強勁,這不僅僅體現了GDP的增長和失業率走低上。許多人都在盼望著美股崩盤,美國樓市崩盤,但講真的,美國現在比2007年次貸危機前要健康許多。

就比如房價吧,雖然說美國房價已經超過了危機之前,但兩者卻有雲泥之別。

因為第一,美國家庭的杠杆水準過去幾年一直在降。

第二,抵押貸款違約率在持續下降。

第三,美國的租房空置率不到7%,位於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這表明市場中的大多數房子可以租出去。

還比如企業部門,杠杆也在下降。

美國監管層現在在醞釀放鬆金融體系的監管,為什麽?為美國銀行的貸款佔存款比降到了多年新低,這與2008年也是天壤之別的。

金融系統就是這樣,強監管雖然降低了風險,但導致資金利用效率下降,於是銀行就開始各種遊說政府放鬆監管,然後為下一輪金融危機埋下種子。目前貸款佔存款的比較低,這顆美國內部金融危機的種子大概率還沒播下。

在這樣的經濟基本面支持下,美元就獲得了另一個支撐,美聯儲加息。最近美聯儲高官多次發言為美國經濟背書,比如昨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十分積極,失業率處於20年來最低水準;我們正致力於讓經濟保持擴張,預計經濟擴張還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9月26日美聯儲宣布了年內第三次加息,昨天晚上美國發布小非農數據,超預期,這暗示了2018年12月底加第四次息的概率非常大。

在這種情況下,不愧為最坑豬隊友的意大利還跳出來添亂,將預算赤字定在GDP的2.4%,大大超過之前市場預期的1.6%。這就意味著意大利政府未來將加大借款,而意大利的國債規模已經不低了,佔GDP比例在130%左右,之前就已經為2011年的歐債危機加添油加醋了。意大利自己股債雙殺不說,還懟死了歐元,更讓美元漲勢如虹。

之前提過,人民幣兌美元,一看國內巨集觀(有無強兵),二看歐洲(有無強援),現在歐元跳了,人民幣苦扛很難。

人民幣貶值又會影響什麽呢?給兩個數據,一個是國家外管局的數據,中國全口徑的外債餘額1.84兆美元;另一個來自華爾街日報,2018年以來亞洲地區(不算日本)的美元債發行規模是1850億美元,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公司。所以,你可以看到,人民幣貶值的影響了。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成本項受美元影響的公司大跌,比如內房(美元債),比如航空(美元債加飛機)。

3

美債收益率新高

與美元指數並行的是美國國債收益率,在美聯儲加息與美國經濟數據的支撐下,美債收益率一路上行,今天美債10年期收益率突破3.2%,創2011年6月以來的新高。

美債收益率創新高攪動市場神經已經不是一次了,今年上半年就已經發生過幾次了。幾乎每次市場都喊狼來了,但狼來了其實是要有區分的。

因為就美國而言,它的利率上漲是美聯儲主動推動的,主動則意味著美聯儲在加息之前已經仔細考慮過它的衝擊力了,因此狼來了大概率是假。

但對許多其他國家而言,利率上漲可能是被動的,被掌控全球貨幣閘門的美聯儲加息推動的。這些國家,往往早些年利用全球寬鬆的貨幣環境和極低的利率加了大量杠杠,又沒有及時去杠杆。

自2008年來的危機十年,美國與歐洲在去杠杆,新興市場在加杠杆。現在利率上行,新興市場相當於是在踩鋼絲,抵抗風險能力非常差,一步也不能踏錯。比如前不久貨幣崩掉的土耳其,杠杆加得很厲害。

而且還會疊加美元走強的雙重衝擊,因為它們的美元債也一樣不低。

中國也是其中一員,過去十年加杠杆是非常厲害的,非金融私人部門(包括企業與家庭)的負債佔GDP超過200%。某報說去杠杆目前已經進入穩杠杆階段,其實去杠杆還沒有真正開始,只是加杠杆的速度放緩了。

過去隨著美聯儲的加息,自2017年以來,可以看到,我們的銀行基準利率上浮貸款佔比明顯提升,從2017年年初的52%左右到目前75%左右,這表明貸款利率平均在走高。

香港也是如此,非金融私人部門的負債佔GDP的比例超過了300%。這一次美聯儲加息後,香港的最優惠利率(P)也加了。我在《三季度全球股市複盤:利率步步上行,接下來怎麽操作》裡說明了香港的這個P未來會隨著美聯儲加息繼續攀升。

美聯儲什麽時候會收手呢?從9月FOMC會議的點陣圖來看,2018年還會加一次,2019年會加三次。

昨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講話是這樣的:利率仍然偏寬鬆,距離中性利率水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由此可見,與許多人預計美國將要崩盤,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馬上要轉向相反,美聯儲的加息周期可能比想象的長。

10月3日中國財政部宣布擬發行30億美元債,這是年內第二次,也是2004年以來第三次。目前利率還沒敲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會受到美債利率上行的影響,畢竟同樣是國債,同樣是美元計。而這個利率又會成為中國公司發行美元債時的基準。

這樣一來,發美元債的企業成本壓力會隨著美債收益率上行而增加。

4

巨集觀經濟惡化

在利率上揚之際,與美國經濟向好相反的是,中國的經濟形勢不樂觀。

儘管上半年中國的巨集觀經濟不差,無論是從GDP數據看,還是發電量看,但市場普遍的看法是巨集觀經濟將惡化。

GDP分三塊:出口、消費和投資,看三者的趨勢,儘管GDP自2016年年底來有一波反彈,但三個指標中,其實只有出口的增速有回升,其他兩個是繼續回落的。這表明,這波經濟反彈主要由出口推動。

剔除出口的異常值,目前出口的增速維持在這幾年高位。但現在這個增長引擎會面臨貿易摩擦上的不確定性。貿易摩擦實戰從7月份開始,目前看到的是,9月的出口金額同比增速為9.8%,較前面幾個月下降了2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持續回落,但如果細分來看,汽車零售額連續四個月同比下滑可能更令人擔心。汽車屬於支出比較大的可選消費,當消費者狀況變差或者預期悲觀時,一般會減少對它的消費。上半年存在許多消費者狀況變差的因素,比如股市暴跌帶來的財富縮水,還有P2P爆雷等。

固定投資也在持續下降,能保持這個增速還要多虧房地產投資,保持了10%左右的增速。但如果把房地產投資拆分來看,剔除土地購置費,其實投資增速是下滑的。也就是說,用於建築工程、安裝工程、設備工具購置投資額同比其實是下降的。整體表現好,主要是土地購置費的增加,這可能主要是土地價格上漲帶來的。

巨集觀惡化如果發生在全球撲街的時候,那大家一起放水也好過。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經濟很好,美聯儲鐵了心要把加息進行到底,這就麻煩了。

7月份國務院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這基本上是定位重新放水。但由於貨幣政策的分化,中國放水的太空始終會受限,另外貨幣政策過分分化會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這又增加了美元債的壓力。

5

貿易衝突

貿易衝突是2018年一個關鍵詞,恆指的國慶檔裡出現了一種新的可能。

9月30日,美國和加拿大首次發表聲明,就北美自身貿易協定的替代成本達成共識,這意味著美加墨三國將簽署“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北美貿易衝突降溫。

這本來是好事,可以讓人憧憬美國與中國在貿易上最終也會達成某種共識。

BUG是USMCA第32條,這個條款規定,協定各方打算同“非市場國家”討論商貿關係的時候,都必須提前3個月知會另外兩個成員國並在6個月的時間裡等候其“審批”。

這裡不多做評論,這個條款是否有針對也不好說,且看。

6

結語

明天國慶檔最後一個交易日,猜猜香港股市會上映什麽收官大戲?

下周一港股通重新開放,香港股民能盼來解放軍不?

嗯,這個問題吧,自救者天救,香港如果明天不上映“大反轉”,下周一恐怕形勢也不會太好,三個交易日,A50期貨第一天跌2.21%,第二天漲0.52%,第三天跌1.78%,一度跌2.31%。

那現在這種情況到底還做不做投資呢?

還是之前的看法,你投資的時候需要提高謹慎程度,無論是A股、港股或者還是美股。現在的情況是,一邊是在美國的帶領下步步上行的利率,另一邊是新興國家過去十年堆積如山的債務,包括中國和香港。這一定會有問題的,但無法判斷危機什麽時候到來。

謹慎對待你的預期,提高你的投資標準。

作者專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