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常見皮膚病——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症反應。和飲食、過敏、氣候、內分泌、免疫力等有關,是複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髮型變態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覆發作等特點。

根據其臨床特徵,中醫主要歸屬於「浸淫瘡」、「濕毒」之範疇,又據其發病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如生於小腿的叫「臁瘡」,生於肘窩或胭窩部叫「四彎風」,生於陰囊叫「繡球風」等名稱不下十餘種。對本病的最早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論及病機十九條中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浸淫瘡,黃連粉主之。」首先提出中醫治療本病之方葯。

歷代醫家對本病的認識不斷加深,如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記載:「諸久瘡者¨¨為風濕所乘,濕熱相搏,故頭面身體皆生瘡。」明確指出風、濕、熱三邪為主要致病因素,初步奠定了本病的病因病機基礎。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補充了飲食不當,內生濕熱之病因,並提出用蛤粉散外治方法。清代吳謙在《醫宗金鑒》描述:「此症初生如疥,瘙癢無時,蔓延不止,抓津黃水,濕淫成片,由心火脾濕受風而成。」不僅對本病的臨床癥狀作了較詳細的敘述,而且將內因和外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上論述表明,古代醫家治療本病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通過長期臨床觀察,認為以風、濕、熱、毒為主,同時血虛風燥亦為本病的病理機轉之一。治療方面,以內服中藥與外治法並重為主。臨床根據患者的身體具體狀況,同時參考氣候等因素,因人、因時、因地而宜,做到對症治療。

常用的治療濕疹外用藥:1、爐甘石製劑,有洗劑、有散劑。2、黃連粉或者三黃粉。比較方便有效。(提示:使用前請認真閱讀說明書或顧問醫生藥師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