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躲不過的梅雨季,但可以躲過這些「梅雨病」!

6月下旬,梅雨季節如約而至,這一季節不僅適宜腸道致病菌生長繁殖,而且也適合黴菌生長,老人、幼兒、肥胖患者或有慢性消化性的人,容易患上「梅雨病」。


梅雨季這幾類疾病最需當心


那麼,在梅雨季我們要當心哪幾類「梅雨病」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疾病一:胃腸道疾病


進入梅雨期後,降水會明顯增多,高溫伴隨高濕天,正是腸道疾病好發季節。梅雨季節連綿陰雨易使花生、玉米、穀類等食物霉變,人吃了容易發生食物中毒。



提醒:梅雨季節要注意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感染,隔宵夜須回鍋加熱,冰箱裡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不要隨便在小攤上吃東西。得了急性胃腸道疾病,要及時就診,旅途中感到進食後腸胃不適或食物不太新鮮,可立即服用黃連素片2~3片,起到預防作用。


疾病二:呼吸道疾病


梅雨季節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蟎蟲是引起過敏性哮喘、過敏性濕疹等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蟎蟲喜濕熱、怕光,梅雨季節,住在一樓的居民,特別是住在老城區平房裡的居民體會更深,常常會發現地磚上或水泥地板上濕漉漉的,出現返潮現象。潮濕悶熱氣象最易滋生蟎蟲。



提醒:近八成的過敏性哮喘都是蟎蟲引起的。對於過敏性哮喘,應注意個人衛生,毛巾、牙刷等用品分開使用;要注意保持房間清潔無塵,並經常通風換氣;沙發、地毯等居家用品要經常除塵;被褥要勤洗、勤曬;不要餵養寵物。


疾病三:皮膚真菌病


悶熱氣象容易誘發皮膚真菌感染,梅雨季節也是皮膚科就診的高峰期。真菌喜好溫暖、潮濕氣候,每到梅雨季節,真菌感染成為第一高發皮膚病,其中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較為多見。



提醒:預防真菌感染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周圍環境通風乾燥,發現黴菌感染要及時就診,需診斷出是何種黴菌所致才能對症下藥。


疾病四:婦科疾病


黃梅天悶熱潮濕,一些女性長時間保持一個坐姿,再加上穿不透氣的牛仔褲、緊身內褲和化纖內褲,容易出現外陰瘙癢,給工作和學習帶來很多不便,又難以啟齒。女性常見病如陰道炎、宮頸炎也隨之悄悄來臨,這個時期的女性黴菌性陰道炎發病率是一年中最高的。原因是梅雨期濕熱的環境,黴菌會趁機入侵,大量繁衍。



提醒:要注意保持身體乾爽、清潔,在高溫多濕的梅雨季節,運動或流汗後應立即沐浴、更衣,保持乾爽。少穿又厚又緊的牛仔褲或緊身褲,盡量穿棉質內衣。雖然黴菌性陰道炎是一種常見疾病,但如果診斷不明確,或不遵醫囑用藥的話,會使炎症蔓延,誘發宮頸炎、盆腔炎以及附件炎等疾病。


疾病五:關節疼痛


梅雨季節濕度大,日溫差也大,晴雨交替變化又快,極易誘發風濕類疾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關節疼痛是由於空氣濕度大引起的,特別是以往就存在腰肌勞損、扭傷、骨折,或有手術切口的人,在梅雨季會出現上述部位及關節的酸痛。



提醒:有類似疾病的患者平時在冷氣機房間裡,最好還是多穿一點,尤其是關節等地方要注意保暖;同時也要多注意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飲食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有動物脂肪的食物。


疾病六:梅雨氣象綜合征


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大、氣壓低,大約有10%的人會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特別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現情感障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對這樣氣象的刺激比其他人反應更強烈;當濕度增高時,許多人會缺乏自控力,煩躁不安,同時隨著氣壓的降低,人體的血壓、血沉、尿量都會隨之產生細微的變化;有關研究還發現,梅雨氣象對人們心理、生理上的影響尤為明顯。



提醒:梅雨季節應增加室內空氣流通,減輕工作壓力,盡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綠茶和白開水;不要睡覺太晚,容易失眠者可嘗試睡前喝半杯牛奶或百合蓮心龍眼湯;用黃白花椰菜、蘿蔔、肉骨頭煲湯,可以改善抑鬱,幫助睡眠。


來源:文章來源於海上中醫康健館,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