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明知道必死,為何還甘願站在第一排?

編者按:在古代冷兵器戰場上,交戰雙方排成整齊的軍陣,相互衝擊、擠壓、碰撞。排在軍陣前列的軍人一般首先承受攻擊,往往傷亡率要比後排的要高得多,尤其是騎兵衝擊軍陣的時候,高速相撞更是慘烈無比,很可能雙方前幾排士兵都會全部陣亡,在一些寫實的冷兵器戰爭電影常有類似的場面。那麽問題來了,既然同為士兵,為什麽有的在前?有的在後?是根據一定原則安排還是純粹隨機的?前列士兵為什麽明知危險還甘願站在第一排?

作者:南冠兒

本文轉載自《冷兵器研究所》

字數:2598,閱讀時間:約7分鐘

一般來說,由於軍隊兵員素質參差不齊,指揮官大都是把裝備精良、戰鬥經驗豐富的精銳老兵安排在前排。十九世紀英軍在阿富汗作戰時,英國人就發現,敵軍在衝鋒時都是由幾十名戰鬥力最強計程車兵打頭陣,剩下的部隊緊隨其後。只須集中火力將這幾十人消滅,剩下的敵軍無論數量再多都會潰散。

古代中國軍隊也是這樣,“(謝)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人,以劉牢之為入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時號北府兵。”(《資治通鑒》)西夏“得漢人勇者為前軍,號‘撞命郎’。”(《宋史·外國傳二·夏國下》)。也就是說,古代軍隊中前排士兵一般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精銳,一般計程車兵想去還去不了。前排士兵至少是見過大場面的,看到敵人氣勢洶洶而來,也不會撒丫子就跑,具備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而且,古代戰爭弓弩對射是常態,雙方軍隊中真正能直接近戰的機會不多。交戰時通常都會先用弓弩進行遠程射擊,或者封鎖包圍,等待對方糧草斷絕,不會輕易的投入正面對決。一場大的會戰中,這種封鎖、騷擾、試探可能佔據大部分時間,真正的決戰反而很短暫。因此大部分情況下,士兵承受的傷害主要來自弓弩等遠程武器。在弓箭遠程拋射覆蓋下,無論前排後排,中箭幾率都是一樣的。而前排士兵通常防護的更好,相對也較為安全。

除此之外,軍陣在作戰中根據實際需要經常變換隊形,比如羅馬軍團就分為三線橫列,根據戰場情況交替作戰,古代騎兵在衝擊時也分為很多小隊進行輪番衝擊,很少出現只靠同一批人放在前排打滿全場的情況,畢竟連續作戰人和馬都要休息。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的活命機會都是均等的,既然輪到自己也沒什麽怨言。

而且通常情況下,一支獲得過多次勝利的精銳部隊對擊敗敵人有強烈的信心,戰爭史上有名的一些善於正面對抗的兵種,如馬其頓方陣、瑞士方陣等等,在職業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和敵軍正面衝撞都沒有輸過,甚至產生過極為懸殊的傷亡比。無數次經驗讓他們相信,只要保持整齊的隊形絕不動搖,最後失敗的一定是敵人,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任何逃跑的理由。

戚繼光說過,戰爭有算定戰、舍命戰、糊塗戰三種情況,以上說的是算定戰。如果打起來後敵方也很強悍,雙方勢均力敵,大概就相當於戚繼光所說的死命戰。在這種情況下,有經驗的老兵都明白只能硬挺下去,一旦己方堅持不住先崩潰,唯一的結局就是被敵人單方面屠殺。

當然,以上所說都是上得了陣、殺得了敵的,平均水準線以上的職業軍隊。但在人類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中,很多時候戰爭的主角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業餘選手。他們無法準確預測戰爭的勝負,可能僅僅從人數對比上判斷敵我力量的對比,可是視覺有時候會騙人的,所謂草木皆兵的典故正是這個道理,善於用兵的將領往往會利用這一點。

精銳部隊不是天生的,如何才能把普通軍隊打造成精銳部隊?而且怕死是人本性,精銳老兵如果面對必死的局面,也可能會權衡利弊,產生逃跑的念頭。如何才能把士兵牢牢約束在軍陣前列?說到底還是要靠嚴明的軍紀。所謂軍紀嚴明,無非是厚賞和重罰。

軍中常見賞賜一般有斬首、斬將、奪旗、先登等事由,在許多朝代,斬獲敵人首級所得賞賜都是極為豐厚的。秦法以首級論功,斬獲敵軍甲士首級一枚,加爵一級。明朝也採用此法,“宣德九年,定南方殺滿賊例:凡斬賊首三顆以上及斬獲首賊者,俱升一級;斬首二顆,俘獲一二人,斬從賊首一顆以上及目兵兵款有功者,俱加賞不生。”(《武備志》)

戚家軍斬首一級賞銀三十,這在當時絕對算一筆很大的財富了。站在前排計程車兵,割取敵人首級的幾率自然要大得多,然而這樣也會造成一些混亂,“凡臨陣的好漢,只有數人,每斬獲首級,常是數十百人叢來報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來報功,使眾兵相望誤認是敗走,大家都走了”。(戚繼光《紀效新書》)為了不讓別人搶功,混戰中前排士兵往往持人頭退到後面報功,導致全軍敗走。

雖然戚繼光後來製訂軍法嚴禁此類事情發生,如另有專人割人頭,斬首數算全隊功勞等,可是不可否認,在之前漫長的歲月裡,搶人頭領軍功是那些最彪悍計程車兵站在前排主要驅動力之一。除了厚賞斬首之外,戰場上奪旗、攻城時先登都能得到極為優厚的賞賜,“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韓非子》)萬歷援朝明軍攻打平壤時,李如松開出賞格,第一個登城的賞銀五千兩。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此優厚的賞賜足以讓人趨之若鶩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有人當肉盾,抵擋騎兵的強力衝擊,這時好像也沒什麽獲得賞賜的機會,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要錢不要命的。

真正讓士兵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不敢擅離職守的,還是嚴酷的軍法。宋朝軍法規定“臨陣,非主將命,輒離隊先入者,斬。”明朝戚家軍軍法規定,“凡一人對敵先退,斬其甲長。若甲長不退而兵退,陣亡,甲長之家從厚優恤,余兵斬首。”在這種情況下,逃跑基本上必死,拚命還有一線生機,就算陣亡了,家屬還能得到優厚的撫恤,畢竟這筆帳是人人都會算的。

總而言之,在厚賞與嚴苛軍法的刺激與約束下,士兵在戰場上只能絕對服從軍令,不論被安排在什麽位置。經過嚴酷戰爭考驗活下來的,漸漸都成了經驗豐富的百戰精兵。一般的戰鬥絲毫不能讓他們動搖半分,就算遇到強大的敵軍,也只有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直到有一方的戰鬥意志徹底崩潰。所以古代打仗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一方越打越順,因為戰敗的一方總要拿相對菜鳥的新部隊去對抗戰勝一方已經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其結果只是幫助其增加經驗值與士氣還有信心。當然,如果一支強軍在某次會戰中傷亡慘重,也很容易一蹶不振,因為核心的、能站在第一排的骨乾老兵沒有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