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月份銀行理財收益再創新低 “類貨基”受市場關注

  銀行理財收益再創新低 “類貨基”受市場關注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趙萌

  近日,記者登錄某股份製銀行官網購買理財產品時發現,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75%以上的產品,起購金額至少100萬元,而一些起購金額較低的理財產品大都是專屬或定製類產品,銷售額度有限且普通投資者無法購買。

  融360日前發布的今年8月份銀行理財市場分析報告顯示,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創10個月新低,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連續6個月下跌。從上市銀行中報數據來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收入出現普降。

  多位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認為,8月份銀行理財收益率繼續走低,主要是由於市場流動性偏寬鬆疊加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影響所致。展望9月份,由於季末考核時點的到來,銀行理財收益率有望短暫反彈,但整體仍將趨於平穩。

  銀行理財“量價齊跌”

  融360數據顯示,8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7%,環比下降0.08個百分點,已達到10個月以來的最低值。分不同銀行類型來看,股份製銀行平均收益率為4.813%;外資銀行平均收益率為4.808%;城商行、郵儲銀行、農商行、大型銀行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79%、4.64%、4.58%、4.47%。

  此外,按照產品類型來看,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較上月下滑7個至26.9個基點,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8個至9.8個基點,保本型產品收益率下降幅度更大;按照產品期限來看,3個月內短期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49%,3至6個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57%,6至12個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7%,12個月以上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87%。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認為,8月份銀行理財收益率繼續走低的原因主要是市場流動性偏寬鬆,資金利率進一步走低。“臨近三季度末,資金面影響因素增多,包括季末MPA考核、地方債發行加速、美聯儲加息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擾動資金面的穩定,預計銀行理財收益率或會有小幅反彈,不過,由於整體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長期來看,銀行理財收益率還會趨於穩定。”楊慧敏進一步分析認為。

  申萬巨集源分析師鍾嘉妮、孟祥娟也持有相似觀點,他們認為,儘管9月底銀行將進入季末考核時點,但在維穩資金面和寬信用的基調下,預計後期理財收益率難有上行太空。

  除了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在近10個月出現連續下跌以外,還值得關注的是,保本理財的發行量佔比自3月份以來連續6個月下跌。融360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保本理財(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發行量為3134款,佔比為26.32%,較7月份環比下降0.21個百分點。而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發行量為8061款,佔比為67.7%,環比上升0.17個百分點。

  華寶證券分析師楊宇表示,“從整體來看,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新老交替節奏相對平穩,也從側面反映出在銀行可以自主決定整改節奏的情況下,過渡期的早期更傾向於緩慢壓降老產品的規模。”

  新老產品更替節奏平穩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後,中銀協按照銀保監會相關要求,組織理財業務專委會25家常委部門征求意見,目前已將匯總意見反饋至銀保監會創新部。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當前理財新規已進入修訂期。

  事實上,《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各家銀行正在平穩推進理財產品的新老更替。主要的趨勢是,淨值型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取代保本類理財產品以及加大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發行。

  “銀行理財轉型需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監管要求打破剛兌,進行淨值化轉型;二是大部分投資者短時間內難以接受收益波動較大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因此,目前銀行大致從兩個角度應對轉型的壓力,一是多發行滾動類、周期性定期開放式產品,既滿足監管要求,又可以迎合投資者需求;二是多發行保本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代替傳統保本理財,以留住投資者。”楊慧敏稱。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保本結構性存款有443款,佔保本理財的比重為14.14%,環比增長4.2個百分點;8月份,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了245款,環比增長35.3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資管新規頒布後,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步伐開始加快。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發行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1107隻,6月份全國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為2134款,環比增加318款;7月份全國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為2388款,環比增加254款。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理財轉型期間,不少銀行都在加大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楊宇認為,與貨幣基金相比,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在投資範圍、“T+0”贖回額度、流動性管理等方面都有較大優勢,估值方法也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因而具備較好的競爭力。

  銀行“類貨基”產品受關注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低門檻、高流動性的開放式理財將會增多,銀行開放式理財(T+0理財)、創新型存款、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將更加受投資者關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銀行“類貨基”產品即現金管理類產品,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據了解,目前,各家銀行推出的“類貨基”產品略有不同,通常認購起點為5萬元,贖回期限主要有“T+0”和“T+1”兩種模式,主要投資範圍是貨幣市場工具,每日均能開放申購。而吸引眾多投資者認購該類產品的最大原因在於,其與貨幣基金有著非常相似的流動性,且平均收益率要超過貨基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

  “我們的類貨基產品收益比較穩定,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為3.96%。”某股份製銀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如此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

  而互聯網“寶寶”收益率卻一路下行,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4.21%,二季度末則降至3.92%。截至9月11日,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3.06%。理財專家認為,資管新規配套檔案明確規定“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可使用攤余成本計量”,這意味著,過渡期政策放鬆將給未來銀行系類貨基產品很大的發展太空。

  屈慶債券團隊研究認為,銀行“類貨基”發展正當其時,儘管銀行類貨基相對於貨基需要繳納更多的增值稅,但考慮到銀行類貨基投資範圍更大,由此帶來的收益提升也遠大於稅收方面的損失,因此,銀行類貨基產品比貨基更加具有優勢。此外,銀行對產品流動性的支持力度更大,“T+0”贖回更加有保障,疊加管道費和代銷費方面所節約的成本,綜合考量,銀行類貨基產品發展正當時。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