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傳奇“鄭州航院系”分崩離析,新“方正系”老將的艱難求生

作者|徐悅邦

來源|野馬財經

在北大“方正系”四家A股上市公司中,中國高科(600730.SH)的故事或許最為糾結,也是受一代梟雄李友領軍的“鄭州航院系”影響較深的一家公司。

北大、清華、複旦等36所知名高校的背景並沒有讓中國高科閃閃發光。在資本市場的博弈中,這些知名高校的光環在“鄭州航院系”面前甚至黯淡無光。

隨著“鄭州航院系”的分崩離析,在兜兜轉轉多年之後,這家“中”字頭的公司仍然在試圖艱難轉型。

近日,北大方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再次迎來調整。中國高科(600730.SH)公告稱,公司董事、總裁印濤因個人原因辭職。辭職後的印濤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印濤的突然離任令市場頗感意外。公開資料顯示,印濤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教師、新華安成教育集團執行董事、CEO。具有多年教育行業背景的印濤,被外界視為是與轉型中的中國高科“無縫銜接”的人選。

眼看著戲台已搭好,主角卻選擇了離場。要向教育行業轉型的中國高科,能否獲得發展轉機?

“動蕩”中國高科

雖然以“中”字開頭,但是中國高科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小公司。公司總市值不到30億元,在A股3500多家公司中排名較後。中國高科的營收也是乏善可陳。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卻曾是資本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明星。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高科前身成立於199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等36所高校共同發起,意在響應“發展高校科技產業”的號召。1996年,中國高科在上交所上市。

創立初期,中國高科主營為生物醫藥、電子通訊等,也算實至名歸。經過20余年滄海桑田,如今中國高科卻與“高科技”不沾邊。

(來源:Wind數據)

據中國高科2017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由建案銷售、運輸倉儲、貿易和教育等構成。其中,建案銷售佔到中國高科2017年總營收比重的近90%,教育產業收入僅佔比約0.4%。

從營收和利潤來看,中國高科也出現一定的下滑。財報顯示,2015-2017年中國高科營收分別為13.12億元、0.58億元和2.89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23億元、-1.32億元和-0.50億元。然而,早在2004年時中國高科營收就曾達到近30億元。

不僅業務數據表現不佳,中國高科近幾年還身陷動蕩泥淖。此前,中國高科因涉嫌信批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並面臨投資者索賠。

此外,近年來公司管理層也是頻繁更替。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至今,中國高科從董事長、總裁、董秘、監事等幾乎換了個遍,前後相繼有近20位核心管理人員離開公司。

(來源:Wind數據)

中國高科的窘境還表現在持續下行的股價走勢中。截至2019年1月15日收盤,中國高科股價為4.99元/股,已較前幾年的最高股價下跌近8成,回到2014年的水準。

這家有著多家知名高校背書、被寄予厚望的高科技企業,為何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北大“不敵”鄭州航院

你可能想不到,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等國內36所知名高校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國高科,命運卻與一家名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下稱“鄭州航院”)的學校緊密關聯。

二者交匯的核心,正是北大方正集團原董事、執行總裁李友。公開資料顯示,畢業於鄭州航院的李友,2000年通過“凱地系”收購中國高科時任第一大股東——東方時代投資的股權,並因此實現入主中國高科。同年4月,李友、方中華分別擔任中國高科總裁、副總裁職務。兩人是鄭州航院的同學、舍友。

自2001年起,李友擔任北大方正集團董事、執行總裁。兩年後,由李友等“鄭州航院系”人員等隱秘持股的深圳康隆科技,首次進入中國高科前十大股東,並一路增持成第一大股東。

此後,“鄭州航院系”成員馮七評、李文革、易梅、余麗等,均曾相繼擔任中國高科高管。中國高科也在“鄭州航院系”掌舵期間調轉船頭,搖身一變成為房地產開發、貿易公司。

與此同時,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也就此上演。其中,中國高科旗下部分資產、控股子公司相繼被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中。比如,中國高科河南實業、利德科技發展、上海高科地產、海泰克貿易和上海高科生物等,原來均為中國高科控股或全資公司。

在一系列資本運作之後,“鄭州航院系”成員的關聯企業也通過多次增資擴股、受讓股權等手段,相繼成為一些中國高科被剝離公司的控股股東。

除此之外,中國高科還曾多次為北大方正集團、方正科技(600601.SH)等“方正系”公司及“鄭州航院系”關聯企業提供擔保。

(來源:Wind數據)

中國高科也曾與“方正系”公司、“鄭州航院系”關聯企業有著直接或間接的業務往來。

2017年證監會一紙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中國高科曾隱瞞旗下全資子公司武漢國信,與實控人北大方正集團旗下武漢天馨、武漢天賜之間的關聯交易。

天有不測風雲。“鄭州航院系”在中國高科多年的苦心經營,隨著2014年12月的一場惡鬥而落幕。彼時,方正集團與昔日“親密盟友”政泉控股相互舉報,互曝醜聞。

2015年1月,李友被相關方面帶走協助調查。而早在2011年便成為方正集團子公司的中國高科,也隨之走入漩渦中。“鄭州航院系”成員相繼離開中國高科,公司陷入漫長調整。

瞄準兆“大蛋糕”?

調整中的中國高科,再次選擇了調轉船頭,2015年8月宣布向教育行業戰略轉型。只是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教育收入佔公司總營收比重極低,似乎“只見打雷,不見下雨”。

直到2018年1月,中國高科收購英騰教育51%股權事宜落地,教育板塊才正式成為中國高科第一大主營業務。

除英騰教育外,中國高科此前還曾斥資3386萬元,拿下過來人32.47%股權,開發了“頂你學堂”、“華文慕課”等兩大MOOC平台;出資3000萬元,與北大培生、韓國Lumsol共同開發了在線漢語平台,持股24%;發起設立上海觀臻股權投資基金,聚焦教育領域。

(來源:中國高科2017年報)

只是這些教育項目大多數同樣處於“賺吆喝,不賺銅板”的階段。那麽,曾多次變更主營的中國高科為何選擇進軍教育領域呢?

這個答案或許需要回到2015年8月的一則公告中尋找。當時,中國高科公告稱公司選擇以職業教育領域作為未來發展的主營業務方向,將圍繞“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經濟轉型更新,建設成為大型職業教育集團,培養高端職業人才,特別是產業更新急需的生產一線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工藝師、護理師等。

方正集團在2011年入主中國高科時也曾許諾,“待相關條件成熟時,擇機將內部優質資產注入,做大做強上市公司”。2017年8月,中國高科發布關於控股股東承諾延期履行的公告稱,方正集團宣布3年內對中國高科進行重組。

對於更為細致的計劃,中國高科還沒有給出明確的資訊。野馬財經近日曾致電中國高科、方正集團,均沒有得到明確的資訊。

方正集團方面在回復野馬財經時稱,“如果有涉及到控股股東需要公開披露的消息,中國高科作為上市公司將會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公告。感謝大家關心關注!”

有分析人士稱,中國高科進軍職業教育領域,瞄準的或許是職業教育潛在的近兆市場。背靠北京大學、方正集團,目前手握近20億元現金的中國高科,在職業教育領域能否獲得更多轉圜空間呢?對於中國高科這些年的發展,你又有什麽想要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