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驚聞周二入伏 太好了 一年中最該好好吃的40天來了

攝影 劉文娟

最近的氣象實在有點「玄幻」,陰晴雨捉摸不定。而且……咱們離入伏也是越來越近了!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豈不就是下周二?!更驚(jing)喜(song)的消息是,今年三伏天有整整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入「末伏」,8月26日「出伏」。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悶熱的日子。感覺乏力、精神不振,這就是常說的「苦夏」開始了。有個說法是冬病夏治、夏補三伏,也就是說很多病需要在夏天進行治療,對身體進行進補。

大周末的,咱今兒就聊聊入伏唄,聊聊怎麼吃對了,才能安心地度過三伏天盛夏。

說起這入伏之後的飲食,大家第一反應或許都會想起「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民諺也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的說法。

入伏時,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又因為每逢伏天,人精神委頓,食慾不佳,而餃子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面,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如果要找這其中的科學依據,其實就是因為悶熱潮濕的氣象使得人們出汗增加以有效帶走體熱,這個過程會使體內水分、電解質、礦物質等流失增加。相對的,就需要進行補充。這俗語其實就是在提醒大家:天熱也要好好吃飯。苦夏對於不少人來說本就是一種逆境,溫度升高也會使得日常活動消耗的營養增加。

炎熱的三伏天,要吃些清熱解暑的食物,促進身體散熱,但也不能太貪涼,吃太多寒涼食物反而阻礙散熱,更容易中暑。而且入伏後氣象會越來越熱,所以在入伏後飲食上要注意食用一些新鮮乾淨的食材,注重補氣去火、補水養生,這樣才能安心的度過三伏天盛夏。

入伏傳統講究吃嘛

正所謂「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氣象也隨之進入了伏季。酷夏難耐,首先還應當從飲食開始。不同地區入伏吃什麼是有不同講究的。

北方在伏天多吃麵食,這頭伏吃餃子便是傳統習俗;而不同地區的南方人在入伏時吃的東西也各有不同,比方說,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

攝影 Lucy

【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過去,初伏之時恰逢麥收不到一個月,家家有糧,就利用這個時候享享口福,素來又有「好吃不如餃子」之說,因此餃子自然成為首選。

攝影 Amanda

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因此「初伏」餃子又有「元寶藏福」的說法。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正是傳統習俗中開胃解饞的。所以人們在「初伏」吃餃子,也是希望能平安度夏。更重要的是,「初伏」吃餃子,再喝上熱乎乎的原湯,發一身汗,有驅散盛夏「毒火」,彌補悶熱氣象體力消耗的作用。

【吃麵】

伏日吃麵食,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魏氏春秋》載,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道何晏肌膚白皙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南朝梁宗懍《荊楚夢時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農曆)五月是「惡月」(氣象潮濕悶熱,蚊蟲孳生,傳染病流行),六月亦沾惡月的邊,故也應「辟惡」。這多少有點兒迷信說法。不過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還是有科學道理的~

攝影 毛頭媽

入伏,正是春小麥上市之時,也叫「新麥」。新麥磨成面,做熱湯麵吃,吃完發一身汗,很多「惡月」時積累的「寒濕熱邪」(身體因為氣候原因產生的不良物質,比如暑氣,濕毒之類)可隨汗排出。同時,新糧營養豐富,可以作為一種補充。

伏天除了吃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也就是「涼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南方用清油)過出,拌上蒜泥(祛邪毒),澆上滷汁,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攝影 郭琳

伏裡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乾、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過,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火腿】

杭州人講究「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為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慾,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

火腿熬湯也有清補作用,還可以加點番茄之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醃食致癌的顧慮。火腿還有加速傷口癒合的功效,現在還把其用於外科手術後的輔助食品。

入伏養生怎麼吃為妙

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因此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攝影 莎莎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薑、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慾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

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食醋】

酷夏出汗多,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慾。醋還有很強的抑製細菌能力,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勞、睏倦不適等,多吃點醋,很快會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番茄湯】

夏令多喝番茄湯既可獲得養料,又能補充水分,一舉兩得。番茄湯所含番茄紅素有一定的抗攝護腺癌和保護心臟的功效,最適合於中老年男性。

攝影 周小迪

【鴨肉】

鴨肉不僅富含蛋白質,而且由於其屬水禽,還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

【熱茶】

夏天離不開飲料,首選飲品應是極普通的熱茶。紅茶中富含鉀元素,既解渴又解乏。

入伏飲食也有禁忌

【忌冰冷食物】

因三伏天時氣溫很高,氣象炎熱,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冰凍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腸道之外,還容易誘發一系列的腸胃疾病,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

【忌冰啤酒】

喝冰啤傷胃黏膜。冰啤酒並非人人適宜,更不能過量,尤其是痛風、慢性胃腸炎、心臟病、高血壓、肝病患者都不宜喝啤酒。健康人群每天喝啤酒最好不超過1000毫升,否則易誘發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攝影 郭琳

【忌辛辣油膩】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忌辛辣油膩,不宜吃過多的燒烤,燒烤+啤酒易患痛風。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氣象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也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少吃醃醬菜】

許多家庭飯桌上常常離不開醃醬菜,而這些小菜在製作過程中普遍使用苯甲酸和山梨酸等人工合成防腐劑,那些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醃醬菜將對人體造成傷害。更不要購買無照攤販的食品。

(據資料整理)

入伏那天準備吃點啥?

苦夏的日子你有啥好食方?

歡迎告訴好吃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