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掌趣科技二股東華誼兄弟:投資1.5億 上市後套現28億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國強|北京報導

  責編:周琦 

  6月11日,掌趣科技(300315.SZ)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劉惠城以7.19億元交易對價受讓原控股股東、實控人姚文彬所持有的1.4億股掌趣科技股份(佔公司總股本5.08%),過戶手續已辦理完畢。

  這次協定轉讓完成後,因任何單一股東均無法控制股東大會或對股東大會作出決議產生決定性影響,掌趣科技公司股東及股權結構將進一步分散及多元化,變更為一家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掌趣科技自2012年5月上市到目前成為“無主”公司,這6年間大股東、高管套現75.96億元,累計實現淨利潤19.41億元,而現金分紅僅2.22億元。

  在大股東大規模套現的背後,掌趣科技股價也不斷走低,近3年跌幅超過70%。在沒有實控人後,它又該如何贏得投資者信任?

  >> 並購造就財富神話

  掌趣科技剛上市之初,手遊概念曾一度非常火爆,其核心產品《大掌門》和《塔防三國志》就是相關代表,公司一度受到追捧。

  從券商的研報數量可見一斑。2012年關於掌趣科技的研報只有10篇,2013年、2014年則分別有22篇、18篇。2015—2017年,掌趣科技的研報開始大幅下滑,分別只有3篇、4篇、2篇,2018年上半年僅有1篇。

  回顧掌趣科技的快速發展,外延式並購佔據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如8.1億元收購動網先鋒、17.4億元收購玩蟹科技、11.8億元收購上遊資訊、26.78億元收購天馬時空80%股權等,僅2015年,公司對外投資額就高達50億元。

  通過一連串的並購,掌趣科技不光在A股移動遊戲開發運營業務上成為龍頭企業,其“泛娛樂”戰略也延伸到文學、影視、動漫、體育等多個細分領域。

  在並購的支撐下, 掌趣科技的主要財務指標亮眼。2012年公司營收2.25億元,淨利潤8230萬元。到了2016年,公司營收18.55億元,淨利潤2.92億元,4年時間營收增幅達724.44%,淨利潤增幅達256.1%。掌趣科技的市值也從2012年上市時的40億元,一度攀升到540億元,成為創業板的造富神話。

  在公司業績和市值快速增長的背後,掌趣科技的商譽大幅增加,同時減值風險也逐漸增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詢Wind數據顯示,掌趣科技在2014—2017年商譽分別為29.9億元、56億元、56.09億元、53.92億元,資產減值損失2016年為1.83億元,2017年達5.13億元。

  根據其2017年年報,掌趣科技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下降48.11%,“業績變動主要受公司研發成本增加較大且自研的重點遊戲產品上線時間有所推遲,因被投資公司業績開展情況及估值變動產生的商譽減值準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及因業績承諾未完成產生的業績補償等原因影響。”

  >> 第二大股東華誼兄弟:投資1.5億元,上市後套現28億元

  掌趣科技一方面通過並購做大市值,另一方面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們一步步減持手中股份。《中國經濟周刊》梳理Wind“重要股東二級市場交易”發現,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5月至今,掌趣科技大股東、高管共減持52次,套現金額為75.96億元。

  華誼兄弟在掌趣科技上市之前投資1.5億元,成為掌趣科技第二大股東,佔15.73%股份。一年限售期剛過,華誼兄弟就開始減持。2013年,華誼兄弟共減持3次,套現4.19億元;2014年和2015年共減持3次,套現8.09億元;2016年減持最多,達14次,套現13.3億元;2017年再次減持3次,套現2.57億元。也就是說,華誼兄弟在2013—2017年這5年間,共減持掌趣科技23次,套現28.15億元。相比起最初投資的1.5億元,投資獲益26.65億元。

  原實控人姚文彬從2010年10月任公司董事長,在掌趣科技上市時持股比例為28.2%。在2016年辭去上市公司總經理、董事長職位前後,姚文彬開始減持套現。

  據統計,在2016年3月到7月,姚文彬在4個月內減持6次,套現12.73億元。2017年再次套現4.65億元。2018年截至6月19日,減持4次,套現10.75億元。不到3年時間,姚文彬共套現28.13億元,套現金額與華誼兄弟幾乎相當。

  掌趣科技原高管葉穎濤、鄧攀等也接連多次減持套現。葉穎濤在2015年和2016年減持3次,套現6.58億元;鄧攀自2013年至2015年減持4次,套現3.27億元。

  與大股東、高管大規模減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掌趣科技自上市以來,累計實現淨利潤為19.41億元,累計現金分紅僅為2.22億元,分紅率為11.41%。

  >> 無實控人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多

  隨著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的不斷減持套現,掌趣科技的前10大股東持股比例從73%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25.78%。

  今年5月,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曾對姚文彬的1.4億股股份轉讓交易行為出具法律意見書,認為此次股權變動不影響公司治理有效性。給出的理由之一是公司前兩大股東姚文彬、劉惠城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其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和協定方式進行股份轉讓均受到《實施細則》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性”;理由之二為“公司新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惠城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熟悉並認可公司的企業文化、發展戰略及治理方式,能夠保證公司在本次股份變動後依然保持穩定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根據Wind統計發現,境內沒有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在逐年增多,2014年為119家,2015年為124家,2016年為144家,2017家為155家。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曾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說,股權結構無論是高度集中還是高度分散,都是一個中性詞,要全面看待。股權高度集中的好處在於,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穩定,控股股東為了自身利益,也要追求公司利益,遏製短期不理性決策;股權高度分散,可以預防一股獨大,有效解決大股東濫用職權等問題。“但是,股權高度分散又衍生出新的問題,即眾多的公眾投資者如一盤散沙,集體行動成本非常高,也會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即‘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在美國,不少公司股權高度分散,這種內部控制人現象比較多,不過他們對內部控制人的違規懲戒很嚴厲。”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