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厘頭造反家朱高煦,他的造反之路究竟有多坎坷?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有些人或許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不凡,比如李世民、劉秀,天時地利人和總是跟隨著他們,而有些人注定與成功無緣,比如朱棣的次子朱高煦。

朱高煦成長了於皇室家庭,自然是吃盡穿絕,由於他有個不平凡的父親,所以他也想和父親一樣,傲視群雄。朱高煦長相威武,有將帥之才,在靖難之役,曾幫助朱棣立下赫赫戰功,是位不可多得的勇將。

戰爭結束,朱棣成功即位,而朱高煦也將戰時的勇武轉變成了對皇位的渴求,朱棣活著時,朱高煦也就是耍耍無賴,說說哥哥朱高熾的壞話,多少還是有所顧忌。朱棣去世之後,朱高煦沒有了製約,更加肆無忌憚,對皇位的覬覦之心表露無疑。

史料記載“成祖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

雖說朱高煦在樂安就封,但他派出兒子朱瞻圻在京城,充當他的耳目,只要朝廷有大事發生,便會有人及時通知朱高煦,甚至一晚上報信者能往返六七次。

在朱棣去世前後,朱高煦已經有了謀反的打算,但由於楊榮及時封鎖了朱棣去世的消息,這才保住了朱高熾的皇位。朱高煦的皇帝夢落空了,而他並沒有放棄,他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繼續找機會篡位奪權。

一、伺機刺殺朱瞻基

老天並沒有給賢明仁厚的朱高熾太多時間,僅僅一年他就因病去世了,朱高煦馬上預料到,機會來了。得知仁宗去世,朱瞻基要從南京到北京奔喪,只有朱瞻基到了京城才能即位。

朱高煦打起了歪主意,南京離著北京路程不近,朱高煦決定在必經之路上截殺朱瞻基,如果朱高煦得逞,那麽歷史將會改寫。具體原因不明,但朱瞻基成功避開了朱高煦的襲擊,當時沒有什麽手機、GPS定位,不可能及時傳達消息,所以朱高煦不可能得知朱瞻基的確切位置。

或許朱瞻基提前上路,或許朱瞻基提前得知消息,換了其他路線,以朱瞻基的頭腦,沒準已經猜到了路途的危險,總之朱瞻基成功即位,朱高煦的陰謀再次落空。

史料記載“凡有求請,皆曲徇其意。高煦益自肆。”

如果朱高煦從此放棄造反的想法,他可以過得很舒服,哥哥朱高熾對他很好,侄子朱瞻基對他也很好。只要朱高煦有什麽要求,朱瞻基能答應的全部答應,不過這並沒有感化朱高煦,反而令其更為放肆。

二、尷尬的造反之路

公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這年朱高煦四十六歲,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然而朱高煦仍沒有放棄他的皇帝夢。人生有幾個四十年?如果再不行動,那將抱憾終身,於是朱高煦選擇起兵造反。

此時國家安定,四海平靜,朱高煦更是連造反的輿論基礎都沒有,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這樣的行動簡直就好比自殺。

朱高煦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奪取樂安周邊郡縣,並設立了五軍,大體上還是有點造反的聲勢。

史料記載“是月,高煦遣百戶陳剛進疏,更為書與公侯大臣,多所指斥。帝歎曰:漢王果反。”

朱瞻基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消息,對此他並不驚訝,早在朱棣在位期間,朱瞻基就看到了朱高煦的狼子野心,朱瞻基正好借此機會顯示下君主的威嚴。

大學士楊榮勸朱瞻基親征,此時朱瞻基剛剛即位,地位並不穩固,如果用朱高煦來強化一下中央集權,可謂是一舉兩得。朱瞻基欣然同意了楊榮的計劃,隨即率軍親征樂安。

朱高煦的野心不小,但能力不足,造反起兵太過倉促,得知朱瞻基親征,朱高煦馬上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朱高煦造反的理由不充分,所以底下人也並非全心全意給他乾活,很多下屬直接背叛了他,歸附了朱瞻基。

朱瞻基十分聰明,他出兵的同時,也大搞心理戰,他讓一些人回到朱高煦身邊,將書信帶給朱高煦,信中所寫:“如果你現在投降,朕可以免你一死,但如果你執迷不悟,小心你項上人頭成為他人的功勳。”

明朝大一統早已深入人心,誰會真心幫助朱高煦造反呢?所以有人暗地之中打起了小算盤,想用朱高煦的人頭換取富貴,樂安城中人心惶惶,朱高煦變得愈發不安和膽怯。

朱瞻基大軍兵臨城下,朱高煦假意安撫眾將領準備出戰,自己卻偷偷從小路溜出了城,投降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有意造反必須要抱定必死的決心,否則根本就無法成功,而朱高煦卻拿造反當成了兒戲。

一世富貴就此不複存在,朱高煦和余黨被擒,既然是謀反大罪,所以就算天神下凡,也沒有人保得住朱高煦了。

三、一腳定終生

起初朱瞻基並沒有想要朱高煦的命,畢竟是叔侄一場,多多少少還是有那麽點感情的,但朱高煦的某一特殊舉動,直接激怒了朱瞻基。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朱瞻基的性格可能還不是那麽暴戾,但他也不會允許朱高煦的這一無理舉動。

史料記載“漢庶人高煦鎖縶之內逍遙城,一日,帝往,熟視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上大怒,亟命力士舁銅缸覆之。”

一次,朱瞻基來看望朱高煦,朱高煦出其不意,伸出一隻腳將朱瞻基一腳勾倒在地。朱高煦的心理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如果他真的十分怨恨朱瞻基,他可以用腳踹、用拳頭打,為何要卻要用勾。

無厘頭的造反,悲催的結局,憤怒的朱瞻基命人將朱高煦用銅缸蓋住,周圍用柴火烘烤,活活將朱高煦做成了一道菜。或許朱高煦有很多難言之隱,畢竟史書上所言並非周全,但人貴有自知之明。

天有多高朱高煦可能不清楚,但自己有幾斤幾兩他應該是明白的,而朱高煦卻一錯再錯,終究只能自食惡果,被命運所拋棄。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明史·列傳第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