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孩子問:學數學到底有什麽用?我們該怎麽回答

文/Kevin Larkin

譯/聽香

大多數家長都對以下這種場景很熟悉:

孩子寫數學作業遇到了怎麽解也解不出的難題,你拿過來一看發現會做,可是你的解題方法遠遠超出孩子目前的學習範圍,於是你們大眼瞪小眼,冥思苦想直到終於失去耐心,孩子把手裡的筆一摔氣鼓鼓地問你:

學數學

到底

有什麽用啊

媽/爸!!!!

一般緊接著還會有後面的二連擊:“數學學了平時根本用不上啊!”、“以後會用得上?你現在用得上嗎??

要說數學在生活中的直接用途,真的說不出幾個,買菜?找零?那學幾何和函數又是要幹嘛用呢?但其實大家也都非常明白,數學確實是很多學科的基礎。

但作為父母,想要給孩子一個合適的回應很難很難,何況我們自己可能都捋不清答案。希望今天文章中作者給大家提供的答案,可以讓你下一次和孩子談論數學時得到更多啟發。

一門不招人喜歡的學科

數學為什麽這麽不招人喜歡呢?

首先跟數學這門學科的特性有關。數學是一門研究模式的學科,是試圖用數量, 形狀和關係這些手段來描述世界的一種方式。

不管是任何學科知識,孩子們理解起來往往是習慣從自己親身的經歷出發,比如我們上語文課,寫一篇描述自己假期生活的作文,每個孩子都能寫出東西來,而且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孩子很容易能夠從中體會到樂趣所在。但數學就讓人一頭霧水了,不光跟實際生活相差甚遠,正確答案也都是非錯即對,又枯燥又抽象。

此外,數學這門學科的區分度也很高,能學不能學的孩子之間差距非常大,這也會讓孩子產生畏難和挫敗感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或許很難改變學校的教育模式,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拓展對於數學的一些生活體驗。

比如外出旅行的時候,引導孩子在車牌上查找數字組合(例如連續的3、4、5或不連續的2、5、7或平方144之類的數字);此外平時出門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地圖軟體計算出的不同路線時間,來預估走哪條路最快到達終點;看電視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計算下電視節目中有多少時間是廣告。

這樣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接觸數學,能夠增加孩子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認識,為什麽要學數學?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對我以後的生活有用嗎?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數學——我們在用地圖導航的時候、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時候、買新家具測量尺寸的時候、公司開會聽到各種數據的時候……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極少數的職業才會用到數學,然而其實ta們都錯了。絕大多數職業:護士、設計師、建築工人、記者、司機等等每天都在使用數學。

但學校裡的數學恰恰是以技能為基礎的——比如教你怎麽確定角度,怎麽用公式來確定物體的體積或容量,很少會教孩子數學究竟是什麽。比如,一堂數學課上老師往往會對孩子講:我們做了A、然後 B、然後 C,最後就能得到正確答案,而且往往是唯一的正確答案。

這種教育模式,往往導致孩子們從來都不會主動去思考數學本身,也不會充分理解每一個步驟的意義。對於許多學生來說, 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變成完成老師設定的一個個具體任務,對於真正需要理解的概念呢?老師的要求是:背過就行了

正是因為學校對數學的關注是技能學習,而不是解決真正的問題,孩子想要在數學這方面鑽研的興趣很容易就會被扼殺。

關於數學,我和學生們經常講的一個類比是, 學習數學技好比彈鋼琴。你知道鋼琴的每一個具體組成,並不代表你就懂得音樂是什麽了,一樣的,知道了數學的概念、公式和算術法,雖然非常重要, 但卻不足以讓你真正的理解數學是什麽。

過分強調數學的技能(基本數字理論,、方程式),忽略作為數學家的實際工作(推理、 解決問題、建模、使用技術),也會導致願意在大學繼續學習數學的學生人數下降。

美國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4 之間, 學習高等數學的學生比例從11.9% 下降到 9.6%,學習中級數學的人數從25% 降到到19.1%。香港地區高等數學畢業生佔全體畢業生的比例由2015年的25%下跌到了2016年的16%。

由於大陸地區沒有具體數據,我們只能參考一下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全國本科理學專業在校學生人數,2012年這個數字是約125萬人,到了2015年,直接下滑到了約107萬人。

數學的意義是什麽呢?

下一次,當你的孩子問你數學有什麽用時,或許可以這樣回答:

數學能幫你理解周遭事物發生變化的原因:為什麽同樣的禮物一過節就會變得更貴?怎麽趁打折的時候以便宜的價格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預測未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麥當勞隨機送的玩偶有多大幾率正好是我想要的那一款?

用數學解決謎題:電子遊戲中的主角如何出招才能最大限度的縮減技能冷卻時間,把敵人殺死?

總之,數學的確非常美妙,但也由於其自身特性很容易變成應試教育中每個孩子的噩夢,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識,就能和孩子一起學會領略數學這門學科的美妙之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