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風之美:清代女子服裝的色彩、鑲邊裝飾藝術

清代早期的女子服裝顏色較為素淨淡雅,尤其滿族女子的袍服顏色多以深色為主,這一方面是由於清人入關之初戰亂未平,染織生產條件有限,女子服裝顏色並無太多選擇;另一方面早期滿族女子服製與男服差別不大,“本朝女服,無異丈夫,公私皆同,可以通用”,其服色自然也不會使用特別鮮豔的顏色。

清 石青緞地繡墩蘭紋褂役

清代女子服裝在色彩裝飾上十分注重對比調和的搭配,通過衣料與紋飾、鑲邊等要素之間不同色相、不同明度色彩的綜合運用,實現風格各異的藝術效果。

如衣料為明度較低的深色系,紋飾或鑲邊中通常會加入較明亮的顏色加以協調,形成端莊沉穩中蘊含富麗的裝飾效果。相反,明度或飽和度較高顏色的衣服,則一般以深暗色彩進行搭配,既富明豔之感,又不失典雅韻味。

清 紅色團荷紋暗花寧綢襯衣

清代女子服裝的色彩還有標示地位、身份的作用。清代後妃及命婦禮服的顏色按級別高低排列依次有明黃、金黃、香色、藍及石青等色,各等級需按製穿著,不得僭越。

袖邊

以花邊裝飾衣服邊緣最早是出於實用的目的,由於領、袖、襟、裾等部位與身體的接觸較頻繁,更易磨損,在其邊緣再加鑲一道布料,可以增強衣服的牢固性。而後為了美觀的考慮,人們又在鑲邊的布料上織繡出各種紋樣進行裝飾。

袖邊

發展到清代,這種緣飾工藝已經極為精細,各種織錦、刺繡花邊以及寬窄、顏色、紋樣各異的花絛被廣泛用作鑲邊,裝飾於衣領袖緣,尤其在女子服裝中最為常見。

袖邊

康熙、雍正時期女子服裝在衣袍的領、襟等部位已開始鑲沿花邊裝飾,但整體風格仍趨向簡樸。至清中期,漢學大興,漢文化思想盛行一時,在此氛圍下,滿族效仿漢族服飾日漸成風。乾嘉年間,漢族女性流行寬袖的著裝風尚,受其影響,滿族女子袍服的袖口也逐漸向平直寬大轉變,袖口處通常裝飾華麗的袖邊。其時受西風東漸影響,歐洲洛可可式繁縟華麗的藝術風格逐漸滲透至服裝領域,鑲邊之風愈加盛行,且道數以多為美,有些衣服上的鑲邊層疊多達十幾道,被統稱為“十八鑲”。鑲邊的過度使用使衣服出現了鑲邊為主,地子為輔,鑲邊幾乎遮住地子的現象,這也成為清代晚期女子服裝的一項顯著特色。

清 石青緞繡花蝶海水江崖紋女褂

清代女子服裝的鑲邊裝飾將鑲、滾、繡、彩等技藝的運用發揮至極致,其工藝之複雜、形式之多樣並不亞於服裝製作本身,晚清時的女服甚至一衣之貴大都花費在此。鑲邊裝飾工藝將清代女服裝點得極盡繁縟華麗,充分體現出當時人們追求奢華藝術風格的審美取向。

清 綠紗繡折枝梅金團襯衣

清代女子服裝從不同民族文化的衝突中產生,充分融合滿、漢服裝的發展成就,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裝飾藝術,將中國傳統服飾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準。其寓意吉祥的紋樣、豐富多彩的服色、繁縟華麗的邊飾等裝飾特色不僅體現出我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偉大創造,而且凝結了中國傳統美學的深刻內涵,反映了特定時代下的民族審美追求,無論對中國傳統服飾還是現代服飾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原文作者:劉遠洋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8年4月刊《清代女子服裝的裝飾藝術》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