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孩子出現這5個徵兆時,要高度懷疑糖尿病!

最新研究顯示,過去20年間,1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增加近4倍,且新診斷的成年1型糖尿病發病人數也不可小覷。1型糖尿病多發於兒童青少年,但亦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需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

數據顯示, 1型糖尿病偏愛15歲以下兒童

研究顯示,中國全年齡段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1.01/10萬人,其中0~14歲兒童發病率為1.93/10萬,15~29歲人群發病率為1.28/10萬,30歲及以上人群發病率為0.69/10萬。中國每年有1.3萬例新發1型糖尿病,其中超過9000例在15歲以上的人群中。大部分新發1型糖尿病是在成年時期診斷出來的。

但遺憾的是,由於起病隱匿,2型糖尿病往往很難早期察覺,只能做血糖篩查才能確診;而1型糖尿病起病很急,將近1/3的患兒出現酮症酸中毒昏迷時才第一次到醫院就診。世界健康基金會的糖尿病項目在各地調查後發現,某些基層醫院對兒童糖尿病認識不足,有的患兒在呼吸道感染後發生了酮症酸中毒,醫生往往考慮不到血糖問題,直接開上葡萄糖溶液給孩子點滴,結果火上澆油,越治越重。

 1型糖尿病的徵兆

其實任何一種疾病出現明顯癥狀前都是有徵兆的。當孩子出現以下徵兆時,要高度懷疑糖尿病。

1. 皮膚皺褶部位皮膚變黑變厚。多數糖尿病患兒有黑棘皮體征,即頸後、腋下、胭窩、腹股溝等皮膚皺褶部位皮膚又黑又厚,這是高胰島素刺激的結果,反映身體內有胰島素抵抗,家長應帶孩子及時就醫。

2.疲乏無力、易感染。孩子本來處於精力較為旺盛的生長髮育期,應該多動,但突然在一段時間內老喜歡待在家裡,不喜歡戶外活動,精神較為萎靡,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孩子一些傷口反覆出現感染情況,久不癒合。而Ⅰ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

3.出現頻繁腹痛和嘔吐現象。這種情況很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疾病而加重病情,家長要對孩子平時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有足夠掌握,以便提供給醫生足夠的診斷資訊。

4.突然消瘦、飯量大增。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期,體重應該連續穩定上升,但突然出現體重下降情況,家長要警惕。這個特點很容易被忽略,家長多認為是孩子生長髮育中的正常情況,但應注意是否出現其他糖尿病徵兆。另外,食量大增,飢餓感增強,以前不吃的東西也拿來充饑,也要提高警惕,到醫院就診。

5.出現頻繁口渴現象,甚至夜間多次起床喝水。孩子在一段時期內出現小便頻繁現象,多年不尿床的孩子多次出現尿床現象,家長應該帶孩子進行糖尿病檢查。

家長如何幫助兒童預防糖尿病?

多懂一點。家長應對糖尿病的知識、危害和防治措施多懂一點,發現孩子有極度口渴、多食和消瘦現象時,應立即帶孩子就診。

少吃一點。引導孩子少吃一點高糖分或者高脂肪食物,如洋快餐及碳酸飲料,適量增加高蛋白和高纖維素食品。

多動一點。家長應經常帶孩子到戶外進行鍛煉,控制體重。

少壓一點。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盡量為孩子營造好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擁有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這對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積極作用。

 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1.生活方式乾預是基礎治療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兒童糖尿病,生活方式乾預(包括飲食治療和運動)都是基礎治療。飲食治療對於兒童來說比較困難,因為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需要家長配合。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從兒童階段就培養出的良好生活方式,會使其終身受益。

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期,又是好動的年齡段,應保證足夠的營養素和能量供給。每日總能量可按下面的公式計算:總能量=1 000千卡 +(年齡-1)×100千卡。其中,蛋白質佔總能量的20%左右,脂肪佔總能量的30%左右,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50%左右。除上述三大營養物質外,還需保證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攝入量。此外,應讓兒童養成均衡飲食、定時進餐的習慣,因為偏食和不定時的進餐都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

2.類型不同,胰島素治療方案有異

兒童1型糖尿病需要胰島素治療。兒童2型糖尿病在飲食和運動治療不達標的情況下也要給予藥物治療。由於兒童特殊類型糖尿病差異很大,應由內分泌專科醫師根據具體情況擬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3.血糖監測不可少

對於採取胰島素治療的患兒,血糖監測和預防低血糖特別重要。應教育兒童掌握必要的低血糖知識,對低血糖風險大的兒童要降低治療目標,適當放寬血糖要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