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人人喊打的反派,怎麽都靠表情包翻身了

電視劇《都挺好》從一開播就引發了熱議。近日,關於這部劇的討論更是在微博、朋友圈頻頻出現,兩極分化嚴重,要麽非常嚴肅理性,要麽非常情緒化和娛樂化。

更奇怪的是,觀眾對蘇大強和蘇明成兩個角色的感情也很兩極分化,一方面“喊打”,一方面覺得搞笑、萌。

觀眾為什麽會有這麽強烈的“喊打”情緒?又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可愛又可恨”的矛盾心理?

眾聲喧嘩背後的“痛”與“爽”

意料到《都挺好》會火,畢竟是女性題材劇,但沒想到它掀起的浪花會這麽猛烈,從春節到現在,激起各方觀點激烈交鋒的影視作品,除了《流浪地球》,就是《都挺好》了。

兩者相比較,後者引起的討論更廣泛,也更具體,或者可以說,更加切身。因為似乎每個人都可以拿自己或者身邊人的經歷,舉出一大堆例子,來論證這部電視劇中情節與人物的對與錯,以及家庭與女性議題的真假與輕重,人人都有發言權,人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發言權。

電影不只是一部電影,就像《流浪地球》本身怎麽樣並不是那麽重要,因為它壓倒性的附加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電影本身。自然,電視劇也不僅僅是電視劇。

《都挺好》的吊詭之處有二:

一是蘇明玉在家庭身份中是弱者,而在社會身份中是強者,她在家庭中受盡委屈,給了她用社會強者身份碾壓社會弱者的合理理由。這層田忌賽馬式的置換,遮蓋了此行為的非正義性。

蘇明玉這樣做,跟小時候,她的家庭對待處於弱勢地位的她沒有區別;但如果她不這樣做,社會身份對她用處不大,她在家庭中永遠是一個被動的弱者。道德正義or人權正義,目的正義or程序正義,兩難選擇題。

二是在該劇中,蘇明哲和蘇明成都已成家,而蘇明玉沒有。這個設定是蘇明玉得以“復仇”的關鍵,她沒有結婚生子,沒有受困於家庭。而且為了彌補和輔助這個“復仇女神”的行動,該劇設置了像石天冬這樣一個“付出型人格”的男性角色。

這兩點恰恰說明了女性處境艱難,男女平權道路任重道遠,竟然要通過這種方式尋求所謂的“公平”。假如蘇明成在社會角色中依舊強勢,假如蘇明玉職場失意,已結婚生子,那她繼續受“剝削”就是順其自然的。

不否認,《都挺好》承擔了觀眾發泄情緒的作用。

《都挺好》典型化的角色塑造,挑明了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給了很多觀眾訴說創傷的渠道。同時,蘇明玉的身份設置,讓她對蘇家男人的懲罰得以進行,並且看起來名正言順。

如果只有前面,觀眾只會“痛”。以往有的家庭倫理劇觸到了這些問題,因為沒這麽極致和典型化,所以也基本都是到這一步為止,讓觀眾痛,讓觀眾氣,在痛哭中大團圓,體會誰都不容易。

而後者以一種吊詭的設定讓觀眾“爽”。《都挺好》之前的家庭劇,也有發泄情緒的作用,但只有“痛”,沒有“爽”。所以現在網上出現了“絕不接受大結局和解”的言論。

不否認,《都挺好》缺乏深度思考。

但關於家庭和女性的深度思考背後,必然是另一種激進,挑戰很多人。它做不到日劇那樣前衛,對刷新社會觀念作用不大,也給不出可操作的解決辦法,只能在疏解情緒方面發揮作用,所以反派角色蘇大強和蘇明成人人喊打。

“表情包追劇” 使得反派萌化

該劇播出期間,一方面,類似“暴打蘇大強”“蘇明成出來挨打”這樣的關鍵詞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另一方面,蘇大強與蘇明成二人被做成了表情包。

對於劇中的反派角色,觀眾一方面“喊打”,一方面覺得很逗,或許,這也是“人性”的體現。如果說《都挺好》對劇中人物的塑造太過絕情,那麽“矛盾”的觀眾絕對是有感情的“真人”。

只不過,同樣的“喊打”,對待反派角色的態度,這批觀眾和當年那批觀眾已經完全不同了。

之前有觀眾緣的反派,一般是能力強的極致惡人,觀眾愛慕強者,覺得酷炫,要麽是他的身世或者別的悲慘經歷讓人同情,觀眾也鍾情。而那種有一些讓人討厭的毛病的壞人,是不受人待見的。

而今年《知否》和《都挺好》兩部劇中的盛老爹和蘇大強,恰恰都是後一種。觀眾的“感情”中,同情很少,更多的是覺得“萌”和“搞笑”。

電視劇一直在演變著,觀眾的觀看習慣也一直在變。

從觀眾角度來講,精神活動匱乏的時候,男女老少都愛看電視劇。而娛樂方式的多樣,導致許多男性觀眾從電視劇領域出走,畢竟遊戲、電影、體育競賽的誘惑都很大,留下了對電視劇更加忠實的女性觀眾。

所以越來越多的電視劇會主打女性閱聽人,以她們為主角,關注女性話題。《都挺好》的走紅,是這個時代演變的結果。同時,低齡觀眾大量湧入,他們受限於時間和金錢,精神活動相對依賴電視劇。

從電視劇角度來講,因為各種原因,近年來發展低迷,好劇難求,觀眾只能自己找樂子了。這兩類觀眾,在跟大環境的互動之下,形成了更加年輕化的追劇方式——表情包追劇。

一方面郭京飛、倪大紅兩位演員生活化的表演十分生動,是很好的表情包素材;另一方面,這是觀眾自娛自樂的追劇習慣,嚴肅越來越被娛樂消解。

這種習慣早已有之,《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和祁廳長的走紅就是這種年輕化追劇方式的產物。更別提《武林外傳》《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和《鄉村愛情》了,這四部劇是表情包大戶,是年輕觀眾對經典老劇的再次解讀和應用。

第一批觀眾看劇的時候,有多少人討厭雪姨、劉能、謝廣坤,現在就有多少人是他們的粉絲。

之前有的反派比主角受歡迎,是因為崇拜和同情,這兩層心理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對反派的惡意。

表情包,是跟網絡用語聯繫在一起的,它會將角色卡通化,歸根結底是一種自娛自樂,一種創造性遊戲。相比“彈幕追劇”,把劇中人物做成表情包,在社交網絡上能夠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應。

如今,反派比主角有熱度,是因為生動的表情包戰勝了一切,搞笑會消解掉惡意。包括“暴打蘇大強”以及“蘇明成出來挨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戲謔,是搞笑,而不是真的惡意。

有時,演員本人也會加入表情包互動,在宣傳角色的同時,將演員和角色區分開,避免火燒到自己身上,客觀上會使角色更加萌化。

【文/王毛毛】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製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