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蛋白桑:桑葉的常見病配方藥理功效及臨床應用和各家論述

1、桑葉能疏散風熱,解表清熱,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

也能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青盲、身面水腫,坐臥不得、白癜風、頭風白屑、大麻風等病證。(於智敏:《糖尿病百藥效用奇觀——談桑葉》)

2、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較輕的發熱、咳嗽、眼赤(如感冒),常與菊花、連翹等配伍,如桑菊飲,為辛涼輕劑。關注蛋白桑興農微信公眾號(ID:niuzhendbs)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3、用於治療肺熱和風熱咳嗽,尤其適用於燥咳、乾咳,常配枇杷葉、麥冬、沙參等。

4、配黑芝麻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的頭眩、眼花、頭痛,可明目醒腦。再加配丹皮、丹參,用於治療偏頭痛。多為製丸服食。

禁忌

桑椹為桑樹的果穗,可入葯。

桑椹含維生素、胡蘿蔔素、揮髮油、胰蛋白酶抑製物等,後者為主要有毒成分。食用不當可致中毒。

毒性

桑椹所含的揮髮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胰蛋白酶抑製物可抑製腸道內的多種消化酶,特別是對胰蛋白酶活性抑製作用較強,使其不能破壞C型產氣莢膜桿菌B毒素,可致出血性腸炎。

中毒表現

進食桑椹後出現噁心,嘔吐,無力、劇烈腹痛和腹瀉,可出現血性便、血壓下降、休克等。嚴重者致死。

緊急處理

立即手法或藥物催吐,催吐後可給患者口服活性炭50g。

出現劇烈腹痛、腹瀉,特別是有血性便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中毒預防

少食生桑椹或鹽漬後食用。

桑葉的附方

1、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

杏仁10克,連翹7.5克分,薄荷4克,桑葉12.5克,菊花5克,苦梗10克,甘草4克(生),葦根10克。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2、治風眼下淚

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人芒硝。(《瀕湖集簡方》)

3、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

鐵扇子二張, 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陳。

然後洗眼,拭乾、隔一、二時,再以葯汁碗隔水婉熱,再洗,每日統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4、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

嫩桑葉(去蒂,洗凈,曬乾,為末)500克,黑胡麻子(淘凈)200克。

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500克,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屈口梧桐子大。

每服三錢, 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5、治吐血

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

每服15克,冷臘茶調如膏,人圖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隻一服止,後用補肺葯。(《聖濟總錄》獨聖散)

6、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

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7、治小兒渴

桑葉不拘多少,用生蜜逐葉上敷過,將線系葉蒂上綳,陰乾,細切,用水煎汁服之。(《勝金方》)

8、治大腸脫肛

黃皮桑樹葉三升,水煎過,帶溫琶納之。(《仁齋直指方》)

9、治穿掌毒腫

新桑葉研爛童之。(《通玄論》)

10、治癰口不斂

經霜黃桑葉,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11、治火燒及湯泡瘡

經霜桑葉,焙乾,燒存性,為細末,香油調敷或乾敷。(《醫學正傳》)

12、治咽喉紅腫,牙痛

桑葉15~2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13、治頭目眩暈

桑葉15克,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決明子10克。水煎代茶飲。(《山東中草藥手冊》)

14、治搖頭風(舌伸出,流清水,連續搖頭)

桑葉5~10克,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15、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癢

霜降後桑葉煎湯頻洗.(《急救方》)

16、治乳硬作痛

嫩桑葉生采、研,以米飲調,攤紙花貼病處。(《婦人良方》)

禁忌

經期婦女及孕婦不宜使用。

桑葉的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2、《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

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3、《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

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4、《開寶本草》: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5、《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

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

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

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餘地,益血故又能長髮,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6、《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葯,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止消渴。

7、《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

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

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

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8、《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葯。大腸、胃。

涼血刀斧傷者,為末,乾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

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

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

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

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9、《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

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

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鬚髮不白,不老延年。

《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

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

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10、《本草崇原》:《夷堅志》雲:嚴州山寺有一遊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葯能療,期待盡耳。

監寺僧曰:吾有葯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

或值桑落時,乾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葯,非發汗藥。

《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併除出汗也。

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11、《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隻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葯。

《千金方》治頭髮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

《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

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

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

12、《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

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肝燥者禁用。

13、《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

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

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14、《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

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

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葯,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桑葉的功效

性味

苦甘,寒。

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②《綱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醫林纂要》:"甘酸辛,寒。"

歸經

入肺、肝經。

①《綱目》:"手足陽明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涼血明目。

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痹,癮疹,下肢象皮腫。

《本經》:"除寒熱,出汗。"

《唐本草》:"水煎取濃汁,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

孟詵:"炙煎飲之,止渴,一如茶法。"

《本草拾遺》:"主霍亂腹痛吐下,冬月用乾者濃煮服之。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

《日華子本草》:"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並蒸後罯;蛇蟲蜈蚣咬,鹽挼敷上。"

《本草圖經》:"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

《丹溪心法》:"焙乾為末,空心米飲凋服,止盜汗。"

《本草蒙筌》:"煮湯,洗眼去風淚,消水腫腳浮,下氣,利關節。"

《綱目》:"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

《本草從新》:"滋燥,涼血,止血。"

《百草鏡》:"治腸風。"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

《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瘡出血。"

《山東中藥》:"治喉痛,牙齦腫痛,頭面浮腫。"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一種中藥材:桑葉。桑葉的功效有很多,經常用來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小編在上文中也介紹的一些桑葉治療疾病的附方,但是桑葉具有一定的毒性,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食用的,在使用時還要注意它的用法和用量。關注蛋白桑興農微信公眾號(ID:niuzhendbs)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