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蛋白桑:別看小桑葉,治病作用大

別看小桑葉,治病作用大

1.治療消渴病: 近年應用表明, 桑葉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 用它來治療各種類型的糖尿病具有顯著作用。

用法: 用乾桑葉或鮮品開水沖泡代茶, 用量為每日10~20 克, 鮮品可加倍。

2.治療手足麻木: 桑葉具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的作用, 用它來治療經絡不暢所致的手足麻木病症具有較好療效。

用法: 桑葉水煎, 浸泡手足, 每日早晚各 1 次, 每次 20 分鐘。

桑葉

3.用於面部痤瘡: 桑葉具有活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可用來治療面部痤瘡。

用法: 用桑葉煎水洗臉, 每日早晚各1 次。

4.祛痰利咽喉: 桑葉能清熱潤肺,用於燥熱傷肺所致的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肺系病症作用明顯, 凡各類急慢性咽喉炎及支氣管炎患者, 均可用桑葉配麥冬(2∶1 比例), 泡水代茶飲用。

桑葚

5.生髮護髮: 臨床應用表明, 經常使用桑葉泡水代茶, 外加用桑葉洗頭,具有明顯促進毛髮生長的作用。

用法:桑葉 10~20 克, 茯苓 15 克, 開水沖泡代茶, 每日1 劑。洗頭時用桑葉 20 克水煎, 每周 2~3 次。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少吃油膩肥甘食品。

6.清肝明目: 桑葉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對各類目疾具有較好療效。不論是高血壓、糖尿病引起的各種眼底病變, 還是近視及缺乏維生素 A 引起的兩目乾澀視物昏花等, 均可將桑葉開水沖.

桑葉的作用功效

(《本經》)

【異名】鐵扇子(《百草鏡》)。

【來源】為桑科植物桑的葉。

【植物形態】桑(《詩經》),又名:家桑(《日華子本草》),荊桑(王禎《農書》),桑椹樹(《救荒本草》),黃桑。

落葉喬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狀,植物體含乳液。樹皮黃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黃色,細長疏生,嫩時稍有柔毛。葉互生;卵形或橢圓形,長5~10厘米,最長可達20厘米,寬5~11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心臟形或不對稱,邊緣有不整齊的粗鋸齒或圓齒;葉柄長1.5~4厘米;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花黃綠色,與葉同時開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狀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無花柱,柱頭2裂,向外卷。聚合果腋生,肉質,有柄,橢圓形,長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花期4~5月。果期6~7月。

全國各地有栽培。以江蘇、浙江一帶為多。

本植物的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樹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葉中的白色液汁(桑葉汁)、果穗(桑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下列同屬植物.在少數地區亦同等入葯。雞桑,具細長2裂的花柱(參見"小葉桑"條);蒙桑,葉緣鋸齒常具刺毛;華桑,葉緣具鈍圓鋸齒,幼葉兩面密生細毛。

【採集】10~11月間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乾燥葉片多捲縮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寬卵形,長8~13厘米,寬7~11厘米。先端尖,邊緣有鋸齒,有時作不規則分裂,基部截形、圓形或心臟形。上面黃綠色,略有光澤,沿葉脈處有細小毛茸;下面色稍淺,葉脈突起,小脈交織成網狀,密生細毛。質脆易碎。氣微,味淡,微苦澀。以葉片完整、大而厚、色黃綠、質脆、無雜質者為佳。習慣應用桑葉以經霜者為好,稱"霜桑葉"或"冬桑葉"。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南部育蠶區產量較大。

【化學成分】葉含芸香甙、槲皮素、異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內消旋肌醇、昆蟲變態激素牛膝甾酮和蛻皮甾酮、溶血素、綠原酸。揮髮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異丁酸、戊酸、異戊酸、己酸、異己酸、水楊酸甲酯、愈創木酚、酚、鄰苯甲酚、間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檸檬酸、琥珀酸、棕櫚酸、棕櫚酸乙酯、三十一烷、羥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門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並含維生素C-200~300毫克%,谷胱甘肽140~400毫克%,葉酸105微克%,5-甲醯四氫葉酸22微克%,維生素B1-460微克%,維生素B2-300~800微克%,腺嘌呤、膽鹼、胡蘆巴鹼,以及銅10p.p.m.、鋅16p.p.m.、硼35p.p.m.、錳270p.p.m.。

【藥理作用】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腎上腺素高血糖的測定作指標,桑葉有抗糖尿病作用。國內在用桑葉注射液治療下肢象皮腫時測定了它對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亞急性試驗中,用10%桑葉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連續給小鼠腹腔注射21天,對內臟器官無損害,如超過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則對肝、腎、肺等有一定損害(變性、出血);桑葉注射液無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過敏反應。桑葉水煎劑高濃度(31毫克/毫升)在體外有抗鉤端螺旋體作用。

芸香甙和槲皮素的藥理參見"槐花"條,丁香油酚的藥理參見"丁香"條。

【炮製】桑葉:揀去雜質,搓碎,簸去梗,篩去泥屑。蜜桑葉:取凈桑葉,加煉熟的蜂蜜和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葉100斤,用煉熟蜂蜜20~25斤)

【性味】苦甘,寒。

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②《綱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醫林纂要》:"甘酸辛,寒。"

【歸經】入肺、肝經。

①《綱目》:"手足陽明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用主治】祛風清熱,涼血明目。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痹,癮疹,下肢象皮腫。

①《本經》:"除寒熱,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濃汁,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

③孟詵:"炙煎飲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遺》:"主霍亂腹痛吐下,冬月用乾者濃煮服之。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

⑤《日華子本草》:"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並蒸後罯;蛇蟲蜈蚣咬,鹽挼敷上。"

⑥《本草圖經》:"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

⑦《丹溪心法》:"焙乾為末,空心米飲凋服,止盜汗。"

⑧《本草蒙筌》:"煮湯,洗眼去風淚,消水腫腳浮,下氣,利關節。"

⑨《綱目》:"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

⑩《本草從新》:"滋燥,涼血,止血。"

⑾《百草鏡》:"治腸風。"

⑿《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瘡出血。"

⒁《山東中藥》:"治喉痛,牙齦腫痛,頭面浮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①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苦梗二錢,甘草八分(生),葦根二錢。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②治風眼下淚: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瀕湖集簡方》)

③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鐵扇子二張,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味,然後洗眼,拭乾;隔一、二時,再以葯汁碗隔水燉熱,再洗,每日洗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④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嫩桑葉(去蒂,洗凈,曬乾,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凈)四兩,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冷臘茶調如膏,入麝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隻一服止,後用補肺葯。(《聖濟總錄》獨聖散)

⑥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⑦治小兒渴:桑葉不拘多少,用生蜜逐葉上敷過,將線系葉蒂上綳,陰乾,細切,用水煎汁服之。(《勝金方》)

⑧治大腸脫肛:黃皮桑樹葉三升,水煎過,帶溫罨納之。(《仁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腫:新桑葉研爛盫之。(《通玄論》)

⑩治癰口不斂:經霜黃桑葉,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⑾治火燒及湯泡瘡:經霜桑葉,焙乾,燒存性,為細末,香油調敷或乾敷。(《醫學正傳》)

⑿治咽喉紅腫,牙痛:桑葉三至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⒀治頭目眩暈:桑葉三錢,菊花三錢,枸杞子三錢,決明子二錢。水煎代茶飲。(《山東中草藥手冊》)

⒁治搖頭風(舌伸出,流清水,連續搖頭):桑葉一至二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下肢象皮腫

採用10%桑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15~21天為一療程,必要時間隔10天后再給以第二或第三療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時開始綁紮患肢。臨床觀察各期象皮腫病人共512例計352條腿,經一療程後基本治癒(腿圍縮小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膚變薄,皮下組織極度鬆軟,自覺癥狀消失,勞動力完全恢復)者計38條腿,佔10.2%;顯著進步(腿圍顯著縮小,皮膚、皮下組織大部鬆軟,自覺癥狀顯著改善,勞動力有所提高)者計166條腿,佔47.2%;進步(腿圍稍有縮小,皮膚、皮下組織略感鬆軟,自覺癥狀稍減,勞動力稍微增進)者計149條腿,佔42.3%;無效者僅1條腿,佔0.3%。凡一、二期象皮腫患者,治療後多數腿圍能接近正常或明顯縮小,三期以上病人則多難恢復到健肢水準。亦有單用桑葉注射液觀察20例,結果證明對絲蟲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療效,對象皮腫有一定的軟化及消腫作用。經驗認為,"綁紮"是治療中的重要一環,可晝綁夜松,綁紮得好的腿圍縮小較快,如綁紮不緊、走路過多或不能長期堅持者,則療效不佳。如能同時綁紮踝部及足背,易於取得確實效果。療程結束後仍需長期堅持綁紮。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發冷、發熱、頭暈等反應(可能與製劑不純有關),一般較輕微,不影響治療;個別病人注葯後發生全身不適,腰、背及下肢疼痛、不能活動,需臥床1~2日,可逐漸減輕。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疏》:"桑葉,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除風。經霜則兼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餘也,益血故又能長髮,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②《重慶堂隨筆》:"桑葉,雖治盜汗,而風溫暑熱服之,肺氣清肅,即能汗解。息內風而除頭痛,止風行腸胃之泄瀉,已肝熱妄行之崩漏,胎前諸病,由於肝熱者尤為要葯。"

③《本草撮要》:"桑葉,得麥冬治勞熱;得生地、阿膠、石膏、枇杷葉,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煉蜜為丸,除濕祛風明目。以之代茶,取經霜者,常服治盜汗,洗眼去風淚。"

④張壽頤:"桑葉,以老而經霜者為佳,欲其氣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藥用冬桑葉,亦曰霜桑葉。"

治療盜汗的神葯 ——桑葉

桑葉為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等。其治病入葯始於東漢,《神農本草經》裡列為「中品」,其意是養性。據說,它可以治療20多年的頑疾。

相傳宋代時,某日嚴山寺來一遊僧,身體瘦弱且胃口極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渾身是汗,醒後衣衫盡濕,甚至被單、草席皆濕,20年來多方求醫皆無效。

一日,嚴山寺的監寺和尚知道了遊僧的病情後,便說:「不要灰心,我有一祖傳驗方治你的病保證管用,還不花你分文,也沒什麼毒,何不試試?」翌日,天剛亮,監寺和尚就帶著遊僧來到桑樹下,趁晨露未乾時,採摘了一把桑葉帶回寺中。叮囑遊僧焙乾研末後每次服二錢,空腹時用米湯沖服,每日1次。連服3日後,纏綿20年的沉痾竟然痊癒了。遊僧與寺中眾和尚無不驚奇,佩服監寺和尚藥到病除。

中醫認為,其味甘、苦,性寒,無毒,入肝、肺經,具有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其實桑葉還有止盜汗的作用。《神農本草經》中亦早就有「桑葉除寒熱、出汗」的記載;《丹溪心法》中亦有「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湯調服,止盜汗」的記錄。

百科名片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等,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具有降血壓、血脂、抗炎等作用;同時也有同名作家,代表作《移世情》;同名韓國電影《桑葉》,主要演員趙行基、李友靜,2008年5月首映。


別名異名

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霜葉霜、桑葉蜜、桑葉、冬桑葉

桑葉


藥用價值

由中國少數民族苗族所傳秘方,原料來源於雲貴高原無汙染地帶的稀有植物,是一款具

桑葉(5張)

有較強抗氧化功效的袋茶飲。 富含稀有元素有機硒、鍺,是天然的強抗氧化劑,可清除體內自由基,使蓄積在人體內的毒素和廢物被氧化,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促進新陳代謝和微循環。 對於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甲、乙型肝炎的治療以及癌症術後放化療病人的康復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寒。

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②《綱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醫林纂要》:甘酸辛,寒。

歸肺、肝經。

①《綱目》:手足陽明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效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


主治

風熱感冒或風溫初起,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乾咳無痰;咽乾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①《本經》:除寒熱,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濃汁,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

③《山東中藥》:治喉痛,牙齦腫痛,頭面浮腫。

④《本草拾遺》:主霍亂腹痛吐下,冬月用乾者濃煮服之。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

⑤《日華子本草》: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並蒸後罯;蛇蟲蜈蚣咬,鹽挼敷上。

⑥《本草圖經》: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

⑦《丹溪心法》:焙乾為末,空心米飲凋服,止盜汗。

⑧《本草蒙筌》:煮湯,洗眼去風淚,消水腫腳浮,下氣,利關節。

⑨《綱目》: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

⑩《本草從新》:滋燥,涼血,止血。

⑾《百草鏡》:治腸風。

⑿《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瘡出血。


應用

(1)用於風熱感冒,頭痛咳嗽。本品甘寒質輕,輕清疏散,長於涼散風熱,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於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連翹、杏仁等同用,如桑杏湯。

(2)用於肺熱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於燥熱傷肺、乾咳少痰,輕者可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湯。

(3)用於肝陽眩暈,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經,有平降肝陽之效,故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常配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技能疏散風熱,又能清瀉肝火,益陰,涼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車前子等清肝明目支配,可用治療肝經風熱,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澀痛、流淚等實證;配合滋補精血之黑芝麻,即桑麻丸,又可用於肝陰不足,眼目昏花之虛證。

(4)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症。本品甘寒,尚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可單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藥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丸散嫩桑葉(去蒂洗凈暴乾為末)一斤,巨勝子(即黑芝麻,淘凈)四兩,白蜜一斤。(用量根據《醫方集解》補入)將芝麻擂碎熬濃汁,和蜜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阿膠桑麻膏[1]。早鹽湯下,晚酒下。

。外用煎水洗眼。該品蜜製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製桑葉。

1、手腳麻木:不積壓痛癢。用霜降後桑葉煎湯頻洗。

2、風眼多淚:取冬季不落的桑葉,每天煎湯溫洗。或加硭硝亦可。

3、眼紅澀痛:用桑葉研末,捲入紙中燒煙熏鼻,有效。

4、頭髮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淘米水洗頭。七次後,發即速長。

5、吐血不止:用晚桑葉焙乾,研為末,涼茶送服三錢,血止後,宜服補肝、肺的藥物。

6、肺毒風瘡:用好桑葉洗凈。蒸熟一宿,曬乾,研為末,水調服二錢。

7、癰口不收:用經霜黃桑葉,研末敷塗。

8、湯火傷瘡:用經霜桑葉燒存性,研為末,油調敷塗。數日可愈。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鮮桑葉煎劑體外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炭疸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劑還有殺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2、降血糖作用 桑葉在脫皮固酮對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島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脫皮固酮促進葡萄糖轉變為甘糖,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水準。有人認為桑葉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3、其它作用 對鼠腸肌有抑製作用。對動情期子宮有興奮作用。稀釋液靜脈注射可出現暫時的血壓下降。脫皮激素能促進細胞生長,刺激真皮細胞分裂,產生新生的表皮並促使昆蟲脫皮。對人體能促進蛋白質合成,排除體內膽固醇,降低血脂,桑葉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飼小鼠可減慢生長率。10%桑葉注射液,注射於兔股四頭肌或滴入兔眼結膜內,均未發現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過敏性實驗為陰性。對羊紅血球未見溶血反應。桑菊飲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指數,使嗜酸性細胞增多。

桑葉 - 葯(毒)理學

10%桑葉注射液小鼠(體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當於人用量的250倍。以相當於人用量的60倍連續給小鼠腹腔注射21天,對肝、腎、肺等無損害。若給予更大劑量,則使上述臟器發生變性和出血。


民間傳說

相傳宋代時,某日嚴山寺來一遊僧,身體瘦弱且胃口極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渾身是汗,醒後衣衫盡濕,甚至被單、草席皆濕,20年來多方求醫皆無效。

一日,嚴山寺的監寺和尚知道了遊僧的病情後,便說:「不要灰心,

《神農本草經》

我有一祖傳驗方治你的病保證管用,還不花你分文,也沒什麼毒,何不試試?」翌日,天剛亮,監寺和尚就帶著遊僧來到桑樹下,趁晨露未乾時,採摘了一把桑葉帶回寺中。叮囑遊僧焙乾研末後每次服二錢,空腹時用米湯沖服,每日1次。連服3日後,纏綿20年的沉痾竟然痊癒了。遊僧與寺中眾和尚無不驚奇,佩服監寺和尚藥到病除。

桑葉又稱霜桑葉,農曆節氣霜降前後採摘,它味甘、苦,性寒,無毒,入肝、肺經。桑葉治病入葯始於東漢,《神農本草經》裡列為「中品」,其意是養性。現代中醫習慣將它列入辛涼解表類藥物中,作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其實桑葉還有止盜汗的作用。而《神農本草經》中亦早就有「桑葉除寒熱、出汗」的記載;《丹溪心法》中亦有「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湯調服,止盜汗」之妙錄。近年來,不少醫生用桑葉在臨床上治盜汗,屢用屢效,患者不妨一試。


各家論述

桑葉成熟期

《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開寶本草》: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餘地,益血故又能長髮,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葯,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葯。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乾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鬚髮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志》雲:嚴州山寺有一遊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葯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葯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乾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葯,非發汗藥。《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併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隻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葯。《千金方》治頭髮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葯,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新編中藥志》:味苦、甘、性寒。有散風清熱、清肺潤燥、涼血明目功能。用於風熱感冒、肺熱咳嗽、頭痛、頭昏、目赤、眩暈、血熱吐血。


實用選方

桑葉

1)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杏仁10克,連翹7.5克分,薄荷4克,桑葉12.5克,菊花5克,苦梗10克,甘草4克(生),葦根10克。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2)治風眼下淚: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人芒硝。(《瀕湖集簡方》)

3)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鐵扇子二張, 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陳。然後洗眼,拭乾;隔一、二時,再以葯汁碗隔水婉熱,再洗,每日統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4)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嫩桑葉(去蒂,洗凈,曬乾,為末)500克,黑胡麻子(淘凈)200克。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500克,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錢, 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5)治吐血: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每服15克,冷臘茶調如膏,人圖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隻一服止,後用補肺葯。(《聖濟總錄》獨聖散)

6)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7)治小兒渴:桑葉不拘多少,用生蜜逐葉上敷過,將線系葉蒂上綳,陰乾,細切,用水煎汁服之。(《勝金方》)

8)治大腸脫肛:黃皮桑樹葉三升,水煎過,帶溫琶納之。(《仁齋直指方》)

9)治穿掌毒腫:新桑葉研爛童之。(《通玄論》)

10)治癰口不斂:經霜黃桑葉,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11)治火燒及湯泡瘡:經霜桑葉,焙乾,燒存性,為細末,香油調敷或乾敷。(《醫學正傳》)

12)治咽喉紅腫,牙痛:桑葉15~2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13)治頭目眩暈:桑葉15克,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決明子10克。水煎代茶飲。(《山東中草藥手冊》)

14)治搖頭風(舌伸出,流清水,連續搖頭):桑葉5~10克,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15)治手足麻木 不知痛癢:霜降後桑葉煎湯頻洗.(《急救方》)

16)治乳硬作痛:嫩桑葉 生采 研.以米飲調 攤紙花貼病處.(《婦人良方》)

禁忌:經期婦女及孕婦不宜使用


臨床經驗

1.桑葉能疏散風熱,解表清熱,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青盲、身面水腫,坐臥不得、白癜風、頭風白屑、大麻風等病證。(於智敏:《糖尿病百藥效用奇觀——談桑葉》)

2.《本草備要》:「代茶止消渴。」現代研究表明,桑葉中含有的蛻皮甾酮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實,我不大喜歡這個成份的藥理作用。因為桑葉的降糖作用非常有限。我選擇桑葉作為食物訓練的材料,是喜歡桑葉的明目作用。(聶文濤:《食物訓練與糖尿病康復》)

3.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較輕的發熱、咳嗽、眼赤(如感冒),常與菊花、連翹等配伍,如桑菊飲,為辛涼輕劑。

4.用於治療肺熱和風熱咳嗽,尤其適用於燥咳、乾咳,常配枇杷葉、麥冬、沙參等。

5.配黑芝麻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的頭眩、眼花、頭痛,可明目醒腦。再加配丹皮、丹參,用於治療偏頭痛。多為製丸服食。


營養知識

桑葉知識介紹:為桑科植物桑的經霜樹葉。初霜後採收,除去細枝及雜質,曬乾。桑葉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柄長1至2.5厘米,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長8至17厘米,寬7至13厘米。上表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下表面顏色稍淺,法脈動突出,小脈網狀,脈上及葉腋被疏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以葉大、色黃綠者為佳。

桑葉補充資訊: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難能可貴地、炒桑葉、蒸桑葉、蜜桑葉,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蜜桑葉密閉,置陰涼通風乾燥處。

桑葉適合人群:肝燥者

桑葉食療作用:味苦、甘,性微寒。歸肺、肝經。清涼散降。

1.疏風清熱。用於風熱感冒,以發熱、咳嗽為主要癥狀。桑葉甘涼輕清,善清肺熱及在表之風熱。

2.清肺止咳。用於風熱犯肺的肺熱咳嗽,亦可配以潤肺葯治療燥邪傷肺的咳嗽。

3.清肝明目。治療風熱引起的目赤澀痛。

該品輕清疏散,外能疏散風熱,內能清肺、平肝、明目,常用治風熱感冒、燥熱傷肺、肝陽上亢及風熱或肝火目赤感冒、燥熱傷肺、肝陽上亢及風熱或肝火目赤腫痛、肝陰不足之眼目昏花。此外,又能涼血止血。

桑葉做法指導:桑葉善於散風熱而泄肺熱,對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常與菊花、銀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應用。桑葉不僅可用於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應用。至於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葉還可配滋養肝腎的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桑葉輕清發散,能散風熱,但作用較弱。臨床主要用於清泄肺肝,如風熱襲肺、咳嗽多痰,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以及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為常用的藥品。配牛蒡子、前胡,則散風清肺;配石膏、麥冬,則清燥潤肺;配菊花、決明子,則清肝明目。

使用提示:內服:煎湯,6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作用

[5]桑葉是一款具有較強抗氧化功效的袋茶飲。富含稀有元素有機硒、鍺,是天然的強抗氧化劑,可清除體內自由基,使蓄積在人體內的毒素和廢物被氧化,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促進新陳代謝和微循環。 對於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甲、乙型肝炎的治療以及癌症術後放化療病人的康復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桑葉能疏散風熱,解表清熱,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青盲、身面水腫,坐臥不得、白癜風、頭風白屑、大麻風等病證。

1、桑葉治風眼下淚: 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人芒硝。(《瀕湖集簡方》)

2、桑葉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 杏仁10克,連翹7.5克,薄荷4克,桑葉12.5克,菊花5克,苦梗10克,甘草4克(生),葦根10克。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3、桑葉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 嫩桑葉(去蒂,洗凈,曬乾,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凈)四兩。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錢, 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4、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 鐵扇子二張, 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陳。然後洗眼,拭乾;隔一、二時,再以葯汁碗隔水婉熱,再洗,每日統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5、桑葉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 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6、桑葉治吐血: 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冷臘茶調如膏,人圖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隻一服止,後用補肺葯。(《聖濟總錄》獨聖散)

7、桑葉治大腸脫肛:黃皮桑樹葉三升,水煎過,帶溫琶納之。(《仁齋直指方》)

8、桑葉治小兒渴: 桑葉不拘多少,用生蜜逐葉上敷過,將線系葉蒂上綳,陰乾,細切,用水煎汁服之。 (《勝金方》)

9、桑葉治癰口不斂: 經霜黃桑葉,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10、桑葉治火燒及湯泡瘡: 經霜桑葉,焙乾,燒存性,為細末,香油調敷或乾敷。(《醫學正傳》)

11、桑葉治穿掌毒腫: 新桑葉研爛童之。(《通玄論》)

12、桑葉治咽喉紅腫,牙痛: 桑葉三至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12、桑葉治手足麻木 不知痛癢:霜降後桑葉煎湯頻洗.(《急救方》)

13、桑葉治乳硬作痛:嫩桑葉 生采 研.以米飲調 攤紙花貼病處.(《婦人良方》)

14、桑葉治頭目眩暈:桑葉三錢,菊花三錢,枸杞子三錢,決明子二錢。水煎代茶飲(《山東中草藥手冊》)

15、桑葉治搖頭風(舌伸出,流清水,連續搖頭): 桑葉一至二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桑葉善於散風熱而泄肺熱,對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常與菊花、銀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應用。桑葉不僅可用於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應用。至於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葉還可配滋養肝腎的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桑葉輕清發散,能散風熱,但作用較弱。臨床主要用於清泄肺肝,如風熱襲肺、咳嗽多痰,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以及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為常用的藥品。配牛蒡子、前胡,則散風清肺;配石膏、麥冬,則清燥潤肺;配菊花、決明子,則清肝明目。

用藥禁忌

過量服用中毒後,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大便呈果醬樣,皮疹、風團、喉咽腫脹[6],胸悶不適,伴有煩躁不安、精神倦怠、面色青灰、口唇乾燥、四肢發涼,嚴重時因出血性腸炎導致血壓下降、脫水、休克而死。

食用方法

1、涼拌桑葉:選擇較幼嫩桑葉(去掉葉柄),洗凈,切絲,放入開水鍋內焯一下,用涼開水過涼,瀝乾水分,加入精鹽、味精、蒜泥、香油,拌勻即可食用。

2、桑葉菜餅:桑葉(去掉葉柄)洗凈,切成1cm見方的小塊,放入開水鍋內焯一下,與麵粉混合和面,烙餅,蘸蒜泥吃。

3、桑葉茶:將桑葉曬乾,經加工處理直接泡水代茶飲用或粉碎後包裝做成袋泡茶。

4、桑葉面點:桑葉乾燥,粉碎,作為直接食品添加劑,以5%左右的比例添加到麵粉中,可烤製麵包及各種糕點,同時還可以製作桑葉饅頭、壓製桑葉麵條、包餃子等。不但顏色獨特、增加花樣品種,且具有營養和保健作用。

桑葉的萬能效果

有一個老人就喝桑葉水,不吐血了,還長壽了,全家也都喝了,很好,所以,我也開始注意到它了。

桑葉翻白草治糖尿病好,能除根,堅持當茶喝就好,簡單好喝。桑葉的萬能效果在於他能潤肺止咳通便護眼美容長壽。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治脂肪肝補維生素。醫學專家發現桑葉翻白草能產胰島素降糖,翻白草更厲害。桑葉有人蔘的作用又不貴,兩者加起來作用強大,營養更多。

桑葉的美顏功效

我國古代醫著《保生要錄》中所載的「扶桑至寶丹」,具有「駐容顏,烏髭發,補髓填精,祛疾延年」等功效,其中藥物成分是什麼呢?答案會使人大吃一驚——桑葉。

桑葉確是物美價廉的天然美容護膚佳品,尤其對臉部的痤瘡、褐色斑有良好的療效。痤瘡是常見於青年人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步入青春期後,由於體內性激素分泌旺盛,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可導致皮脂淤積,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瘡。除此之外,中醫還認為過食油膩辛辣食物,脾胃積熱生濕,長期便秘,加之外邪侵犯皮膚等也易誘發痤瘡。而桑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人試用桑葉煎劑治療痤瘡258例,顯效達到89%。臉部褐色斑常使不少女性為之苦惱。

桑葉味道可口,無副作用。日本已用其開發出具有保健功效的桑茶。其茶色碧綠,富含優質蛋白質、粗纖維、糖類,以及鈣、磷、鐵、錳等營養成分,且不含茶葉中的咖啡因和單寧。桑茶飲用方便,營養成分吸收快,還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消除疲勞等功用。用桑葉洗浴對美容也大有裨益。取經霜的乾桑葉50~100克,放入鍋中,加水煮10~15分鐘後,倒入浴盆內晾涼後洗浴。經過霜雪洗禮的桑葉,解表且不傷裡,護膚而不脫脂,是很好的健美浴方,對於皮膚粗糙的人更是最佳的選擇,可以使皮膚變得細嫩起來。

古代醫家對此方的製法是:「擇家園中嫩而存樹者,采十數斤,洗以長流水,去蒂,曝乾,為末。每桑葉凈末一斤,用黑芝麻四兩,陰陽水煎濃汁二碗,去麻存汁,用蜜十二兩,煉滴水成珠,將汁入蜜內,和葯末搗丸,如梧桐子大」。可「每日服百丸,早鹽湯、晚酒」(送服)。

中醫認為,褐色斑病因為肝鬱血虛、風熱之邪鬱於絡脈所致。用桑葉治療的方法是,取冬桑葉500克,隔水蒸煮消毒,去除雜物,乾燥處理備份用,每日取15克,沸水浸泡當茶飲。1個月為l療程,一般服用20天后即有明顯療效,斑塊消退或色素變淺。治療期間應多吃一些豆製品,如豆腐、豆芽等。專家們認為,桑葉之所以對褐色斑有良好的療效,可能與其對機體內分泌功能的改善有關。藥理研究證明,桑葉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對改善和調節皮膚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抑製色素沉著的發生髮展有積極作用。

桑葉祛病用途

桑葉為桑科落葉小喬木桑的枯燥葉,性寒,味苦、甘,歸肺、肝經,具有分散風熱、清肝明手段成效,在中藥裡屬辛涼解表類藥物。桑葉以其普遍的藥用價值,得到人們的喜愛。

桑葉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的發熱、頭痛、咳嗽等症,以及肝火或風熱所致的目赤澀痛、多淚等。現代藥理研討標明,桑葉的化學成分中含有異槲皮甙、有機酸、膽鹼、胡蘿蔔素、維生素B1等,對傷寒桿菌有明顯的抑止造用,且能抑止葡萄球菌的生長,並據此發覺了桑葉有以下新用途。

療眼疾

把經過霜打的桑葉15~20克洗凈,水煎去渣,放涼後,用乾毛巾浸藥液敷病眼,對治療風熱眼腫痛、目澀眩赤、羞明流淚和目乾暗淡效果較幻想。天天可多敷幾次,2~3天便奏效。

關於老的年人因肝腎虛虧惹起的風眼流淚、眼乾昏花等症,天天用桑葉煎水趁溫洗眼,則有明目收淚的良效。一般半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1個療程完畢後,停葯3~5天再持續下1個療程。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取新奇桑葉數片洗凈後,搗爛取汁,以其汁滴入耳內1~2滴,天天滴3次,一般2~3天即愈。

潤膚除燥

中醫有「肺主皮毛」之說,而桑葉歸肺、肝經,有祛風清熱、涼血明目之功,故可用來。因而,以桑葉煎湯沐洗,不失為既經濟實惠又療效甚佳的方法。

治手、腳乾裂

手、腳乾裂者,可把手、腳浸泡在桑葉湯中,早晚各1次,每次約半小時,連用10天為1療程。面部枯燥者,堅持用桑葉水洗臉,幾天后可見面色潤澤,以至不必,也能起到的做用。

另外,每天取桑葉15克,以沸水浸泡做茶服用,對治療婦女面部黃褐斑有效,一般服用15天到1個月可見色斑變淺。

桑葉:味甘,苦;性寒。 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本品蜜製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

嗽多用蜜製桑葉。

應用:

1)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於風火目疾(如急性結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

的頭暈、視物昏花。

3)清肺潤燥∶用於肺熱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於燥熱傷肺、乾

咳少痰,輕者可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用。

4)手腳麻木。不積壓痛癢。用霜降後桑葉煎湯頻洗。

5)眼紅澀痛。用桑葉研末,捲入紙中燒煙熏鼻,有效。

6)風眼多淚。取冬季不落的桑葉,每天煎湯溫洗。或加硭硝亦可 。

7)頭髮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淘米水洗頭。七次後,發即速長。

8)吐血不止。用晚桑葉焙乾,研為末,涼茶送服三錢,血止後,宜服補肝、肺的藥物。

9)肺毒風瘡。用好桑葉洗凈。蒸熟一宿,曬乾,研為末,水調服二錢。

10)癰口不收。用經霜黃桑葉,研末敷塗。

11)常服保健預防長壽。和人蔘一樣。

桑葉翻白草治糖尿病好,各放些泡開水喝。

翻白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翻白草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白帶;外用治創傷,癰癤腫毒。

翻白草的功效與作用及治病偏方分享:

①治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鮮翻白草乾全草或根一至二兩,濃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②治瘧疾寒熱及無名腫毒:翻白草根五、七個,煎酒服之。(《綱目》)

③治肺癰:鮮翻白草根一兩,老鼠刺根、杜瓜根各五錢。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咳嗽:翻白草根。煮豬肺食。(《湖南藥物志》)

⑤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嚼咀,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綱目》)

⑦治崩中下血:湖雞腿根一兩,搗碎,酒二盞,煎一盞服。(《瀕湖集簡方》)

⑧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兩五錢,豬大腸不拘量。加水同燉,去渣,取湯及腸同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⑨治創傷出血:新翻白草葉。揉碎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⑩治血友病:鮮翻白草二至三兩。煎湯服,每天一劑。同時將鮮草搗爛,外敷出血處。(江蘇《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⑾治脾胃虛弱白帶:翻白草配浮萍參、雞屎藤、隔山撬、糯米草根、土茯苓、苦蕎頭、仙鶴草。水煎服。(《成都中草藥》)

⑿治腮腺炎:翻白草乾根,用燒酒磨汁塗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⒀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綱目》)

⒁治臁瘡潰爛:翻白草(洗)。每用一握,煎湯盆盛,圍住熏洗效。(《保壽堂經驗方》)

⒂治渾身疥癬: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綱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