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9成!需做胃癌篩查的高危人群條件你知道嗎?

癌症的發生往往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甚至許多癌症來得「悄無聲息」,等到患者出現身體不適後到醫院檢查,往往已經病情較重,所以,癌症的早期篩查顯得尤為重要。做好定期篩查對於早期癌症可以實現很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治癒。

□記者 王嘉譯 實習生 韓明雪

胃癌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胃癌在我省乃至我國位居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的第二位,約60%的胃癌患者初診即為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5年生存率僅為20%。因此,胃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是其能夠根治的重要保障。

《2018河南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5年,河南省腫瘤登記地區胃癌的發病率為36.64/10萬,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14.58%,其中男性發病率為50.54/10萬,女性為24.04/10萬。同期胃癌的死亡率為28.38/10萬,其中男性死亡率為38.69/10萬,女性為17.51/10萬。

早期胃癌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

90%新發胃癌患者處於進展期

36歲的張先生常年在外打工,有一段時間經常胃痛,起初並未在意,以為只是小胃病,便自行在藥店買了胃藥。雖然疼痛癥狀有所緩解,但逐漸又出現了黑便、消瘦等癥狀,這才來到醫院就診,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張先生已處於胃癌晚期。

相比之下,患者陸先生顯得更幸運一些。28歲的陸先生因胃部不適前往醫院就診,初步檢查後,醫生建議做胃鏡進一步篩查病因。做了第一次胃鏡後發現胃部出現了重度不典型增生,懷疑胃癌的可能性較大,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早期胃癌,進行手術根治,術後恢復較好。

數據顯示,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低於10%,遠低於日本的70%、韓國的50%。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夏興洲表示,因為早期胃癌並沒有明顯特徵,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因此約90%的胃癌患者發現時已處於進展期,而胃癌的預後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

夏興洲介紹,早期胃癌患者,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都超過90%,其中始發階段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10年生存率可達100%,甚至達到治癒效果。而進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術,5年生存率仍低於30%,且治療效果差、費用高,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及心理負擔。

「ABC」法+內鏡篩查,提高早期胃癌檢出率

胃癌的發生會經歷一個漫長而漸進的過程,這為胃癌高危人群篩查及乾預提供了可能。

然而現實卻是,在消化內科門診上,有很多患者認為自己的胃部沒什麼癥狀或者癥狀較輕,便拒絕醫生提出的做胃鏡的建議。有的患者猶豫再三,認為做胃鏡的過程過於痛苦,依然選擇隻開點葯回家吃,草草了事。還有的患者對各項檢查有抵觸心理,因此錯過了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時機。有患者曾感嘆道:「我是真怕查出點兒什麼病。」

針對上述現狀,夏興洲表示,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目前已經形成了健全的早期胃癌篩查體系——「ABC」法+內鏡篩查,可以先通過胃功能三項檢測為胃癌高危人群進行評估。胃功能三項檢測項目包括: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幽門螺桿菌抗體含量,檢測時只需要抽取少量靜脈血即可。

檢測結果出來後,根據胃癌早篩評分系統對受檢人員患癌的危險度進行打分、分組,A組(0~11分)胃癌發生風險一般,定期進行隨訪即可,B組(12~16分)有一定胃癌發生風險,C組(17~23分)胃癌發生風險極高。B、C組患者應根據醫生建議進一步進行電子胃鏡精查,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符合胃癌高危人群的標準呢?

夏興洲介紹,在我國,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建議其進行胃癌篩查。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高鹽飲食、醃製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