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樣的人要做胃癌篩查?

胃癌已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消化系統腫瘤之首。相比歐美人,中國人的胃受傷幾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可達90%。

胃癌是否有人種、地域、年齡等差異?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癌症報告》顯示,中國新增胃癌病例為40.5萬人,佔世界新增病例的42.5%。

事實上,胃癌的人種、地域差異較明顯。東亞地區是胃癌高發區,中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胃癌總人數約佔全球的70%左右。這與該地區的人種遺傳性,飲食中燒烤、醃製類食物吃得較多,吸煙率高等因素有關。

具體到大陸地區,胃癌也更「青睞」偏好高鹽飲食的沿海地區、長江中下遊或相對貧困地區的人群,如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甘肅、內蒙、東北三省等地。從年齡上看,胃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五十八九歲,但患者從幾歲到90多歲都有。

我碰到的最小患者年僅9歲,具體病因不詳。近10年,我國的胃癌發病率處於總體平穩、略有上升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年輕人發病率增速較快,高於全國水準,且絕大多數屬於瀰漫型胃癌,治療難度相對較大。

胃癌有癌前病變嗎?主要癥狀有哪些?

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殘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水準、多階段的發展過程。

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癥狀,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適、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慾減退、飽脹、噯氣,少數可能會有黑便或嘔血。

而一旦癥狀較明顯,往往說明胃癌已進入中晚期,主要表現為:明原因的逐漸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症、浮腫,可出現持續性上腹痛,有嘔血及黑便等。

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何發現?

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在兩三代的親屬中,有得過消化系統腫瘤或者其他腫瘤,其得胃癌的幾率就會更高。應對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員的最小年齡提前10年左右,做專業的腫瘤篩查,針對胃癌應做胃鏡檢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體可根據醫生建議。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員的最小年齡為55歲,那麼在40歲時就應做第一次胃鏡檢查

有長期吸煙、飲酒,特別愛吃燙食、醃製和燒烤食物、高鹽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這些習慣會對胃造成較嚴重的損傷,應及時調整。有胃潰瘍、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患有這些疾病的人要積極治療,防止疾病進展,並定期去醫院複查。

有胃潰瘍等疾病,就會得胃癌嗎?

有些胃病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重視,但有胃病,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胃癌。胃潰瘍與胃癌明確相關,會加大患癌風險。長期、嚴重的慢性胃炎,如出現萎縮性改變、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人,必須嚴密觀察。

生活中,及時告別不良習慣,戒煙限酒,少吃油炸、高鹽食物等。此外,每年定期要看消化專科醫生,他們將視你的具體情況,給出做胃鏡、用藥等具體建議。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關係有多大?

幽門螺旋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它與某種類型的胃癌有一定相關性。如果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是陽性,且合併有慢性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將來患上胃癌的風險較高,應及時清除。不僅本人應清除,家人也應及時檢查,同時清除。據報導,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使胃癌發生風險減低39%。

如果得了胃癌,該如何科學就醫呢?

每次出門診,都會遇到一些沒得到規範治療的患者,約佔門診量的1/4,有些不該做手術的做了,不該化療的化了,胃鏡查了一遍又一遍。每當看到這種情況都讓我很揪心。要知道,不正規的治療可能刺激腫瘤細胞生長,加大後續治療的難度。第一次診療對胃癌患者最關鍵。

如果得了胃癌,大家一定要明確兩點:第一步,務必找胃腸專科就診;第二步,要等醫生做好充分的檢查和評估後,再做治療決定。

很多患者十分心急,恨不得今天確診,明天就手術切除。胃癌被我們發現時,其實已經長了很長時間了,並不著急這三五天,除非出現穿孔、出血、梗阻等嚴重併發症,須立即手術

事實上,有些等待是為了更好地治療,一定要給醫生充分了解病人身體狀況、分析腫瘤的時間,這樣才能為你量身打造一套科學的治療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胃癌的治療水準差異較大,患者也可以通過醫生是否充分了解你的身體狀況、耐受力、病情分期等情況,評判他是否專業。

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