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保健常灸五個穴,還你好氣色

好氣色往往反映出健康的身體狀況,針灸科醫生指出,只有臟腑功能正常,氣血旺盛,才能保持青春、容光煥發。出現黑眼圈、眼袋和面部皺紋時往往需要滋陰補腎、清降虛火、化瘀通絡,艾灸以下這些穴位,有助你從內而外調出好氣色。

合谷

合谷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氣匯聚的重要穴位。《四總穴歌》說「面口合谷收」,就是說合谷穴具有治療面部病症的作用,因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

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腎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艾灸這些穴位,可增強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水腫。

太溪

全身第一大補藥:太溪穴

太溪穴 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揉太溪穴時,很多人根本沒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什麼反應都沒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這時,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歸根結底,就是要把氣血引到腳底的湧泉穴去。太溪穴是足診三脈"決生死,處百病"三大獨特要穴之一。

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後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即儲藏到湧泉穴,這樣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腳心、做金雞獨立、泡腳之類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通腎經,引火歸源。艾灸此穴,可滋陰益腎。

水分穴

大家對於水分穴應該是比較陌生的,這個穴位位於人體的腹部,在肚臍的上方臍上1寸處。艾灸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時可消除水腫。

配伍:1、配天樞、三陰交、足三裡,有調和氣血,健運脾胃的作用,主治繞臍痛,腹瀉,納呆;

2、配氣海,有行氣利水的作用,主治氣滯水腫;

3、配三陰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虛水腫;

4、配陰交、足三裡,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氣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脹。

三陰交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關節內側,四個手指併攏,沿著足內踝尖(腳內側內踝骨最高點)向上另一側對應的點,也就是足內踝上緣四指寬,在踝尖正上 方脛骨邊緣凹陷中(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就是三陰交穴位。艾灸此穴可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調節內分泌。

三陰交穴,是一個對女性保健養生都十分重要的穴位。三陰交穴,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氣血不足的現象。長期按摩三陰交穴,氣色就會變好很多,面若桃花亦不是難事了。

三陰交的功效與作用

補血養顏,緊緻肌肉:中醫學認為,脾主肌肉,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肌肉逐漸變得鬆弛,從而顯現出老態,常揉可健脾,從而減緩肌肉變鬆弛的進程,使女性保持健康的肌肉狀態。

調理月經,改善皮膚: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集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女人只要氣血足,月經不調等問題都會消失。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

治脾胃虛弱、腸鳴腹脹,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肝脾腫大、腹水浮腫、肝炎、膽囊炎等。

治腎炎、尿路感染、尿瀦留、尿失禁。

保養子宮和卵巢、改善性冷淡,治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帶下、陰道炎、盆腔炎、等婦科疾病。

用無煙艾灸條溫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鐘,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